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二区x88av_日韩三级av高清片_亚洲日本久久_丝袜亚洲另类丝袜在线

浙江自考網

咨詢熱線

15700080354 (點擊在線咨詢)
您現在的位置:浙江自考網>自考模擬題 > 正文
自考攻略

2023年4月浙江自考《漢字學概論》模擬試題及答案

時間:2023-02-21 10:33:03 作者:儲老師

自考助學 以下自考模擬題均由浙江自考網整理并發布,考生想要了解更多關于浙江自考報名、考試、成績查詢、畢業、歷年真題、常見問答等相關信息請關注浙江自考網,獲取浙江自考更多信息。

一、 單項選擇(每題1分,共10分)

1、 原始社會陶器上的圖形符號刻劃是以( )為代表的。(漢字的起源 3)

A仰韶文化 B馬家窯文化

C良渚文化 D大汶口文化

2、 下列各字中不屬于象形字的是( )。(漢字的結構 3)

A十 B小

C羊 D未

3、 “畫成棄物,隨體詰屈”,是許慎給六書當中的( )所下的定義。(漢字的結構 1)

A象形 B指事

C假借 D會意

4、 下列各字當中形旁為“肉”的是( )。(漢字的結構 5)

A肌 B明

C鑰 D騰

5、 “夫”字是在“大”字之上加一橫而成的,這一橫屬于( )。(漢字的結構 5)

A象形性形符 B示意性形符

C文飾性形符 D組合性形符

6、 甲骨文中形聲字所占的比例,( )。(漢字形體的變遷 2)

A 不到10% B 不超過20%

C 約為20%-30% D 約占40%左右

7、古今文字的分水嶺是( )。(漢字形體的變遷 1)

A小篆 B章草

C隸書 D楷書

8、 章草的成熟是在( )。(漢字形體的變遷 2)

A秦代 B漢代

C三國 D晉代

9、 下列不屬于異體字的一對是( )。(幾種有特殊關系的字 3)

A視――眂 B村――邨

C唇――脣 D罷――罷

10、 下列各書中以義序法排列字序的辭書是( )。(現代漢字 3)

A《集韻》 B《說文》

C《爾雅》 D《廣韻》

二、 多項選擇(每題2分,共10分)

1、 一般把世界上的文字分為三種類型,即( )。(漢字的性質特征 2)

A表音文字 B音節文字 C意音文字

D表形文字 E表意文字

2、 ( )相繼提出了“三書說”。(漢字的結構 2)

A戴震 B唐蘭 C陳夢家

D鄭樵 E裘錫圭

3、 下列各字當中,屬于會意字的是( )。(漢字的結構 3)

A增 B叟 C及

D鳴 E未

4、 秦隸向漢隸飛躍的重要標志是( )。(漢字形體的變遷 2)

A篆書形體的歸于消失 B書寫的線條化 C波磔的橫展

D定型化 E簡省化

5、 下面書寫錯誤的成語是( )。(正確認識和掌握漢字的形音義 4)

A沽名釣譽 B夜郎自大 C再接再勵

D名珠暗投 E米珠薪貴

三、 填空題(每空1分,共15分)

1、 造成一字數義的原因有假借和_______。(漢字的性質特征 1)

2、 迄今所能見到的,真正形成體系的漢字最早的是______________。(漢字的起源 1)

3、 漢代談“六書”的主要有三家,即______,_______,_______。(漢字的結構 1)

4、 小篆的主要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漢字形體的變遷 2)

5、 古文字向今文字的轉變,是通過的過渡來實現的。(漢字形體的變遷 2)

6、 根據通假字在古書中的出現頻率,我們可以將通假字分為_________的通假、_________的通假、________的通假三種類型。(幾種有特殊關系的字 2)

7、 “聲”的繁體字寫作_____,“袴”是____的異體字。

四、 分析下列漢字的結構(用從×,從×或從×,×聲的形式)(每字1分,共10分)(漢字的結構、正確認識和掌握漢字的形音義5)

休、妹、騰、問、胡、閣、載、旗、貿、箕

五、 名詞解釋(每題4分,共20分)

1、 表意文字(漢字的性質特征 2)

2、 指事(漢字的結構 1)

3、 金文(漢字形體的變遷 2)

4、 訛變(漢字發展變化的內部規律 4)

5、 異體字(幾種有特殊關系的字 2)

六、 簡答題(每題5分,共20分)

1、 簡要談談漢字與漢語的關系。(漢字的性質特征 2)

2、 談談你對“右文說”的認識。(漢字的結構 2)

3、 從符號數量的精簡方面入手,漢字的簡化主要有哪些手段?(漢字發展變化的內部規律 1)

4、 隸變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漢字形體的變遷 3)

七、 論述題(15分)

關于漢字的起源,古代主要有哪些學說?怎樣評價這些學說?(漢字的起源 3)

