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二区x88av_日韩三级av高清片_亚洲日本久久_丝袜亚洲另类丝袜在线

浙江自考網

咨詢熱線

15700080354 (點擊在線咨詢)
您現在的位置:浙江自考網>復習資料 > 正文
自考攻略

2022年10月浙江自考《政治經濟學》重點復習第十二章

時間:2022-07-06 11:36:22 作者:儲老師

自考助學

  

  1、經濟全球化(05年名解,3分)

  是指以資本、技術、信息等各種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流動和配置。各國經濟相互聯系依賴程度不斷提高。表現為: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

  2、布雷頓森林體系

  ① 1944年7月,聯合國的44代表國參加了在美國召開的布雷頓森林會議,建立了旨在穩定國際金融、改善國際貿易環境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貨幣體系,這一體系稱為布雷頓森林體系。

  ② 主要有四點內容:1、建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2、確立了國際儲備資產。3、協助會員國調整國際收支,4、取消外匯管制,具體包括:規定美元與黃金掛鉤、規定其它各國貨幣按含金量與美元掛鉤,市場匯率波動若超過一定幅度,各國政府有義務進行干預,由此形成了固定匯率,這一制度促進了國際貿易與金融關系的穩定與發展。

  1、經濟全球化的含義和表現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

  1 經濟全球化的含義:

  經濟全球化是以資本、技術、信息等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流動和配置,各國經濟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的一體化過程。具體表現為:

  ① 貿易自由化程度提高;

  ② 金融國際化趨勢增強;

  ③ 全球生產經營網絡形成;

  ④ 區域經濟集團化向縱深發展;

  ⑤ 世界各國在全人類共同關心的資源問題、環境問題等方面合作與聯系日益增強等。

  2 經濟全球化的形成:

  ① 經濟全球化并不完全是一個新現象,自從資本主義來到這個世界以后,經濟全球化的過程就開始了,它是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全球的擴展相伴隨的;

  ②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經濟全球化進程被兩次世界大戰所打斷,戰后的勝利國建立了新的世界經濟體系,即布雷頓森林體系。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從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各國都在降低關稅和貿易壁壘,減少各種限額,逐漸形成了一個經濟一體化程度更高的資本主義全球經濟;

  ③ 戰后經濟全球化的第二次高潮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在90年代逐漸加速發展,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性潮流。

  具體來講,引起經濟全球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⑴ 科技的進步特別是信息技術的出現,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⑵ 跨國公司的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適宜的企業組織形式;

  ⑶ 市場經濟體制成為各國的選擇,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賴以存在的資源配置機制。

  2、經濟全球化具有哪些表現?

  經濟全球化的表現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

  1 生產的全球化,包括國際分工從傳統的垂直型向水平型的過渡;水平型國際分工在一部門之內、它的形成為生產全球化奠定了基礎。

  2 貿易的全球化,主要表現為國際貿易的迅速擴大,服務貿易發展迅速,參與貿易的國家急劇增加,其標志是國際貿易增長率大大高于世界經濟增長率;

  3 金融的全球化,表現在:

  ① 國際債券市場融資規模迅速擴大;

  ② 國際股票市場和基金市場迅速發展;

  ③ 國際金融市場高度一體化;

  4 企業經營的全球化。其標志是跨國公司成為世界經濟的主體。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使資本、生產和商品的國際化進一步深化,極大地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3、如何理解全球化的二重性?

  經濟全球化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促進生產社會化的進一步發展,帶給當代世界積極變化。另一方面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進一步擴張,經濟全球化又會產生消極后果。

  1 從生產力發展和資源配置的角度看,經濟全球化是生產社會化發展的更高階段,表現為國際分工的不斷深化,各國之間經濟上的相互依賴程度不斷增加。

  經濟全球化對生產社會化的推動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① 全球市場加速形成;

  ② 跨國公司高度發展;

  ③ 科技進步,尤其是信息技術使生產力的發展出現新的飛躍,國際分工進一步深化,世界范圍內的生產和流通已經被聯接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④ 世界各國和地區之間的經濟依賴程度空前強化,幾乎所有國家都不同程度的卷入了國際性或區域性經濟合作組織之中。

  2 從生產關系的發展角度看,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世界范圍內的擴張,是資本主義擴張成為全球性制度的一種進程。

  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資本主義關系的全球化,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① 經濟全球化是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新階段;

  ② 經濟全球化的矛盾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反映;

  ③ 經濟全球化使貧富差別全球化。

  4、經濟全球化對不同的國家有什么影響?

