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意象
(1)中國首創的一個審美范疇。
(2)最早源頭可以上溯到《周易·系辭》(子日:“圣人立象以盡意。”),所以意象的古義是“表意之象”。
(3)“意象”作為一個概念,最早出現于漢代王充《論衡·亂龍》。
(4)朱光潛把審美意象界定為“一種理性觀念的最完滿的感性形象顯現”“一種暗示超感性境界的示意圖”。
14.文學象征意象的藝術特征
(1)哲理性(本質特征)
文學象征意象作為“表意之象”,所表之“意”,便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形成的對事物的哲理性觀念、意念,或者說是一種哲理性思考。(朱熹的《泛舟》借助泛舟的形象來表達哲理。)
(2)象征性(基本表現手段)
①象征一般由兩種因素構成:“第一是意義,其次是這意義的表現?!钡俺尸F于感性觀照”的只能有一個因素,即“意義的表現”。(如《變形記》中的大甲蟲)
②象征的“意義的表現”部分是一種藝術形象,這種“形象”實際上已經變成某種意義的載體了。
(3)荒誕性(形象特征)
①形象形態上的荒誕性。(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刑天)
②生活情理上的荒誕性。(貝克特的代表作品《等待戈多》)
(4)求解性(審美特征)
①由于象征意象創造的目的是為了表達哲理或觀念,那么對象征意象藝術的審美過程,便形成了不斷追問、不斷求解的審美鑒賞的過程。
②好的意象往往使人始終也難得出最確切的結論。原因:
A.藝術家有意隱藏自己的立意,以求神秘含蓄。(法國象征主義詩人馬拉美認為:“詩永遠應當是一個謎”。)
B.作家選擇的象征物,對作家來說雖然是他為思想尋找的“客觀對應物”,但讀者并不了解作者的思路,而只能憑自己的經驗、知識和鑒賞力去猜測。
15.象征意象化的原則
(1)以荒誕的幻象表達真實的意念。象征意象化必須以哲理的真實為目的和美學原則。
(2)在抽象思維指導下實現最佳的象征意象組合。象征意象創造不同于典型和意境之處,最明顯的區別在思維方式上。
(3)“意象應合”的原則。這個原則是明代學者何景明提出來的。
16.象征意象化的基本方法
(1)在選擇好“客觀對應物”之后,人們便會發現,自然物與象征意義之間,并非每一個特征都對應,因此意象化工作最常見的方法是剪除不對應的部分,突出描寫對應的部分。
(2)如果對應點不夠,作家可以通過虛構細節、添設環境、創造氣氛等手法,擴大和添加對應點,以求觀念的完美表達。
(3)擬人化的方法,即通過擬人化的方法來寫好對應點,讓無生命的東西呈現出人的生命特征。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浙江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考前預測題及答案(6)
07-192023年4月浙江自考《企業文化》模擬試題四十
02-092022年浙江自考文學概論模擬題及答案(7)
09-212023年10月浙江自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模擬試題2.1
06-072023年4月浙江自考《勞動法》模擬題3
02-062023年4月浙江自考《網絡營銷與策劃》模擬試題(1)
11-072023年浙江自考《中國文化導論》模擬試題及答案(6)
03-042022年浙江自考《國際商法》模擬題(2)
08-292023年4月浙江自考《社會行政》模擬試題及答案(42)
11-082022年浙江自考英語(二)考前模擬題及答案(4)
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