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風險管理及保險
風險的屬性:
1、風險具有客觀性和自然屬性。
2、風險作用的主體是人類社會。
3、風險還具有經濟屬性。
風險因素是指促使或引起風險事故發生的條件,以及風險事故發生時,致使損失增加、擴大的條件。主要有三種類型:1、實質風險因素。2、道德風險因素。3、心理風險因素。
風險事故又稱風險事件,是指風險的可能成為現實,以致引起損失的結果。
損失是指非故意的、非計劃的和非預期的經濟價值的減少。在保險行業又分為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直接損失指承保風險造成的財產本身的損失;間接損失是指由于直接損失而引起的損失,如利潤損失。
風險因素、風險事故和損失之間的關系簡單地說就是:風險因素引起風險事故,風險事故則導致損失。
危險單位是指發生一次風險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損失范圍。
危險單位的劃分:
1、地段危險單位。2、一個投保單位為一個危險單位。3、一個標的為一個危險單位。
風險的分類:
按風險損害的對象分為:財產風險、人身風險、責任風險和信用風險。責任風險又分為過失責任風險和無過失責任風險。
按風險發生的原因分為自然風險、社會風險、經濟風險。
按風險的性質分為純粹風險和投機風險。純粹風險是僅指造成損害可能性的風險。其所致結果有兩種:損失和無損失。投機風險是指可能產生收益和造成損害的風險,其所致結果有三種:無損失、損失和獲利。
按風險涉及的范圍分類可分為特定風險和基本風險。
風險管理概述
起源于美國。風險管理產生有其深刻的背景和原因;
1、由于社會化生產程度的提高,國內、國際市場的不斷擴大,使得風險損害的范圍擴大了。
2、利潤是最大化沖動。
3、社會福利意識的增加。
風險管理的兩種形式:1、保險型風險管理2、經營性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是指各經濟單位通過對風險的識別、衡量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用最經濟合理的方法來綜合處置風險,以實現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學管理方法。
風險管理的意義;
1、實施風險管理有利于資源分配最佳組合的實現。
2、風險管理有助于消除風險給整個經濟社會帶來的災害損失及其他連鎖反應,從而有利于經濟的穩定發展。
3、風險管理有助于提高和創造一個有利于經濟發展和保障人民生活的良好的社會經濟環境。
風險管理對單個企業的作用:
1、通過系統的處置與控制風險,保障企業經營目標的順利實現。
2、風險管理有助于企業各項決策科學化和合理化,減少決策的風險性。
3、風險管理是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風險管理效果為宗旨,因而它有助于提高企業經營效益。
4、風險管理措施能夠為企業提供一個安全穩定的生產經營環境,為廣大工人提供安全的保障和種種安全措施,有助于消除企業和工人的后顧之憂,從而積極投入生產經營活動。
風險管理程序
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管理措施、風險管理決策。
一、風險識別。是風險管理的初級階段,是指對企業自身面臨的以及潛在的風險加以判斷、歸類和鑒定風險性質的過程。
風險識別的方法:財務報表分析法、保險調查法、風險列舉法、生產流程圖法和現場檢查法。
二、風險評估。是指運用概率及數理統計方法估測某一風險發生的概率及其損失后果的頻率、性質和概率,以準確的估量損失的嚴重后果。
三、風險管理措施。基本可分為風險控制工具和風險財務工具。風險控制工具是指在損失發生之前,消除各種隱患,減少損失發生的原因和實質性因素;力求在損失發生之時,積極實施搶救與補救措施,將損失的嚴重后果減少到最低限度。它包括避免風險、損失控制和中和三種方式。風險財務工具是指對損失的嚴重后果及時實施經濟補償,促使其迅速恢復,而免受滅頂之災。它包括自留風險和風險轉移兩種方式。
1、避免風險。是企業考慮到風險損失的存在或有可能發生,主動放棄和拒絕實施某項可能引起風險損失的方案。
2、損失控制。是指風險管理者實施對風險的預防和抑制,以期減少風險發生的次數,減輕其強度。
3、風險的中和。是指風險管理人采取措施將企業損失機會與獲利機會進行平分。只限于對投機風險的處理。
4、風險自留。又叫自擔風險,是一種由企業或單位自行承擔財務損失后果的方式。有被動自留與主動自留兩種。
5、風險轉移。是指一些單位或個人有意識地將損失或與損失有關的財務后果轉移給另一些單位或個人承擔的方式。分為直接轉移和間接轉移。直接轉移是指風險管理人將可能遭受損失的財產及可能產生風險的活動直接轉移給他人。間接轉移是指風險管理人將風險發生引起損失的財務后果轉移給他人。間接轉移有兩種:合同轉移和保險轉移。
