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詞解釋: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 ‘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 科學發展觀 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 科學理論 體系。
2、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是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2003年7月28日的講話中提出的“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推進各項事業的改革和發展的一種方法論,也是中國共產黨的重大戰略思想。
3、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指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4、實事求是:使思想和實際相符合使主觀和客觀相符合,就是實事求是。
5、社會主義本質: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6、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是泛指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會經歷的起始階段,而是特指我國生產力落后、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即從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紀中葉社會主義現代化基本實現的整個歷史階段。
7、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市場經濟同社會主義制度結合在一起的,是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市場經濟。
8、依法治國: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統統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簡而言之,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法律來治理國家。它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9、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組織形式,是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10、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11、“一國兩制”: “一國兩制”即“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按照這個原則,來推動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完成。
12、政治體制改革:所謂政治體制改革,就是在社會主義政治總格局和權力結構形式不變的前提下,對政權組織、政治組織的相互關系及其運行機制的調整和完善。
1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內容是: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二、單項選擇題
1、鄧小平指出:“一個黨,—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這段話,非常深刻地闡明了( )
A、反對教條主義的重要性 B、改革開放的重要性
C、破除封建迷信的重要性 D、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2、開辟新時期新道路、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理論的宣言書是( )
A、《完整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
B、《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C、《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D、《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詞》
3、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時代主題是( )
A、戰爭和革命 B、和平與發展
C、當代國際局勢的新發展 D、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實踐
4、在國際國內政治風波嚴峻考驗的歷史關頭,深刻回答長期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進到新階段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是( )
A、《思想更解放一些,改革的步子更快一些》
B、《組成一個實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領導集體》
C、《視察上海時的談話》
D、《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要點》
5、鄧小平理論是( )
A、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
B、馬克思主義與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
C、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
D、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實踐相結合的產物
6、鄧小平理論在關于我國社會主義發展動力的問題上,指出改革是社會主義發展的動力。我國改革的性質是( )
A、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根本變革
B、對原有計劃經濟體制的修訂和補充
C、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內部自我調整和完善
D、社會主義政治體制的改革和調整
7、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首要的基本理論問題是( )
A、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B、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C、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D、向共產主義過渡
8、鄧小平多次指出,在改革中,我們必須始終堅持的兩條社會主義根本原則是( )
A、不斷發展生產,增加社會財富 B、擴大改革開放,增強綜合國力
C、實行按勞分配,人民生活提高 D、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實現共同富裕
9、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是( )
A、不斷地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 B、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C、 建設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D、不斷實現好、發展好、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0、社會主義社會的物質基礎是( )
A、豐富的自然資源 B、高度發達的社會生產力
C、 充裕的生產資料 D、生產社會化程度高的國有企業
11、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 )
A、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B、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C、黨的建設 D、發展
12、什么是社會主義,核心是科學認識( )
A、社會主義基本特征 B、社會主義根本目的
C、社會主義根本任務 D、社會主義本質
三、多項選擇題
1、鄧小平理論之所以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是因為它( )
A、堅持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一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
B、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
C、形成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體系
D、對時代特征和總體國際形勢作出了科學的分析和判斷
E、提出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的發展戰略
2、鄧小平理論形成與發展的( )
A、時代依據是時代主題轉換的新科技革命興起
B、理論依據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C、歷史依據是我國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
D、現實依據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
E、其中“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危機是鄧小平理論形成發展的重要契機
4、鄧小平理論是一個( )
A、比較完整的科學體系 B、開放的理論體系
C、當今世界唯一科學的理論體系 D、指導社會主義國家改革和建設的理論體系
E、需要不斷豐富和發展的理論體系
5、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
A、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B、必須以堅持公有制、按勞分配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為基礎
C、是社會主義最終目標和最大優越性所在
D、是社會主義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
E、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6、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確立這一根本任務的依據包括( )
A、大力發展生產力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思想
B、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本質的內在要求
C、發展生產力是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的要求
D、發展生產力是解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E、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使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7、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在于( )
A、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B、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
C、不存在貧富差距 D、不存在兩極分化 E、實現共同富裕
8、鄧小平回答和解決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重大課題意味著( )
A、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重大的實踐指導意義
B、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重大的實踐指導意義
C、我們已經完成了對社會主義的認識
D、進一步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
E、提出了馬克思主義的新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四、辨析題(要求對所給命題或觀點進行辨別、分析,觀點正確,言之成理)
1、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真理,它提供了一切問題的正確答案。
2、堅持實事求是就是堅持解放思想
3、凡是符合“三個有利于”標準的,其性質一定是社會主義的。
4、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關鍵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不動搖。
5、建立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動力。
6、我國社會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標志是實現共同富裕。
7、私有制經濟的發展,國有經濟比重下降,會影響我同社會的社會主義性質。。
8、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通過辛勤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9、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和基礎,公有制企業職工的收入是按勞分配的收入。
10、勞動收入都屬于按勞分配收入,非勞動收入都屬剝削收入。
11、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既是手段,又是目的。
12、在我國、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權分立”制度,立法、行政、司法三權應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統一行使。
13、依法治國,就是國家立法,公民守法。
14、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不是一黨制而是多黨制。
15、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工作方針是必須堅持科學發展。
16、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要舉措是加強社會事業建設。
17、實行“一同兩制”的前提,是允許港、澳、臺保持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
18、中國是—個社會主義國家,在處理國際事務中,應以社會制度的異同來作為判斷是非的標準。
19、黨風問題是關系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
20、當前腐敗現象是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必然產物。
五、簡答、論述題
1.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和發展的時代背景和實踐基礎
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對國際形勢深刻變化和世界發展新趨勢進行科學分析的成果
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對建設社會主義正反兩方面經驗進行認真總結的成果
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經驗進行科學總結的成果
2.簡述社會主義本質的科學內涵及其相互關系
①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也是實現社會主義最終目的的根本途徑。
②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這是社會主義的根本方向、根本要求,是從生產關系的角度對社會主義本質前提的界定,也體現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一級一切剝削社會的根本區別。
③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
④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和諧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本質屬性。
3.簡述發展才是硬道理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改善人民生活。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發展生產力問題是鄧小平在新時期中講的最多,也最為重視的一個問題,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黨的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浙江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考前預測題及答案(6)
07-192023年4月浙江自考《企業文化》模擬試題四十
02-092022年浙江自考文學概論模擬題及答案(7)
09-212023年4月浙江自考《社會學概論》模擬試題五十
02-092023年浙江自考《行政與公共事業管理》模擬題:第3章
03-012023年浙江自考《國際私法》模擬試題及答案匯總(上)
03-032023年10月浙江自考《英語(二)》模擬練習題50
05-172023年10月浙江自考《毛澤東思想概論》模擬試題1.1
06-192023年4月浙江自考《航空服務禮儀概論》專項復習題:選擇
02-17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勞動就業概論》模擬試題及答案14
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