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22年10月浙江自考考試很快就要開始了,留給考生們復習備考的時間也是越來越少了,為了更好的幫助到考生們備考,于是浙江自考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2022年10月浙江自考馬克思主義原理復習重點六,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快來一起看看下文吧。
點擊查看:【2022年10月浙江自考馬克思主義原理復習重點匯總】
第六章 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
第一節 從自由競爭資本主義到壟斷資本主義
一、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到壟斷
?1、資本主義的發展階段 注意記憶,常以選擇題出現。
迄今為止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大體可分為兩個大的階段,即自由競爭資本主義和壟斷資本主義兩個階段。這兩個階段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的基本制度沒有變。本章主要考察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的經濟特征及其發展變化。
自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產生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壟斷資本主義形成之前,資本主義的發展處于自由競爭階段。在這個階段,資本主義的以自由競爭為特征的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和發展起來,社會生產力得到前資本主義社會不可比擬的加速發展,資本主義的政治和法律制度也逐步發展和建立起來。由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所決定的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各種弊端也同時產生和發展起來。自由競爭都是這個時期資本主義的一個重要特征。
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發展進入到壟斷階段。1916年列寧在《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中把壟斷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特征概括為五點:壟斷在經濟生活中占統治地位;金融資本和金融寡頭的統治;資本輸出在經濟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國際壟斷同盟在經濟上瓜分世界;壟斷資本主義列強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以前的壟斷主要是私人壟斷,或稱一般壟斷,二戰后出現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2、壟斷的形成 注意理解,常以選擇題出現。
壟斷是從自由競爭中產生的。自由競爭必然會引起生產和資本的集中;資本主義社會中信用制度的發展、股份公司和聯合制企業的出現,進一步促進了生產和資本的集中。當生產和資本集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就會自然而然地走向壟斷。
壟斷是指一個或幾個大型企業占有一個經濟部門的全部或絕大部分的生產或流通份額,并因此達成協議,壟斷該部門的生產或流通,控制相關商品的價格,從而獲取高額壟斷利潤的情況,壟斷也可稱作獨占。
3、 壟斷組織的形成與發展 注意對比,常以選擇題出現。
到20世紀上半期,較為重要的壟斷組織形式有:卡特爾、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卡特爾,即通過生產或經營同類產品的一些大型壟斷企業之間較穩定的壟斷協議形成的、在生產或流通的某個或某些環節實行壟斷的組織形式;辛迪加,即把一些在法律上和生產上還是獨立的大壟斷企業在流通環節上統一起來,進行壟斷經營的組織形式;托拉斯,即壟斷了某種商品生產和經營全過程的獨立的大型壟斷企業;康采恩,即由一兩個特大型壟斷企業為核心,聯合了各方面各領域一大批企業所形成的超大型壟斷集團,等等。20世紀后半葉,壟斷組織的形式又有較大發展,主要特征是混合聯合企業的興起,這種混合聯合公司,規模巨大,是跨行業跨部門進行混合聯合生產與經營,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各個產業都有所涉足。無論何種壟斷組織形式,其實質都是壟斷資本家通過壟斷生產和市場,更多地榨取勞動者的血汗,以獲取高額利潤的工具。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壟斷統治進一步加強,這主要表現在:
第一,企業兼并速度加快,混合兼并占主導地位。
第二,企業規模擴大,壟斷程度提高。
第三,壟斷組織的生產經營多樣化,混合聯合企業大量涌現。
第四,壟斷組織向國際化方向發展,跨國公司迅速增加。
4、 金融資本和金融寡頭的形成及其統治
當商品經濟還不很發達的時候,銀行只是一個簡單的借貸中介人。但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提高、商品經濟的發展、借貸數額的不斷增大以及借貸關系的復雜化,銀行,特別是大銀行“就由中介人的普通角色發展成為勢力極大的壟斷者”。
金融資本,由壟斷的工業資本和銀行資本融合或混合生長構成的一種新的資本形式,是壟斷資本主義國家中社會經濟生活各個方面實際上的統治者。掌握了金融資本,操縱國民經濟命脈,并在實際上控制國家政權的少數壟斷資本家或壟斷資本家集團稱為金融寡頭。他們控制了整個國家的經濟命脈和上層建筑,是壟斷資本主義國家事實上的主宰者。
金融寡頭在經濟上的統治主要是通過實行“參與制”實現的,參與制是通過控制一定數量的股票從而層層控制許多企業的經濟上的統治方式。金融寡頭在政治上的統治主要是通過“個人聯合”的方式實現的。此外,還有政策研究咨詢、通過掌握輿論工具、新聞媒介等。
