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簡述武裝斗爭與非武裝斗爭的關系。 答:中國革命的敵人是異常強大的,也是異常兇狠的,這就決定了中國革命就必須以武裝斗爭為主要式。但是,著重武裝斗爭,并不是說可以放棄其他的斗爭形式。其他形式的斗爭必須圍繞著武裝斗爭,也是非常必要的。沒有其他形式的配合,武裝斗爭就不可能取得勝利。 首先,必須使武裝斗爭和非武裝斗爭在形式上相互配合。毛澤東說:“在中國,主要的斗爭形式是戰爭,而主要的組織形式是軍隊。其他一切,例如民眾的組織和民眾的斗爭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都是一定不可少,一定不可忽視,但都是為著戰爭的。”根據這個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正確地把武裝斗爭這個主要斗爭形式同其他許多的必要的斗爭形式,在全國范圍內或者直接地或者間接地配合起來,從而保證了革命戰爭的勝利。 其次,必須使農村工作與城市工作相互配合。武裝斗爭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形式,黨的工作重心必須放在農村革命根據地。但是,不是說可以放棄或者忽視在******統治區、敵人占領區(即“白區”)的工作。這些城市工作的開展,對于革命的武裝斗爭起到了配合的作用,成了中國革命的又一條戰線。 上述這些,就是武裝斗爭與非武裝斗爭形式間的辯證關系。 3.2.簡述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建立的歷史意義。 答: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湖南秋收起義受挫后,他正確地分析了敵強我弱的形勢,果斷地決定放棄攻打長沙的計劃,率領部隊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段進軍。起義部隊于10月下旬到達井岡山地區,建立了全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它把革命的退卻和革命的進攻有機地結合起來,成功地實現了中國革命的偉大戰略轉變:它開辟了在革命低潮形勢下重新聚集力量,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 3.3.為什么說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 答:中國共產黨一向認為,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 關于農民革命的理論問題,是毛澤東一生中最富有創造性的重大貢獻之一。他通過各種途徑深人農村,調查研究,接觸農民,先后發表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國民革命與農****動》和《湖南農****動考察報告》等文章。闡明了農民問題的極端重要性。 第一,毛澤東分析了中國農民在中國社會中的地位,指出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他說,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帝國主義和統治階級壓迫榨取的對象主要是農民。 第二,農民是中國的基本群眾,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 第三,毛澤東強調無產階級領導農民斗爭在****反動政權,建立人民革命政權中的重大作用。幾千年來,土豪劣紳大地主憑借著反動政權壓榨農民,農民革命“非****這個壓榨的政權便不能有農民的地位,這是現時中國農****動的一個最大的特色”。在農村,國民革命需要―個大的變動,這個變動就是把地主權力打下去,把農民權力長上來。 3.4.簡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土地革命路線和分配土地的方法。 答:毛澤東在革命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逐步形成了中國共產黨的比較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線。 經過實踐中的反復摸索,到1931年,中國共產黨在總結土地革命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一條比較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線和正確進行土地分配的方法,即:依靠貧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保護中小工商業者,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以鄉為單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礎上,實行抽多補少,抽肥補瘦。 3.5.簡述人民軍隊的性質、宗旨和任務。 答:(1)毛澤東在古田會議中,明確規定了紅軍的性質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是服從于無產階級總想領導,并服務手人民革命斗爭和革命根據地建設的工具。 (2)“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人民軍隊的唯一宗旨。在中央七大上,毛澤東對黨領導的軍隊的宗旨作了高度概括:我們-這個軍隊“不是為著少數人的或狹隘集團的私利,而是為著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為著全民族的利益,而結合,而戰斗的。緊緊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為中國人民服務,就是這個軍隊的唯一宗旨。”這個宗旨是無產階級軍隊區別于中國舊軍隊的根本標志。 (3)人民軍隊的宗旨是人民軍隊的一切行動準則。因此,它的任務,不僅要擔負打仗的任務,同時還要擔負做群眾工作和開展生產建設的任務。即,它不僅是一支戰斗隊,同時又是一支工作隊、生產隊。 3.6.為什么說兵民是勝利之本? 答: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歷史唯物主義是人民戰爭的理論基石。毛澤東從中國國情出發,把人民戰爭建立于以農民為主體人民群眾參加為基礎的戰略思想。特別指出,“兵民是勝利之本”。這是因為: 第一,民眾是戰爭人力的資源,民為兵之源,兵無民不堅,建立優勢的軍隊,民眾是兵力的源泉。 第二,戰爭離不開物質基礎,民眾也是戰爭物力和財力的源泉; 第三,民心的向背,民眾擁護和支持,是戰爭的精神力量,能夠在戰爭的實踐中轉化為強大的物質力量,可以起到正規軍起不到的作用。在戰爭中,人和物兩個因素,人始終居于主導地位,而物居于被動地位,因為“力量對比不但是軍力和經濟力的對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對比。軍力和經濟力是要人去掌握的”。 第四,民眾參加到戰爭中來,就可以使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等多方面斗爭融為一體,武裝斗爭和非武裝斗爭相結合,最大限度地發揮戰爭的整體威力。 所以,人民戰爭始終是我們克敵制勝的法寶。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2022年10月浙江自考《政治經濟學》重點復習第十三章
07-062022年浙江自考市場消費經濟學考點四
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