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主體行為的預測激勵
一、名詞解釋
1、需要:是指自然和社會的客觀需求在人的頭腦中的一種反映。
2、動機:就是促成人們去滿足需要的驅使和沖動。
3、行為:是指人體受環境影響引起的生理或心理變化的外在反應,使人們表現出來的一切動作的總稱。
4、群體規范:是為了保障通過群體活動實現群體目標而形成的統一成員信念、約束成員行為的準則。
5、文飾:是指制造各種理由或借口,采用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式,自欺欺人地來為自己辯解地心理行為。
6、投射:是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的方式掩飾內心沖突的一種心理行為。
7、移置:是指轉移難以遏止的內心沖動的方向,拿別人當出氣筒或替罪羊,遷怒于無辜者的行為。
8、壓抑:是指試圖將某些潛在的觀念、情感、情緒或欲望藏于心底,嚴禁其引起外顯的心理行為。
9、角色飾演:是指主體試圖通過某種有意識的行為來表現自己的心理行為。
10、激勵:即激發鼓勵,是指激發動機、誘導行為,使內在潛力得以發揮,為實現所追求的目標而努力的過程。
11、目標價值:即期望價或效價,是指對預期目標的重視程度或評價高低。
12、期望概率:是指對實現預期目標的可能性程度的估計活預測。
二、選擇題
1、需要或對需求的滿足是人類一切行動的原動力,也是一切談判的共同基礎。
2、需要的性質:對象性、周期性、條件性。
3、動機的產生及其實現的過程來看,它具有原發性、潛伏性、實踐性的特點。
4、一個人的行為動機總是受其全部需要結構中最重要、最強烈的需要所支配。
5、某些動機比較強烈而穩定叫做主導動機。
6、由動機引起的行為稱為動機性行為。
7、產生談判動機的主要因素可以分為內部動力和外部動力。
8、外部條件主要有兩個方面:目標引力、外界壓力。
9、動機對行為的作用表現為:啟動作用、引導作用、促進作用、調整作用。
10、影響談判主體行為的主要因素有價值觀念、個體意識、群體范圍、心理防御、角色扮演。
11、需要認識和理解地心理防御行為主要有文飾、反向、投射、移置、壓抑等。
12、反向就是用反常的方式表現真實情感或真實想法。
13、投射是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的方式掩飾內心沖突的一種心理行為。
14、移置是指轉移難以遏止的內心沖動的方向,拿別人當出氣筒或替罪羊,遷怒于無辜者的行為。
15、壓抑是指試圖將某些潛在的觀念、情感、情緒或欲望藏于心底,嚴禁其引起外顯的心理行為。
16、洛克認為,任何目標都可以從以下三各方面來分析:一是目標的具體性,即精確觀察和測量的程度。二是目標的難度,即實現目標的難易程度。三是目標的可接受性,即當事人是否能夠接受目標或對實現目標的 承諾程度。
17、針對原則是指實施激勵所使用的方法、措施或策略、技巧應當針對對方的談判動機。
三、簡答題
1、簡說需要動機和主體行為的關系?
(1)一個人的行為動機總是受其全部需要結構中最重要、最強烈的需要所支配
(2)人的行為由動機引起并受動機所支配
(3)動機是主體行為產生的原因,而行為則是實現動機的活動
2、談判主體行為有哪些特征?
(1)主動性(2)因果性(3)目的性(4)持久性(5)外顯性(6)合理性
3、價值觀對行為有哪些影響?
(1)價值觀影響行為的目的
(2)價值觀影響行為的過程
(3)價值觀影響行為的結果
(4)價值觀影響行為的程度
4、個體意識對行為的影響是什么?
(1)個體意識影響行為選擇
(2)個體意識影響行為監督
(3)個體意識影響行為控制
<script> if(window.location.href.indexOf("agent=bdopen")>0){ $(".bdopenhide").hide() } </script>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復習資料:我國幼教事業發展的方針
05-162023年4月浙江自考學前教育史學習筆記:史前社會幼兒教育的方法
12-06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古代東方國家的學前教育
06-072022年浙江自考公共政策復習筆記第五章
09-19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法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解放區文學概述
09-2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第一章)
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