  1 經濟全球化對發達國家的影響: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作為經濟全球化的發源地,從經濟全球化中獲得的是大量的利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①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通過制定規則獲得好處;

  ②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通過貿易獲得好處;

  ③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從國際資本流動中獲得好處。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通過不對等的國際制度,可以獲取更大的收益和承擔更小的成本,這反過來又進一步加強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優勢地位和對國際制度的主導權,也就是說,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不僅因歷史延續可以在經濟全球化中獲取更多的利益,而且這種狀況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自我加強和自我維持的。

  2 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

  由于發展中國家的后發性,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首先,經濟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主要表現在:

  ① 改善資金和先進技術不足的局面;發展中國家可以利用經濟全球化的機會吸引資本、技術,接手外來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加快國內工業化的完成。

  ② 推動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全球性產業轉移對發展中國家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加速實現工業化,是一個極為有利的條件,為發展中國家實現較快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③ 推動對外貿易的擴大;發展中國家在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基礎上促進產業升級,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促進了本國經濟發展。

  ④ 在參與國際合作中維護自己的權益;發展中國家參與全球經濟合作,為自身在國際經濟中爭得一席之地,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自身的權利和利益。

  5、經濟全球化的矛盾體現在哪些方面?

  經濟全球化的矛盾(即消極后果)主要體現在:

  1 在經濟增長中忽視社會進步,環境惡化與經濟全球化有可能同步;

  3 各國特別是相對落后國家原來的體制,政府領導能力,社會設施,政策體系,價值觀念和文化等面臨著全球化的沖擊,國家內部和國際社會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機;

  4 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的產業結構調整變成一種全球行為;它既為一國經濟競爭力的提高提供了條件,同時也存在對別國形成依賴的危險。

  5 各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不斷加劇,貧富兩極分化的趨勢繼續發展。

  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消極后果,會制約甚至破壞全球生產力的發展,對全球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帶來嚴重影響。

  6、經濟全球化具有哪些發展趨勢?

  經濟全球化的主要發展趨勢有:

  1 金融業在全球經濟生活中的作用舉足輕重:

  ① 證券市場對全球資源配置所起的支配作用將得到進一步加強;

  ② 金融業的全球化正在導致財富在全球的重新分配;

  ③ 國際貨幣體系將走向多極化。

  2 國際貿易將有力的推動經濟全球化和地區經濟一體化:

  ① 近50年來,世界貿易的平均增長速度比世界GDP的平均增長速度高一倍多,這一趨勢在21世紀將繼續延續下去;

  ② 貿易和投資互相促進,共同推動國際分工和各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

  ③ 國際貿易在21世紀將推動地區經濟一體化組織的發展。

  3 跨國公司將持續推動企業的跨國兼并浪潮:

  ① 企業的跨國兼并是優化資源配置、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是規模經濟的需要;

  ② 企業的跨國兼并打破了民族國家的壁壘,模糊了民族國家的經濟界限。

  4 國際互聯網將極大地改變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① 國際互聯網的普及提供了加強各國經濟聯系的新紐帶;

  ② 國際互聯網將不斷提高金融、貿易和企業全球經營的效率和質量。

  5 知識將成為新世紀生產要素中的一個獨立成分:

  ① 如果一個國家能在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這個國家就能在21世紀的國際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

  ② 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需要受過良好教育的高素質公民和讓每一個公民的才能得以充分發揮的社會環境。

  6 經濟風險的全球化。

  7 經濟全球化的社會政治影響:

  ① 經濟全球化在21世界的不斷深化將不斷加深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和相互滲透,使各國的共同利益不斷增加,這樣,必然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發展;

  ② 經濟全球化使各國領導人和政府的政策選擇余地縮小,這必然有利于形成國際關系的民主與合作氣氛;

  ③ 經濟全球化將對民族文化產生沖擊。

  7、為什么說資本主義國際經濟協調不能消除資本主義國家經濟關系中的矛盾?

