審美活動無功利——是說審美活動并不以某一有限目的為目的,相反它還必須以擺脫直接功利目的為前提,審美活動指向一種整體的、根本的功利性,這就是它把人向著完整的自由存在狀態提升。
自律性——指審美活動本身就是一個自身完滿的世界,它不是手段,而直接的就是目的本身。
審美的人——是具備敏銳的審美能力、良好的審美趣味、健康的人生態度、完善的心理結構、豐富的個性魅力,并具有自由的超越精神和熾熱的理想追求的人。
藝術的認識作用——是指人們通過藝術品的欣賞,能從虛擬的意象世界背后獲得對世界和歷史的認識,可以了解到自己從未經歷過的事物,從而增長見識,開闊眼界。
柏拉圖的美育觀——柏拉圖是從培養理想國合格公民的角度看待美育的。認為藝術起源于模仿,也會導致欣賞者的模仿,淫穢內容會把人們教壞,藝術作品應模仿一切好的人物和行為。他特別強調音樂的感化作用。
化性起偽——是荀子在解釋人性和文化的生成時所提出的,體現了美育的功能,即美育以情感的方式陶冶人的情性,從而改造人性自身的弱點,使其健康發展。
化育——主張美育對人性情的陶冶、情感的凈化,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通過不斷的熏陶和浸染,審美主體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影響,發生著微小的變化,漸漸形成一種心理結構,持久地影響精神生活。
怡情養性——美育的功能之一,指美的形象以情感為中介感化人、影響人,使人們的修養達到理想的境界。
意境——主要是指運用藝術意象,在主客體交融、物我兩忘的的基礎上,將接受者引向一個超越現實時空,富有形上本體意味的境界中。
荒誕——源于荒誕派戲劇,是指不合情理與不和諧,其形式是怪誕、變形,其內容是荒謬不真,使人產生荒誕感,是對人生的無意義的虛無性的審美感悟。
焦慮說——是克爾凱戈爾提出的觀點,他認為焦慮是一種否定性的精神,面對的是未來的虛無,這種焦慮處境是悲劇情緒的源泉。
美——指審美活動建構起來的、能激發主體美感的審美對象及其所呈現出來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狀態,它是人與世界一體圓融、有限與無限和諧統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對象化和感性顯現。
美學關系——是指從屬于人與世界的存在論關系,是人與世界的一種特殊的精神性關系,是人對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構起來的自由的情感體驗關系。
再造性想象——是指主體根據自己或他人原有的知覺表象進行加工和綜合,從而在自己的頭腦中重新形成關于事物形象的心理功能。
藝術的道德教育功能——是指通過藝術品的意象體系向接受主體顯現和指示某種典范,以對其進行潛移默化的倫理、道德教育。
靈感——是藝術家在意象創造中,由于各種心理機制、功能處于高度協調的自由狀態而突然生成的精神昂奮、注意集中、情緒激動、想象力空前活躍的一種思維活動的境界。
藝術的審美功能——是指憑借藝術意象、意境的感染力、誘發力、震撼力來使接受主體在獲得美感的同時獲得審美愉悅,從而提高藝術素養,改善審美文化心理結構,拓展藝術鑒賞視野,增強藝術的想象力和敏感性。
藝術的認識作用——是指人們通過藝術品的欣賞,能從虛擬的意象世界背后獲得對世界和歷史的認識,可以了解到自己從未經歷過的事物,從而增長見識,開闊眼界。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高爾基
12-26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06-1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優美及優美的內涵與特點
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