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瀉下藥的功效主治與分類
概念:以通利大便為主要作用的藥物稱為瀉下藥。
功效:通利大便、蕩滌實熱、攻逐水飲。
主治:大便秘
2.藥理作用:瀉下作用、利尿作用、抗感染及抗病毒作用、抗炎作用、抗腫瘤作用。
大黃
1.功效:攻積導滯、瀉火涼血、清熱解毒、活血祛瘀、利膽退黃。
2.化學成分:主要成分為蒽醌衍生物,包括2種存在形式:大部分與葡萄糖結合成蒽甙,少部分為游離形式的甙元。
┌ ① 結合形蒽醌:蒽醌甙
│
│雙蒽酮甙:番瀉甙A、B、C、D、E、F
│
│ ② 游離形甙元:大黃酸、大黃酚、大黃素、蘆薈大黃素、大黃素甲醚
│
└ ③ 其它:鞣質類物質 α-兒茶素、沒食子酸
3.藥理作用:對消化系統的影響、對血液系統的影響、改善腎功能、抗感染作用、抗腫瘤作用
4.臨床應用
便秘、各種出血、急性菌痢腸炎、急腹癥、腎功能衰竭、高脂血癥。
概述
1.功效與主治
功效:祛除風濕、解除痹痛。
主治:風濕痹痛。
2.常用祛風濕藥
秦艽、五加皮、防己、獨活、雷公藤、清風藤、豨薟草、威靈仙、木瓜、臭梧桐。
3.藥理作用
抗炎 鎮痛 免疫抑制 降壓 肌松和解痙
秦艽
1.功效 祛風濕、清濕熱、止痹痛。
2.化學成分
生物堿 秦艽堿甲(龍膽堿);秦艽堿乙(龍膽次堿);秦艽丙素;龍膽苦甙。
揮發油
3.藥理作用
抗炎 鎮靜、鎮痛、解熱 抗過敏 其他作用
防己
1.功效:利水消腫、祛風止痛。
2.化學成分
生物堿 漢防己甲素、漢防己乙素、粉防己丙素、粉防己乙素。
其他 黃酮甙、酚類、有機酸、揮發油。
3.藥理作用
抗炎 抗過敏 解熱鎮痛 對心血管作用 抑制血小板聚集 其他作用
4.臨床應用 高血壓;冠心病;矽肺;腫瘤。
5.不良反應
粉防己堿 治療量無不良反應;大劑量靜脈注射引起局部疼痛、靜脈炎、血紅蛋白尿、貧血、頭昏、惡心、嘔吐、窒息、急性腎小球壞死。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