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環境問題及其解決
§17.1人對環境的影響
一、什么叫環境風險評價?它有什么規律?
1. 環境風險評價是環境知覺的一種,是人們對環境負性結果持續的、一般的評價。
2. 人們對環境惡化程度的認知和專家預測的結果不一樣,可能更高或更低。
3. 如果人們把環境的惡化看作是不可控制的,具有毀滅性的,難預知的,可怕的,并會殃及到下一代的,
4. 人們的評價水平會偏高,如對原子能危險的評價。如果惡化被認為是可控制的,不會導致全球性災難的,易克服的,不會影響下一代的,那么評價水平就會偏低。
2.社會兩難:它指的是個人及時的需要與公眾長遠利益的沖突。
§17.2資源保護策略
一、什么叫做先行策略?包括哪些具體方法?
先行策略指:在行為改變之前采取的措施。
它的主要目的是:態度的改變,即改變個體對環境保護的評價和反應。方法如下:
1.態度改變和教育:包括讓人們意識到環境問題的嚴重程度和產生的原因,以及了解改變自己的行為可以減輕環境惡化的嚴重性。
(1)說服也是一種有效的環境教育方法。
(2)還可通過媒體戰役,
(3)或使用擴散信息的方法來影響對環境的態度。
2.承諾。讓人們做出保護能源的承諾,可有效地落實到具體行為上。
3.榜樣。榜樣呈現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因為被試希望和榜樣一樣得到獎勵。
4.提示:示是指信息的暗示,可用于影響保護環境的行為。電視廣告也是一種有效的提示,可以通過媒體提示人們有節制地使用能源。
二、什么叫做隨后策略?包括哪些具體方法?
隨后或結果干預是在已發生的行為之后進行干預。包括強化和反饋,也包括的改變和技術的革新。
1.強化與懲罰:強化有正強化和負強化。
(1) 正強化使用獎勵——當個人采取環境保護行為時,獲得一些有價值的東西。
(2) 負強化是為了消除不好的行為,如懲罰就是在不期望的行為后伴隨一個不喜歡的結果。
2.反饋:環境反饋是提供行為的結果。通常,能源使用的反饋方法是把當前與過去的相同時期作對比。
3.和技術革新:通過改進技術,制定規則或建立制度可以挽救能源。
三、從改變行為入手,有哪些方法可以更有效地處理垃圾?
1. 造成人們亂扔垃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垃圾產生垃圾”。就是說,在一個有垃圾的地方容易產生更多地垃圾。
2. 先行干預的方法包括提示、呈現榜樣和適當設置垃圾箱。在適當的地方呈現垃圾箱,亂扔垃圾行為會有所減少,垃圾箱作用的大小在于它是否引人注意或有特點。
3. 隨后策略在短期內的效果比先行干預顯著。如安裝會說“謝謝”的垃圾桶。
四、舉例說明怎樣減少故意破壞行為?
1.故意破壞行為可以定義為“故意或惡意破壞、損壞、損壞公有或私有財產。和沒有采取保護資源的措施或無意的亂扔垃圾不同,故意破壞行為是有意的。
2.故意破壞行為又分為幾個類型:
(1) 通過不合法手段獲取某件物品(偷竊、掠取);
(2) 屬于意識上的問題(引起對自己或某個問題的關注);
(3) 報復性的(目的在于報復);
(4) 當作消遣(打發無聊),以及惡意破壞(宣泄不滿和憤怒,常發生在公共設施上)等。
3.減少人為破壞,盡快清理已涂畫的字跡。加強控制管理的力度,可以減少破壞行為的發生;或者通過改善人與環境的協調,也有利于減少故意破壞現象。增強自我調節,減少不公平感,或者二者結合也許是減少故意破壞行為最有效的方法。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3年4月浙江自考學前教育史復習筆記:古代的胎教
12-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公司法復習筆記第三章(1)
12-28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寫作(一)復習資料(17)
08-072023年10月浙江自考網絡操作系統復習資料六
05-192023年4月浙江自考發展經濟學復習資料:發展中國家就業問題
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