戰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銀行業的集中和壟斷又有了新的發展,主要表現是:第一,銀行規模不斷擴大,銀行資本積累和資本集中的速度也在加快。第二,資本主義國家中少數大銀行的資產在全國商業銀行總資產中所占比重不斷提高,銀行的集中和壟斷程度在不斷提高。第三,各大銀行的分支機構迅速增長。
戰后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壟斷財團隨著金融資本的發展也得到更大增強,主要表現在:第一,壟斷財團實力的迅速增長。第二,壟斷財團的經營向多樣化方向發展。第三,壟斷財團經營日益國際化。第四,大財團的資本結構日益社會化(相互滲透、股權的分散)。
5、 壟斷和競爭 注意理解,常以簡答題出現。
壟斷產生后,競爭仍然存在。首先,競爭是商品經濟存在和發展的基本條件和核心機制,有商品經濟就必然存在競爭。其次,從壟斷資本主義社會中現實的經濟主體來看,還存在未形成壟斷的部門及大量的非壟斷企業,這些經濟主體之間必然存在著激烈的競爭關系,即使是已形成壟斷的部門,也絕大部分是幾個壟斷企業并存,它們之間本質上依然是相互競爭的關系。
壟斷階段同自由競爭階段競爭的不同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競爭的目的不同,壟斷時期競爭的目的是為了獲取高額壟斷利潤。第二,競爭的手段有了新的變化。第三,競爭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大大超過了自由競爭階段。第四,競爭的范圍不同,壟斷階段的競爭不僅存在于國內,而且擴展到了國外,除了經濟領域的競爭外,還在政治、軍事、文化等領域展開激烈的競爭。
6、 壟斷利潤及其來源
壟斷利潤即壟斷資本憑借其在生產和流通中的壟斷地位所獲得的大大超過平均利潤的高額利潤。壟斷利潤是壟斷統治在經濟上的實現形式。
壟斷利潤來源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來自對本國無產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的剝削;第二,由于壟斷資本可以通過壟斷高價和壟斷低價來控制市場,使得它能獲得一些其他企業,特別是非壟斷企業的利潤;第三,通過加強對其他國家勞動人民的剝削和掠奪,獲取的海外利潤;第四,通過資本主義國家政權進行有利于壟斷資本的再分配,從而將勞動人民創造的國民收入的一部分變成壟斷資本的收入。
壟斷利潤主要是通過壟斷組織制定的壟斷價格來實現的。壟斷價格是壟斷組織在銷售或購買商品時,憑借其壟斷地位規定的、旨在保證獲取最大限度利潤的市場價格。壟斷價格大體可分為壟斷高價和壟斷低價兩種。
壟斷高價是指壟斷資本在出售自己產品時規定的超過商品價值和生產價格的壟斷價格;壟斷低價是指壟斷資本在購買生產資料時規定的低于其價值和生產價格的壟斷價格。
壟斷價格的出現,并沒有否定價值規律的作用,是價值規律在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作用的具體體現。首先,壟斷價格的制定不能完全脫離價值,壟斷高價不能無限抬高;其次,壟斷的形成并不能增加價值總量;第三,歸根到底是雇傭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和其他勞動者創造的一部分價值。
二、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
1、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1)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產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壟斷資本同國家政權相結合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的一個新階段。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產生,歸根到底仍然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和結果。私人壟斷資本仍然是從其私利的角度做出決策,進行社會經濟活動的。他們一般不會重視社會利益,在這種條件下必須由國家出面,利用政權的力量來協調各方面的關系,就出現了國家政權與壟斷資本相結合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2)戰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大發展的原因 注意理解,常以簡答、論述題出現。
戰后以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大發展的原因具體說來有下面幾點:
第一,僅靠私人壟斷資本的力量,無法滿足大規模經濟建設所需要的巨額資金。
第二,在一些大規模公共設施的建設上,私人壟斷資本無能為力或不愿進行投資建設。
第三,一些大型、基礎性、前導性的科學研究項目,也是私人壟斷資本不愿涉足的領域。
第四,日益嚴重的生產過剩問題僅靠私人壟斷資本難以解決。
第五,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要求國家出面進行某些宏觀經濟調控。
第六,在經濟利益關系的調整方面,國家的再分配功能也越來越重要。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出現,有其特定的歷史條件和根源。歸根到底是生產力的發展,特別是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提高,要求資本主義國家介入到社會經濟生活中,起到私人資本不能起的一些作用,以維持資本主義社會的存在和發展,維護壟斷資本的利益和統治,緩和了生產社會化的發展和私人壟斷資本不相適應的矛盾。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以“理想的總資本家”的形式出現,為資產階級特別是壟斷資產階級利益服務的。
(3)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基本形式
基本的、主要的形式則可歸納為以下三種類型:
