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論述社會服務計劃的程序
(一)、確定社會需要。(1)問題識別。指確定可能的服務對象的人數,要解決的問題的性質、產生的原因及后果的嚴重性。(2)因果假設分析。有什么樣的問題歸因就會有什么樣的解決問題的方案。(3)評估需要。大體有四種不同的社會需要:感覺到的需要、表達的需要、規范性的需要、比較的需要,對其需要進行評估。
(二)、提出備選的服務方案。指根據調查和預測的有關數據、資料,盡量發掘各種可行的計劃草案,在此基礎上,對各種備選方案的優缺點進行比較評估。
(三)、選擇方案。(1)方案的評估。選擇方案就是決策者對各種可行方案進行綜合分析,選擇能更有效地解決社會問題或滿足社區需要的理想和可行方案。(2)可行性方案的選擇。當機構思考方案是否可行時,通常考慮三種可行性:政治制度的許可性、經濟的可接受性和社會的可接受性。
三、論述社會服務計劃制定目標的要求?
答案:第一,目標陳述要明白易懂,重要促進服務對象的成長。
首先,清楚明白目標可以防止工作者和服務對象對介入工作的分歧,使雙方能夠投入工作過程。
其次,目標陳述要入在介入工作期望建立的積極正面的態度和行為上,而不是將消除負面態度和行為作為目標進行陳述
所謂消除負面態度和行為的目標是將重點放在服務對象要放棄的部分,如打架、逃學等。對于服務對象來說,消除負面態度和行為無疑是建立積極正面的態度和行為的前提,但是,如果將目標入在這些“負面”目標上會使服務對象因這些日常習慣不斷被提起而感到沮喪
所以,有益的做法是將正向態度和行為作為目標陳述,即使服務對象要做的有益改變和成長作為目標的界定重點,強調服務對象的成長目標以及具體的指標。
正向的目標是獲益性的,而非損失性的,它能夠減緩服務對象的反感而增強其正向態度和行為的動機,是一種優勢視角,能夠激發和調動服務對象的潛能。
第二,目標要可測量
以服務對象期望達到的行為介入目標,這樣目標就很具體,又可以與改變前進對比,從而能夠測量。一個非常寬泛的目標,如幫助服務對象感受好些,或促進服務對象的親子關系等都不夠具體、詳細,等于空設。
第三,目標具有操作性和現實性
介入目標應是可行的。這需要考慮服務對象的動機和能力、能夠投入的精力和時間,工作者的專長等因素。切忌目標大而不當,不能在一定時期實現,使雙方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收到挫折。此外,計劃的目標還要是服務對象容易理解的,有能力達到的,有資源支持目標的實現。因此,目標要具有可能與現實性。
第四,應說明完成目標的時間
給出或者制定達到目標的時間表,作為考核指標。
例如:“幫助小明每天按時完成作業”這一目標雖然清楚標明了改變的行為和期望,但其中的時間并沒有很清楚地設定。為清楚標明完成目標的時間,可將上述目標改為:“到2007年9月,每天花三個小時完成作業,到10月31日每天用2小時完成課外作業”。
第五,目標應與結構功能保持一致,與工作者的能力相符,并符合法律和社工倫理。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4月浙江自考《勞動法》模擬題3
02-062023年4月浙江自考《現代漢語言》章節試題:文字
02-202023年4月浙江自考《農業經濟與管理》模擬試題及答案(6)
02-202022年浙江自考《農業經濟學》模擬題:多選題(5)
09-132022浙江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考前預測題及答案(6)
07-19浙江自考《心理學》模擬試題及答案一
05-252022年浙江自考文學概論模擬題及答案(7)
09-212023年4月浙江自考《企業文化》模擬試題四十
02-092023年4月浙江自考《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模擬試題及答案28
11-252021年10月浙江自考《古代漢語》考前試題和答案(5)
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