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有關句法歧義消解,研究者提出了哪些理論?各自的主要觀點是什么?
答案要點:在過去的20年里,句子理解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基本的實驗發現上:
一、當識別句子中的每一個詞時,讀者或聽者增量式地建立詞串的句子水平的表征。目前,有大量的證據表明,即句子的結構暫時有歧義,人們也能立即作出一個特定的分析。
二、人們能夠很快地使用詳細的詞匯信息獲得合適的分析。
(1)花園中徑理論框架:在花園中徑理論框架中,研究者曾經提出了兩個主要的句法分析原則,一個是最小附加原則,其含義是,句子加工過程中,句法分析器并不假定任何潛在的不必要的節點,按照這一原則,當遇到歧義結構時,第一遍的句法分析過程中,句法分析器將建構最簡單的可能的結構。另一個是遲關閉原則,其含義是,只要語法上允許,讀者總是傾向于把每個新的語言材料附加到當前剛剛假定的從句或短語上,該原則能夠保證新的成分即時地附加到先前的材料上,因而使得超出讀者工作記憶限度的可能性降到最低。(2)花園路徑模型:它假定句法分析包含兩個階段,最初,只是純粹的句法分析原則起作用,然后,語義的和詞匯的信息才起作用,它們被用來證實或拒絕最初階段的輸出。
18在詞干補全任務中,包含測驗和排除測驗的指導語有什么區別?
答案要點:包含測試要求被試用回憶出來的詞補全詞干,如果無法回憶,就用頭腦中所想到的第一個補。顯然,在這種測驗中,有意識記憶和無意識記憶都促使被試用先前呈現過的詞補全詞干。
而排除測驗要求被試用先前沒有呈現過的詞來補全詞干。有意識記憶和無意識記憶起相反的作用。
19最小附加原則的含義是什么?
答案要點:花園路徑理論框架中,兩個主要的句法分析原分別為最小附加原則和遲關閉原則。最小附加原則是指,句子加工過程中,句法分析器并不假定任何潛在的不必要的節點。按照這一原則,當遇到歧義結構時,第一遍的句法分析過程中,句法分析器將建構最簡單的可能的結構。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浙江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考前預測題及答案(6)
07-192023年4月浙江自考《企業文化》模擬試題四十
02-092022年浙江自考文學概論模擬題及答案(7)
09-212023年4月浙江自考《認知心理》模擬試題41
01-132023年4月浙江自考《航空服務禮儀概論》專項復習題:選擇
02-172023年浙江自考《行政與公共事業管理》模擬題:第3章
03-01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勞動就業概論》模擬試題及答案14
04-242023年10月浙江自考《英語(二)》模擬練習題50
05-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社會學概論》模擬試題五十
02-092023年浙江自考《國際私法》模擬試題及答案匯總(上)
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