  ① 定義

  資本主義國際經濟協調是指各資本主義國家代表本國壟斷資本的利益,對資本主義國際化再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矛盾,摩擦進行共同協商和調節。

  形式有三種:國際經濟組織的協調、區域經濟聯盟的協調、政府首腦會晤的協調。

  ② 不能消除的原因

  盡管戰后資本主義國際協調有了較大的發展,但從總體上講,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國際協調仍遠遠落后于經濟全球化水平,具體表現在四方面:

  一、全球經濟的游戲規則仍然以發達國家的利益為核心,許多制度安排未將發展中國家考慮進去。這是由各國的力量對比所決定的,發達國家有明顯優勢。

  二、國際組織在促進全國經濟聯系加強的同時,并沒有找到一條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模式。

  三、全球一體化程度低于區域一體化程度。目前全球缺乏統一的一體化規則。

  四、全球一體化規則最終影響經濟全球化的利益分配,但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資源配置一向不平等。

  可見,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國際經濟協調與合作的加強,是客觀經濟形勢使然,乃大勢所趨,但是,各發達國家之間在經濟發展中的經濟關系表現為矛盾與協調并存,又因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協調作用是十分有限的,經過調節,舊的矛盾得以緩解,但新的矛盾又會產生,協調不斷進行,又不斷被破壞,因此,協調過后是更為劇烈的摩擦。

  8、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目標和原則是什么?

  ① 定義

  國際新秩序是指在國際經濟交往中消滅剝削和控制,建立起真正體現平等互利、互相合作原則的世界經濟體系。

  ② 目標

  目標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

  1、變革現有的國際生產體系、國際貿易體系和國際金融體系,讓發展中國家以平等的地位參加國際分工;要求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降低對發展中國家出口的關稅好或非關稅壁壘,提高發展中國家初級產品的價格和競爭能力,要求為發展中國家解決貨幣與發展資金問題,增加技術的轉讓,使發展中國家的產品順利進入世界市場。

  2、確保發展中國家能夠有效的控制住本國的資源,并享有限制和監督跨國公司行為的權利,取消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對發展中國家不利的限制性商業活動。

  3、要使發展中國家能夠充分地、平等地參與國際經濟事務的決策,改組現有的國際機構,要求加強聯合國在國際經濟合作方面的作用,從而改變發展中國家在處理國際經濟事務方面無權的狀況。

  ③原則

  1、各國在政治上互相尊重、共同協商,經濟上互相促進、共同發展,文化上互相借鑒,共同繁榮,安全是互相信任。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報名提醒

【考試時間:4月12-13日】

浙江自考服務中心

  • 微信公眾號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加關注微信公眾號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專業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 考生交流群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專業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登封市| 营山县| 抚宁县| 昌黎县| 都昌县| 会东县| 永顺县| 六安市| 宾川县| 浙江省| 吐鲁番市| 盐城市| 青阳县| 安阳县| 即墨市| 海南省| 红原县| 石渠县| 湖南省| 彝良县| 冀州市| 环江| 九寨沟县| 新昌县| 平果县| 金门县| 博客| 长葛市| 屏边| 龙川县| 沁源县| 镇雄县| 龙江县| 布拖县| 专栏| 长宁区| 新宁县| 北流市| 来凤县| 扎囊县| 肇庆市|

關注公眾號

回復“免費資料”領取復習資料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微信交流群

<<點擊收起

在線咨詢

在線咨詢

APP

APP
下載

man
聯系
微信
wxlogo
掃描
二維碼
反饋建議
反饋
建議
回到頂部
回到
頂部
app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