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題
1.傳播效果有多種多樣的分類。從時間上考慮,可以分為(短期效果)和(長期效果);從與傳播者意圖的聯系上,可以分為(預期效果)和(非預期效果);從效果的性質上,可以分為(積極效果)、(消極效果)、(逆反效果)等。
2.從20世紀初到現在,傳播效果研究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它本身也經歷了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就對大眾傳播效果的性質和影響力強弱的認識而言,這一過程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即20世紀初至30年代末的(“子彈論”)階段;40年代至60年代的(有限效果論)階段;70年代以來的(適度效果論)階段;70年代中期以后的(強大效果論)階段。
3.構成“傳播流”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有拉扎斯菲爾德等人的(《人民的選擇》)、卡茲等人的(《個人影響》)、羅杰斯的(《創新與普及》)以及克拉帕的(《大眾傳播效果》)
4.《人民的選擇》是(拉扎斯菲爾德)等人在1940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圍繞大眾傳播的競選宣傳,對選民投票的影響所做的一項實證調查的研究報告。這次調查在俄亥俄州的(伊里)縣進行,所以又稱(“伊里調查”)。
5.拉扎斯菲爾德在1944年發表的調查報告《人民的選擇》中,對大眾傳播的效果作出了(“有限效果”)的評價。
6.《個人影響》的一個重要貢獻是提出了制約和影響大眾傳播效果的(“中介因素”)的概念。
7.根據新事物普及過程調查的結果,羅杰斯把大眾傳播過程區分為兩個方面:一是作為信息傳遞過程的(“信息流”);二是作為效果或影響的產生和涉及過程的(“影響流”)。
8.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 霍夫蘭 )等人接受美國陸軍部的委托,在軍隊里進行了一系列心理實驗,這是關于“說服與態度改變”的最早的實證研究。
9.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后,美國軍隊廣泛利用電影來教育士兵和激勵士氣,并為此制作了一部6集系列紀錄片,題為(《我們為何而戰》)。
10.可信性包含兩個主要的要素:第一是傳播者的(信譽),包括是否誠實、客觀、公正等品格條件;第二是(專業權威性),即傳播者對特定問題是否具有發言權和發言資格。
11.“休眠”效果說明了一個重要道理,即信源的可信性對信息的(短期)效果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但從(長期)效果來說,最終起決定作用的是內容本身的說服力。
12.對原來就持(贊同)態度的人來說,“一面提示”的說服效果明顯大于“兩面提示”;而對于原來持(反對)態度的人來說,“兩面提示”的效果則明顯大于“一面提示”。
13.從與文化水平的關系來說,“一面提示”對文化水平(低者)說服效果較佳,而“兩面提示”對文化水平(高者)效果較佳。
14.根據霍夫蘭的研究,在(論題和論旨比較復雜)的場合,明示結論比暗示結論效果要好;在(說服對象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較低)的場合,應該明示結論。
15.一則消息中或高或低程度的恐懼都將導致少量的態度改變;而(中等)程度恐懼的消息將導致最大量的態度改變。這種(倒“U”)曲線是訴諸恐懼與態度改變之間關系的主導觀點。
16.在《宣傳的完美藝術》一書中作者提出的具體的宣傳的策略有辱罵法、光輝泛化法、轉移法、證詞法、平民百姓法、洗牌作弊法、樂隊花車法。
二、選擇題
1.電視購物頻道一個30分鐘的促銷節目,使很多觀眾購買其推銷的產品,這種傳播效果屬于哪類傳播效果?( A )
A.短期的預期效果 B.短期的非預期效果 C.長期的預期效果 D.長期的非預期效果
2.物價上漲信息引起搶購風潮,這種傳播效果屬于哪類傳播效果?( B )
A.短期的預期效果 B.短期的非預期效果 C.長期的預期效果 D.長期的非預期效果
3.我國使用大眾傳媒進行計劃生育政策宣傳,使這一政策深入人心,這種傳播效果屬于哪類傳播效果?( C )
A.短期的預期效果 B.短期的非預期效果 C.長期的預期效果 D.長期的非預期效果
4.青少年長期觀看電視上暴力內容引發行為上的暴力傾向,這種傳播效果屬于哪類傳播效果?( D )
A.短期的預期效果 B.短期的非預期效果 C.長期的預期效果 D.長期的非預期效果
5.《人民的選擇》是( A )等人在1940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圍繞大眾傳播的競選宣傳,對選民投票的影響所做的一項實證調查的研究報告。
A.拉扎斯菲爾德 B.卡茲 C.羅杰斯 D.克拉帕
6.1960年,( D )在《大眾傳播效果》一書中對《人民的選擇》和《個人影響》以來的“傳播流”研究進行了系統總結。
A.拉扎斯菲爾德 B.卡茲 C.羅杰斯 D.克拉帕
7.“說服與態度改變”的實證研究始于(D)
A.卡茲等對購物的研究 B.拉扎斯菲爾德等對美國選民的研究
C.羅杰斯對推廣農藥的研究 D.霍夫蘭對美軍士兵觀看電影的研究
8.從說服傳播的長期效果來說,最終起決定作用的是( D )
A.信源的可信性 B.媒介的權威性 C.傳播對象的自身屬性 D.內容的說服力
9. 據霍夫蘭等研究,“兩面提示”適用于(B)
A.原先持贊成態度的人 B.文化水平較高的人 C.原先態度不明朗的人 D.有既定政治傾向的人
10.1952年,( C )就“明示結論”與“不明示結論”的效果做了一次簡單的比較實驗。
A麥奎爾和溫達爾 B拉姆斯丁和賈尼斯 C霍夫蘭和曼德爾 D拉扎斯菲爾德和黙頓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浙江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考前預測題及答案(6)
07-192023年4月浙江自考《企業文化》模擬試題四十
02-092022年浙江自考文學概論模擬題及答案(7)
09-212022年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模擬題及答案(1)
09-022023年4月浙江自考《企業文化》模擬試題五十三
02-072023年4月浙江自考《刑法學》模擬試題12.5
12-242022年浙江自考《美學》模擬題及答案(28)
09-062023年4月浙江自考《社會行政》模擬試題及答案(10)
11-292023年4月浙江自考《園林樹木學》重點試題及答案
02-182022年10月浙江自考《社會行政》練習題及答案15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