第一,國家直接掌握的壟斷資本。國有經濟、國有企業。國有經濟可以通過國家利用財政收入投資建立起來,也可以通過國有化的方式,將一些私人企業變成國有企業。私人壟斷資本需要這些經濟部門或企業生產的產品或提供的服務,但又不愿自己直接投資于這些部門和產業,資本主義國家就擔負起這樣一些任務。
第二,國家和私人資本在企業內部的結合。也即資本主義國家中的國有資本與私人資本結合在一個企業中的經濟形式。仍然是為了解決單純的私人資本所難以解決的一些問題股份制企業為國家與私人資本在一個企業內部的結合提供了可行的方式。
第三,國家和私人資本在企業外部的結合。也就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在資本主義私人企業的外部起作用,通過種種方式來促進、誘導私人企業向既定的方向發展,從而實現國家對經濟的管理和調節。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正是主要通過這種在私人企業外部的調節控制,實現其經濟職能的。
(4)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宏觀經濟調控 注意對比,常以選擇題出現。
第一,國家干預經濟的必要性。20世紀30年代造成了空前的大危機、大蕭條,資本主義國家不得不出面干預經濟生活。社會化大生產在資本主義制度內部存在和發展的內在要求,使得資本主義國家必須在一定程度上承擔起管理與調節社會經濟生活的任務。同時,從市場經濟運行條件的角度來看,一些私有制市場經濟主體所不愿或不能承擔的社會經濟任務,也必須由國家來完成。
第二,資本主義國家宏觀經濟管理與調節的任務、目標。資本主義國家宏觀經濟管理與調節的總任務,是促進市場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從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資本再生產的理論,從市場經濟體制的角度看,維持和保證總供給和總需求大體平衡。資本主義國家宏觀經濟管理與調節的主要目標,包括保持經濟的穩定和一定程度的增長,保持幣值和物價的穩定,實現充分就業,保持國際國內收支的大體平衡等。
第三,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調控方式與手段。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調控方式,一個是國家對國民經濟的直接調節、控制和介入。另一個是國家對國民經濟的間接調節與控制,主要是運用經濟手段,通過經濟政策的制定、經濟杠桿的運用,還可以通過計劃的指導,間接地引導私人資本按照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所希望的方向發展。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調控手段,主要是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在個別時候、特定情況下,還可能出臺某種行政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直接的干預。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宏觀經濟管理和調控目標的實現,主要是通過國家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這樣一種經濟調節機制實現的。發達市場經濟中國家調節的主要是四大市場,即商品市場、資本市場、勞動力市場和外匯市場。
第四,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宏觀經濟調控的主要政策。當代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對宏觀經濟的調控,主要是通過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實行國民經濟計劃化實現的,下面就這三方面的具體情況作些簡要的介紹: 注意理解,常以選擇題出現。
財政政策。財政是國家進行國民收入再分配的工具,通過財政把一部分國民收入集中起來進行分配,從而對生產資源的使用、個人收入的分配以及整個宏觀經濟運行都有巨大的影響。財政政策主要包括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兩方面。
貨幣政策。貨幣政策更具有經濟手段、利益誘導的特征。在貨幣資本運動的過程中實現宏觀經濟調節,一是對利率的調節,二是對貨幣流通量的調節。
利率調節主要是通過利率高低和差別利率來實現某些宏觀經濟目標。逆經濟方向的貨幣政策調節。
對貨幣流通量的調控,對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更為重要。因為流通中所需的貨幣量是由客觀規律決定的,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在調控貨幣量方面,主要運用所謂三大手段或三個法寶。一是公開市場業務。二是最低準備金率政策。三是再貼現利率政策。
資本主義經濟中的計劃管理也起著重要作用。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的這些計劃反映了國家的政策導向、大政方針,昭示社會未來的發展方向和前途,乃至指出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需要解決的問題等。每個經濟主體和當事人,向計劃所希望的方向發展。
(5)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實質 注意理解,常以論述題出現。
對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三種具體形式所起作用的簡要分析,就可清楚地看出它的實質:
第一,從國有資本的作用看。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的國有企業仍然是壟斷資本主義性質的企業,是為整個資產階級服務、為資本主義國家的生存發展服務的。資本主義國有企業的經營宗旨來看,追求高額利潤并不是它的主要目標,其宗旨在于促進私人壟斷資本的發展,協調社會總資本的正常運行。