四、風險管理決策。是指根據企業風險管理目標,合理地選擇風險處理技術和手段,從而制定風險管理總體方案和行動措施。保險保障程度可劃分為三個層次:1、必須保險保障2、必要保險保障3、一般保險保障。
風險管理過程是一個周而復始、循環往復的過程。首先,人們對風險的認識水平是逐步提高的,由于人們的認識水平不同,因而對風險的識別能力也會有差異;其次,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應用,一方面消除了某些風險,另一方面又產生了新的風險;再其次,風險管理從長期來看,雖都是以花費最小成本取得最大經濟效益為總目標,但從某一階段來看,其經營目標是不斷變化和調整的,因此,服務于企業經營目的的風險管理目標也會隨之變化和調整;最后,風險管理的技術手段由于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不斷更新換代。所以說,風險管理過程存在著周期性。
保險概述
保險產生的前提:
1、自然條件: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對事物破壞力的客觀存在是保險產生的前提。
2、物質條件:剩余產品的生產和增多,是建立實物后備的基礎,也是保險產生和形成的物質基礎。
3、經濟條件:商品經濟是保險產生、形成和發展的經濟條件。
保險的定義:保險屬于經濟范疇,它是以經濟合同方式建立保險關系,集合多數單位或個人的風險,合理計收分攤金,對特定的災害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或人身傷亡,提供資金保障的一種經濟形式。
保險與賭博的不同:
1、保險的目的是基于人類互助合作的精神,謀求經濟生活的安定;賭博的目的是基于人類欺詐貪婪的惡性,僥幸圖利。
2、保險的結果變不定為一定,排除危險;賭博的結果變一定為不定,制造危險。所以保險是危險的轉移或減少,而賭博是危險的創造和增加。
3、投保人對保險標的必須具有可保利益,而賭博則不然。
保險與儲蓄:
1、保險事故發生后,不問已繳保險費的多少,保險受益人隨時可以領受應得的保險金;而儲蓄者若要獲得本金及利息,必須有一定期間的等待。
2、保險是集合多數經濟單位所繳的保險費,以備將來給付時用,其目的在于風險的共同分擔,且以合理的計算為基礎;儲蓄則以自己積聚的金額及其利息,負擔將來的所需,不需要特殊的計算技術。
3、保險是多數經濟單位所形成的共同準備財產,除預定目的外,不得任意使用;儲蓄則是單獨形成的準備財產,可以自由使用。
4、保險為相互性的組織,是自力與他力的結合;儲蓄則是個人的行為,無求于他人。
保險與保證:
1、保險是多數經濟單位的集合組織,保證僅為個人間法律關系的約束。
2、保險以其行為本身的預想為目的,并不附屬于他人的行為而生效;保證則是附屬于他人的行為而發生效力。所以保險契約為獨立契約,而保證契約為從屬契約。
3、保險契約成立后,投保人必須交付保險金,保險人與保險事故發生時給付保險金;保證契約成立后,在特定風險事故發生時,就買賣保證而言,僅賣方負一定的任務,;并無對價的收受關系;就債務保證而言,僅保證人負責代償債務的給付,債權人不作任何對等的給付。
4、保險基于合理的計算,有共同準備財產的形成;保證并無任何精確的計算,僅出于當事人當時心理上或主觀上的確信。
可保風險:并非所有的純粹風險都是可保的,它必須符合以下幾個條件,才能構成可保風險:
1、風險的發生要有偶然性。
2、風險必須是大量標的均有遭受損失的可能性。
3、風險必須是意外的。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美文學選讀復習筆記:John Keats
12-09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學復習重點(七)
08-062023年4月浙江自考心理學串講筆記:感覺的整合
03-29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國文化概論復習筆記:區域地理環境與文化的多元融合
12-092023年10月浙江自考《英語(一)》復習筆記(27)
06-29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新聞作品研究復習資料:華陽礁上補給忙
02-042023年4月浙江自考環境心理學復習重點三
11-1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06-112022年浙江自考市政學復習筆記第四章
09-14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知識點-茅盾
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