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科學及其社會功能
本章要求學生理解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起著重大作用,充分認識到科學技術也是生產力,而且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革命為社會革命創造物質前提,社會革命通過改變不合理的社會制度為科技革命開辟道路。
第一節 科學的一般特征和社會作用
一、科學的形成和本質
科學是知識體系,是理論化、系統化的關于事物運動規律的知識,是以語言符號系統形式出現的知識形態,同時還是探索客觀世界的活動,是獲取知識的活動或過程。技術則是人們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積累起來,并在生產勞動中體現出來的操作性手段、程序和方法。
二、科學的分類及其類別特征
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三個領域:自然、社會、思維。每個領域又有基礎科學、應用科學之分。
自然科學:關于自然的知識,反映的是自然界本身的過程和人與自然界的關系。
社會科學與生產力的關系。
三、科學活動是社會總勞動的特殊部分
精神生產力是推動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
社會總勞動――物質生產勞動、精神生產勞動――科學活動
“知本”社會。知識生產。軟實力、軟國力。
科學――技術――生產(give birth to a child,
Manufacture,produce,yield,production)。
四、科學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巨大杠桿
精神生產力是推動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
第二節 科學發展的社會條件
一、社會生產決定科學的發展
生產→技術→科學
“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p505)
科學→技術→生產
科學 ? 技術 ? 生產
二、社會制度和階級關系制約科學的進步
自由資本主義社會一、二百年的時間里產生的科學進步比封建主義社會幾千年產生的科學進步還要多。
但是壟斷資本主義則大大束縛著科學的發現、發明。
現代資本主義則似乎更加“聰明”了,因為在其中所實現的科學創新、進步是以前任何時代所無法想象的。
社會主義應該比現代資本主義更能大大推進科學的向前發展。
三、政治、哲學、教育等社會因素影響科學的發展
第三節 現代科技革命和人類發展的前景
一、現代科技革命的性質和特征
在現代,科學和技術之間的相互作用日益加強,科學技術趨于一體化,現代科技革命實質上就是把科學進步與生產在技術基礎上的變革結合起來,以科技進步作為社會生產發展的主導或“第一”因素,對社會生產力進行徹底的質的改造,其直接后果就是形成了科學技術生產的雙向運動,造成了科學、技術生產的“一體化”。
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生產力的水平:同種性質生產力的量的區別,其重要標志和尺度是勞動生產率
科學技術是社會發展的有力杠桿
(一)生產力(fertility,productivity,)包括科學技術
(二)科學技術是當代社會的第一生產力:當代社會的競爭是經濟實力的競爭,集中表現在科技的競爭
(三)新科技革命促使知識經濟(economy based on knowledge)時代的來臨
三、現代科技革命和社會發展
科學活動不僅是一種認識活動,同時又是一種社會活動,科技革命與社會發展具有內在的聯系,從總體上看,科技革命通過變革人的勞動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推動社會的發展。
科學技術革命為社會革命創造物質前提,社會革命通過改變不合理的社會制度為科技革命開辟道路。在現代,科技革命本身已經納入到社會革命的總過程之中。
科學技術革命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近代社會以來,曾發生過多次科學革命和以蒸氣和電力、原子能等的應用和廣泛作用為標志的技術革命,當代新科學技術革命出現在20世紀40年代,它以微電子學和電子計算機為主要標志,包括生物工程、激光通訊、空間、海洋開發、新材料、新能源技術等在內的科學技術革命。其作用是:
第一, 科學革命大大提高了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科技革命將引起生產力革命,生產勞動日益智能化自動化,大大促進社會生產力和經濟的迅速發展。
第二, 科學技術革命必然引起社會關系的變化??茖W革命必然導致社會革命,它創造社會革命的思想條件和物質前提,往往成為社會革命的先導。
第三, 科學革命不斷變革著人的實踐活動方式,包括生產活動方式、經營管理方式以及軍事斗爭方式、生活方式等等;不斷變革著人的精神世界、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它反對宗教神學,促進觀念形態的革新;它引起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發生深刻變化,大大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
第四, 科學革命,為解決一系列全球性部題創造條件,對人尖未來的發展產生著長遠的深刻的影響。
要重視科學技術革命的作用,便要反對片面夸大其作用,認為科學技術可以主宰、改變人類的一切?清除一切社會弊端,否認社會基本預矛盾、階級斗爭和社會革命作用的“技術決定論”和“技術悲觀論。
<script> if(window.location.href.indexOf("agent=bdopen")>0){ $(".bdopenhide").hide() } </script>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復習資料:我國幼教事業發展的方針
05-162023年4月浙江自考學前教育史學習筆記:史前社會幼兒教育的方法
12-06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古代東方國家的學前教育
06-072022年浙江自考公共政策復習筆記第五章
09-19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法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解放區文學概述
09-2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第一章)
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