第二,從國有資本與私人資本相結合的各種資本的作用來看。私人資本占控制地位,則私人資本家一方面可以利用國家的資本來增強自己的經濟實力,另一方面又可以得到政府的種種優惠,使壟斷資本家獲得更多的利潤。
第三,從國家與私人資本在企業外部的結合來看。為壟斷資本主義經濟的穩定均衡發展,資本主義社會的存在和長治久安,緩和各種經濟社會矛盾服務的,其根本目的仍然是為了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
無論哪種形式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其實質都是私人壟斷資本利用國家機器來為其利益服務的手段,是私人壟斷資本為了維護壟斷統治和獲取高額利潤而同國家政權相結合的一種形式,是資本主義國家在直接參與社會資本再生產活動中,代表壟斷資產階級總體利益并凌駕于個別壟斷資本之上,對社會經濟進行調節的一種形式。 常考,常以簡答題出現。
2、壟斷資本在世界范圍的擴展
(1)資本輸出
資本輸出,把他們手中掌握和控制的大量資本輸往國外,利用這些資本作武器,控制資本輸入國的經濟命脈,剝削、壓迫這些的國家勞動人民,掠奪這些國家的自然資源和物質財富,最終為金融資本控制這些國家、形成金融資本的國際統治服務。
自由競爭資本主義階段,資本主義國家雖然也有一些資本輸出到國外,但數量較少,主要方式還是以商品輸出為主。
壟斷資本主義階段,資本輸出成為壟斷資本主義時期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特別是對外經濟關系中的一個重要特征。壟斷階段資本輸出的必要性,在于大量所謂“過剩資本”的出現。過剩資本的最佳投放場所是輸出國外,獲取較高的投資回報。資本輸出的可能性,一是原有的自然經濟逐步趨于瓦解,并被卷入了世界市場。二是有充足而且價格很低的勞動力供給。三是這些國家基礎設施的發展為輸入資本提供了一定條件。金融業和信用制度的發展,交通通訊設備的現代化,都為資本輸出提供了便利的條件,使大規模輸出資本成為可能。
資本輸出有兩種基本形式:借貸資本輸出和生產資本輸出。從資本輸出的主體來看,則可分為私人資本輸出和國家資本輸出兩種類型。
資本輸出的影響。從資本輸出國即壟斷資本主義國家這方面看,資本輸出的作用和后果是:第一,為過剩資本找到了出路,并由此獲得大量來自海外的高額利潤和利息。第二,資本輸出是輸出國控制輸入國的重要手段。第三,資本輸出是輸出國擴大商品出口的重要手段。第四,資本輸出使金融資本的銀行網遍布全世界,從而強化了金融資本在世界經濟、政治舞臺上的統治地位。
對于那些處于較低發展階段上的、經濟比較落后的資本輸入國來說,大量國外資本的輸入,有兩重作用。一方面促進了這些國家自然經濟的瓦解、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的生長和發展,建設了一些近現代的工商企業和發展經濟所必需的基礎設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這些國家民族經濟的發展和整個國民經濟水平的提高。但另一方面,國外資本主義勢力的侵入,也給這些國家帶來一系列經濟社會問題。使輸入國成為輸出國的附庸。
資本輸出會造成資本主義國家間激烈的爭奪有利的海外投資場所的斗爭,加深資本主義國家間的矛盾。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資本輸出量劇增并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主要有:資本流向的變化,從原來的主要是發達國家向經濟落后國家輸出,發展到當代的多方向輸出,特別是發達國家間相互投資的大幅度增加。在私人資本輸出增長的同時,國家資本的輸出也在增長,并日益成為占重要地位的資本輸出形式。與過去時代不同,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的資本輸出,多采取所謂“援助”的方式進行。
(2)國際壟斷組織的產生和發展
各資本主義國家的壟斷組織,通過訂立協議建立起國際性的壟斷組織的聯盟,即國際壟斷同盟。早期的國際壟斷組織,主要是國際卡特爾,即若干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或經營某種產品的壟斷組織,通過訂立國際卡特爾協議,壟斷和瓜分這種產品的世界市場,規定壟斷價格,謀取壟斷利潤。當代國際壟斷組織的形式則以跨國公司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國際壟斷同盟為主。
(3)帝國主義列強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了解,常以選擇題出現。
19世紀末20世紀初,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即帝國主義列強就已把世界領土瓜分完畢。從而形成了這樣一種世界格局:一方面是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和宗主國,它們統治著本國和殖民地,在國際經濟活動中處于有利地位,剝削、掠奪、控制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屬國;另一方面是廣大經濟落后的不發達國家,它們處于帝國主義國家的壓迫和奴役之下。這就是壟斷資本主義的殖民體系。
資本主義的發展史上殖民地對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帝國主義國家間在對世界領土瓜分完畢后,又展開了對世界領土的重新瓜分的斗爭。兩次世界大戰就是因帝國主義國家爭奪世界霸權和重新瓜分世界領土而引起的。
戰后以來,老殖民主義體系已經瓦解,過去的殖民地、附屬國紛紛獨立,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對世界的統治也由舊殖民主義轉為新殖民主義。
以上就是“2022年10月浙江自考馬克思主義原理復習重點六”的相關內容,想了解更多浙江自考信息,如浙江自考解答、自考專業、自考院校、自考備考等,敬請關注浙江自考網。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2022年10月浙江自考《政治經濟學》重點復習第十三章
07-062022年浙江自考市場消費經濟學考點四
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