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學風格通常被譽為作家的徽記或指紋,它是一種具有特征性的文學審美現象。在創作過程中即已發生,最終凝結為文學作品的一種與眾不同的審美屬性,從而成為人們辨識不同作家的標記。它是作家獨特的藝術創造力穩定的標志,又是文體成熟的標志。
2.風格的諸種理論
(1)風格是獨特的語言形式。
(2)風格是作家的創作個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
(3)風格是主體與對象、內容與形式相契合時呈現的特色。
(4)風格是讀者辨認出的一個格調。
3.風格是作家的創作個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
(1)定義:諸種理論中的第二種,即從風格形成的內在根據來理解風格,把作家的創作個性與作品的風格聯系起來。
(2)中國文論家關于這一觀點的論述
①司馬遷根據“詩言志”的觀點評價《離騷》的風格。
②揚雄提出“心畫心聲說”。
③曹丕提出“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典論·論文》),把“氣”與“體”相連,以文氣論文體和風格,品評當時的作家作品。
④劉勰整合三者,以專論的形式充分闡述了作家的創作個性對文學風格的形成所起的決定性作用。他在《文心雕龍·體性》中提出:“氣以實志,志以定言,吐納英華,莫非情性”“各師成性,其異如面”。
(3)西方文論家關于這一觀點的論述
①海因里希·沃爾夫林認為根本不存在什么客觀的視覺,人們對形和色的領悟總是因氣質而異的。
②亞里士多德在《修辭學》中指出:“外部的語言符號”“也表現了你個人的性格”。
③“風格即人”出自布封之口,強調的是文學創作與作家主體特征之間的緊密聯系。
④馬克思在《評普魯士最近的書報檢查令》一文中說“風格就是人本身。”
⑤歌德認為:“一個作家的風格是他的內心生活的準確的標志。”
⑥別林斯基說:“風格——這是才能本身,思想本身。風格是思想的浮雕性、可感性;在風格里表現著整個的人,風格和個性、性格一樣,永遠是獨創的。”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4月浙江自考犯罪學(一)模擬試題及答案匯總(上)
03-162023年4月浙江自考《漢字學概論》重點試題及答案
02-212023年4月浙江自考《現代漢語言》章節試題:文字
02-202023年4月浙江自考《勞動法》模擬題3
02-062022浙江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考前預測題及答案(6)
07-192022年10月浙江自考《西方社會學理論》模擬試題二十四
11-042022年浙江自考文學概論模擬題及答案(7)
09-212022年浙江自考《農業經濟學》模擬題:多選題(5)
09-13浙江自考《心理學》模擬試題及答案一
05-252023年4月浙江自考《企業文化》模擬試題四十
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