參考答案

一、 單項選擇

1、D 2、D 3、A 4、A 5、B 6、B 7、C 8、B 9、D 10、C

二、 多項選擇

1、ADE 2、BCE 3、BCD 4、AC 5、CDE

三、 填空題

1、引申 2、商代的甲骨文 3、班固、鄭眾、許慎 4、線條化、簡省化、定型化 5、秦隸 6、偶然出現、一段時期內慣用、取代本字 7、聲、褲

四、 分析題

休(從人從木)、妹(從女未聲)、騰(從馬朕聲)、問(從口門聲)、胡(從肉古聲)、閣(從門各聲)、載(從車()聲)、旗(從()其聲)、貿(從貝卯聲)、箕(從竹其聲)

五、 名詞解釋

1、 表意文字是用一定體系的象征性符號表示詞或詞素的文字,它一般不直接或不單純表示語音。

2、 “六書”之一。在象形的基礎上,用象征性符號表明意義的造字方法?!墩f文解字·敘》: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

3、 金文是“吉金文字”的簡稱,主要指鑄(或刻)在銅器上的文字,因為古代稱銅為金,所以把銅器上的文字稱為金文。由于古銅器中樂器的鐘體型最大,數量最多的是禮器中的鼎,因此,也有人用鐘和鼎來代表古銅器,并把這些銅器上的文字叫做“鐘鼎文”。

4、 所謂訛變,是指文字演變過程中,由于使用文字的人誤解了某些字的字形與原義的關系,而將這些字的某些部件誤寫成與它意義不同的其它部件,以至造成字形結構上的錯誤的現象

5、 異體字是指形體相異,讀音、意義完全相同,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

六、 簡答題

1、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系統,要以漢語為基礎,受到漢語的制約。漢字又會反作用于漢語,促進漢語的日益豐厚和精密。

2、 “右文說”,即認為形聲字的聲旁都有表意作用,由于形聲字的聲旁大多在右邊,所以稱作右文說。由北宋的王圣美首先提出來。對聲旁的表意作用,我們要細加分析,不能籠統下斷語,比如會意兼聲的字,聲旁是肯定有表意作用的;在假借字的基礎上加一義符以明確本義新造的形聲字,其標聲部分就是它的本字,聲旁也是肯定有表意作用的;但是,一般的形聲字在選用聲旁時,主要是考慮它的讀音,而不考慮它的意義的,一般沒有表義作用,不少異體字都表現為音近聲旁的變換,就是其聲旁只表音不表義的很好說明。

3、 (1)同化義近形旁;(2)廢除異體字;(3)合并同音字。

4、 (1)變篆書圓轉線條為方折筆畫,字形變得方正平直,再也看不出原來的象形面貌了;(2)對一些繁復的字的筆畫乃至部件加以省并、簡化;(3)部分偏旁因位置的不同而發生變形,分化為若干不同的形體,使字形結構再難從字面上做出滿意的解釋;(4)偏旁的變形、省略與歸并,使一些篆書形體不同的偏旁混而為一

七、 論述題

關于漢字起源的傳說有八卦說、結繩說,倉頡造字說。(1)先看“八卦”說。八卦卦形以“—”“――”兩種符號為基礎,而漢字以象形符號為基礎來看,它們應該屬于兩個完全不同的體系。二者并無共通之處,彼此也沒有繼承關系。(2)再看“結繩說”。從整個結繩體系的本質看,應該屬于臨時商定的、含義籠統的實物助記符號,與作為語言的書寫符號系統的文字根本不是同一層次上的東西。它不僅不能算作文字,而且也不可能發展為文字。(3)最后看“倉頡造字說”。文字不可能是倉頡一人創制的,但他對早期文字的搜集、整理與推廣有過較大的貢獻則是可能的,而這也正是史官的職責。所以說倉頡是黃帝史官的傳說并非子虛烏有。由倉頡造字說我們可以大致推知,漢字的產生大約在黃帝時代稍前,而黃帝時代,曾經由史官倉頡主持,進行過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文字統一工作。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報名提醒

【考試時間:4月12-13日】

浙江自考服務中心

  • 微信公眾號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加關注微信公眾號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專業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 考生交流群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專業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田县| 漠河县| 东阳市| 阳泉市| 绩溪县| 德令哈市| 武威市| 财经| 湾仔区| 嵩明县| 晴隆县| 敦煌市| 白城市| 囊谦县| 南和县| 靖远县| 江华| 磐安县| 永川市| 金湖县| 南城县| 蓬安县| 通河县| 工布江达县| 金川县| 鄂伦春自治旗| 调兵山市| 龙游县| 琼海市| 武清区| 富宁县| 威信县| 汽车| 海安县| 建始县| 临沭县| 锡林郭勒盟| 桂阳县| 福清市| 罗甸县| 丹江口市|

關注公眾號

回復“免費資料”領取復習資料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微信交流群

<<點擊收起

在線咨詢

在線咨詢

APP

APP
下載

man
聯系
微信
wxlogo
掃描
二維碼
反饋建議
反饋
建議
回到頂部
回到
頂部
app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