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經濟規律的特點是什么?
答:經濟規律與自然界物質運動規律相比較,它們的共同點都具有客觀性,但是經濟規律又有其自身的特點:(1)自然界物質運動規律完全離開人們的活動而獨立存在和發生作用,而經濟規律總是和人們的經濟活動相聯系。(2)自然界物質運動規律大多是長久不變的,而經濟規律是隨著經濟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的。(3)在階級社會里,認識和利用經濟規律總是有階級背景的。
12、何為再生產?它的內容是什么?
答:再生產就是生產的不斷重復和更新,再生產過程就是不斷重復、不斷更新的生產過程。任何社會再生產都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物質資料的再生產,另一方面是生產關系的再生產。因此,社會再生產是物質資料再生產和生產關系再生產的統一。
13、怎樣理解國民經濟比例關系及其實質?
答:在國民經濟和社會再生產的各個部門之間、各個環節之間、各個地區之間,存在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密切聯系,這種聯系的數量表現和對比,就是國民經濟的比例關系。國民經濟中的各種比例關系,實質上是把社會總勞動(包括物化勞動與活勞動),按照一定比例分配于國民經濟的各部門、各環節、各地區的反映。國民經濟中的主要比例關系有:(1)綜合性比例(2)部門之間的比例(3)部門內部的比例(4)地區之間的比例(5)社會再生產各環節的比例。
14、產業結構的類型及其演進趨勢是怎樣的?
答:從狹義的產業結構來看,產業結構可分為四種類型:(1)兩大部類產業結構、(2)輕重產業結構、(3)傳統與新興產業結構、(4)生產要素密集度產業結構。按照主要生產要素在生產過程中的密集程度,可將物質資料生產部門劃分為勞動密集型產業、技術密集型產業、資金密集型產業,它們的組合與構成狀況,形成生產要素密集度產業結構。廣義的產業結構,是將物質資料生產部門和非物質資料生產部門綜合起來加以考察,通常劃分為三次產業,形成一、二、三產業的產業結構。一般來說,第一產業是農業,第二產業是工業和建筑業,第三產業是除第一、第二產業外的其他各業。
從各種類型的產業結構的演進趨勢來看,兩大部類產業結構的變動趨勢是,制造消費資料部類所占比重逐漸下降,制造生產資料部類所占比重逐漸上升;農輕重產業結構的變動趨勢是,農業比重逐漸下降,工業比重逐漸上升;工業中的輕工業的比重逐漸下降,重工業比重逐漸上升;傳統與新興產業結構的變動趨勢是,傳統產業逐步被新興產業所代替,新興產業逐漸成為主導產業;生產要素密集度產業結構的變動趨勢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比重逐漸減少,技術和資金密集型產業日趨發展;三次產業結構的變動趨勢是,第一產業比重逐漸下降,質量日益提高,第二產業的結構不斷優化,第三產業的比重逐步提高。
15、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有何聯系與區別?
答: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經濟增長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的產品(或產值)和勞務總量的產出增長,它反映的是國民經濟的量的變化。經濟發展除包含經濟增長的內容外,還包括經濟結構方面的變化,如產業結構、就業結構、收入結構、消費結構、人口結構的變化等等。此外,經濟發展還包括生態平衡的保持、環境質量的提高、文教衛生事業的發展、生活狀況的改善、以及貧困落后狀態的減少和消除等等一系列社會經濟生活方面的質的變化。所以,經濟增長是著重反映國民經濟數量變化的概念,而經濟發展是既反映國民經濟的數量變化,又反映國民經濟質量變化的概念。經濟增長是經濟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沒有經濟增長,不可能實現經濟的發展。
16、怎樣考察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
答:經濟增長速度就是一定時期內物質資料生產和勞務發展變化的速率。它通常以一定時期內的社會總產值、國民收入、國民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等經濟總量指標的增長率,以及按人平均的增長率來表示。國民生產總值是國際上通常使用的反映一國經濟增長水平和經濟活動總成果的重要綜合性經濟指標,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國民經濟各部門在一定時期(一般為一年)內以貨幣表現的全部社會最終產品和勞務價值的總和。它不包括能源、原材料等各種中間消耗的價值。從國民生產總值中扣除國外凈要素收入后的社會最終產品價值和勞務價值的總和,就構成國內生產總值。
17、影響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影響經濟增長的主要經濟因素有以下一些:1.勞動力的數量和勞動者的素質。 2.科學技術及其應用。3.生產管理和勞動組織。4.生產資料的規模和效能。5.自然條件。6.產業結構和比例關系。7.經濟制度和經濟體制。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除了上述主要經濟因素外,還有其他許多具體的經濟因素,乃至一國的政治法律制度、政策方針、政治局勢、文化教育、對外關系、國際環境等等,這些因素都對經濟增長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作用,在特定情況下會有重大的影響作用。
18、經濟增長方式有哪些類型?
答:經濟增長方式劃分為兩種不同的類型:一是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二是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粗放型增長方式是在生產要素質量、結構和使用效率不變的情況下,單純依靠生產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擴張,通過擴大生產場地、添加原有技術水平的機器設備、增多勞動力投入等等來實現經濟的增長。這種經濟增長方式實質就是單純以數量的增長速度為中心,即單純數量擴張型的增長方式。集約型增長方式是依靠生產要素質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通過技術進步、提高勞動者素質和增加資金、設備、原材料的利用率等等來實現經濟的增長。這種經濟增長方式實質就是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經濟效益為中心,即質量效益型的增長方式。
19、內涵式擴大再生產與外延式擴大再生產的區別和聯系是什么?
答:擴大再生產從其實現的方式來看,分為外延擴大再生產和內涵擴大再生產兩種類型。一般來說,外延擴大再生產是指在生產技術和勞動效率不提高的情況下,單純依靠擴大生產場所,增加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數量,來擴大生產規模。內涵擴大再生產是指依靠生產資料效率的提高,也就是通過生產資料質量的改善,技術的進步,以及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來擴大生產規模。外延的擴大再生產并不必然排斥生產技術和勞動效率的提高。在生產技術水平和生產資料使用效率較低的條件下,擴大再生產一般是以外延擴大再生產為主;而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和生產資料使用效率不斷提高的條件下,內涵擴大再生產在擴大再生產中所占比重會隨之不斷提高,并會逐步過渡到以內涵擴大再生產為主。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2022年10月浙江自考《政治經濟學》重點復習第十三章
07-062023年4月浙江自考新聞學概論復習筆記:堅持和實現正確的輿論導向
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