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財政總論
復習要求:掌握財政的本質和職能,財政的的特征;理解財政產生的條件,財政與經濟的關系;了解財政的產生和發展過程。
復習重點:財政的本質、財政的職能。
復習難點:財政的職能
導言:財政現象;國家財政是一個經濟范疇,同時又是一個歷史范疇。古代:國計、度支、國用;英文:Public Finance
一、財政產生的條件
1.經濟條件——剩余產品
2.政治條件——國家
生產力的發展,剩余產品的出現,是財政產生的物質基礎,是財政產生的經濟條件。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是財政產生的政治條件,財政是因國家的產生而產生的。
二、財政的發展
1.奴隸制國家財政
奴隸制國家財政的收入項目:(1)王室收入和土地收入(2)貢物收入和掠奪收入(3)軍賦收入(4)捐稅收入
奴隸制國家財政的支出項目:(1)王室支出(2)祭祀支出(3)軍事支出(4)俸祿支出(5)生產性支出
2.封建制國家財政
收入:官產收入、田賦捐稅收入、專賣收入、特權收入、債務收入。
支出:軍事支出、王室費用和政府機構支出、宗教、文化支出、國債支出
特點:
(1)國家財政收支和國王個人收支逐步分離。
(2)財政分配形式由實物形式向貨幣形式轉化,實物形式與貨幣形式并存,并有力役形式,這是與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發展相適應的。
(3)稅收,特別是農業稅收成為國家財政的主要收入。
(4)在封建社會末期,產生了新的財政范疇——國家預算。
3.資本主義國家財政
收入:稅收收入、債務收入
支出:行政性支出、軍事支出、社會福利、教育支出、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有關的支出、債務還本付息支出、
特點:
(1)財政收支全面貨幣化。財政分配與成本、利潤、價格、銀行信用等范疇之間的相互結合和相互滲透也日益加強。
(2)在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中,財政逐漸成為國家轉嫁經濟危機、刺激生產、干預社會經濟的重要手段。
(3)發行國債、實行赤字財政和通貨膨脹政策,成為國家增加財政收入經常和比較隱蔽的手段。
(4)隨著資本主義國家管理的加強,財政管理也更加完善,有比較健全的財政機構,較為嚴密的財政法律制度。
資產階級財政學說的代表人物:
(1)古典派代表人物。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認為,政府應當盡量減少自己的活動范圍,不要去干預經濟的運行。從這個基本觀點出發,他提出了稅收方面的公平、確定、簡便和征收費用最小四項原則,廉價政府成為財政所要追求的最高目標。
(2)凱恩斯經濟學說。凱恩斯認為,為了實現充分就業,政府對經濟運行必須實行干預,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政府干預經濟運行的兩大手段。他擬議了以直接稅為主和累進稅率為特色的征稅體系。他首次沖破了量入為出原則,系統地論證了財政赤字的經濟合理性。以薩謬爾森為代表的一些西方經濟學者經過補充和發展,逐步形成了新古典綜合派。
(3)20世紀70年代后的西方財政學說。供給學派的代表人物拉弗描繪了稅率與政府收入關系的曲線,為減稅以刺激供給的政策主張提供了理論依據。其后的一批經濟學家將財政看作為公共部門經濟,形成了公共選擇學派。
4.社會主義財政
三、財政的概念
1、財政的一般特征
(1)財政分配的主體是國家,在任何社會形態下都是如此——本質特征
(2)財政分配的對象是社會產品,主要是剩余產品。
(3)財政分配的目的是保證國家實現其職能的需要,這種需要屬于社會公共需要。
(4)無償性
(5)強制性
(6)表現形式:收支運動
(7)是分配與在分配活動
2.財政概念的一般表述:財政一般指國家財政,是國家為了實現其職能,憑借政權,對一部分社會產品進行的集中性分配和資源配置。
四、財政的本質
一般本質:以國家為主體的分配關系。
特殊本質:社會主義國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建立在公有制基礎上)
五、財政的職能
1.制約因素:
(1)內在因素:財政本質的體現
(2)外在因素:社會經濟模式和國家職能的變化
2.財政的職能
(1)資源配置職能:政府的活動對資源使用方式的影響。(資源配置是指通過對現有的人力、物力、財力等社會經濟資源的合理調配,實現資源結構的合理化,使其得到最有效的使用,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方式:市場配置和財政配置
原因:市場失效
目的:效率
內容:調節資源在地區之間的配置;調節資源在產業部門之間的配置;調節全社會的資源在政府部門和非政府部門之間的配置
(2)收入分配職能:政府對各社會成員占有生產成果份額的影響。
目標:公平
衡量指標:洛侖茨曲線和基尼系數
主要內容:調節部門及產業之間的收入分配;調節企業之間的收入分配;調節地區之間的收入分配;調節個人之間的收入分配實現的途徑:稅收、轉移支付等
(3)穩定和發展職能:政府活動對國民經濟增長的影響。
穩定經濟: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國際收支平衡――短期目標
經濟發展:核心是經濟增長
主要內容:調節社會總需求,實現供求總量的大體平衡;調節社會總供求結構上的平衡
采取的措施:相機抉擇機制;自動穩定機制等
六、效率與公平:
效率通過市場、公平通過政府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復習資料:我國幼教事業發展的方針
05-162023年4月浙江自考學前教育史學習筆記:史前社會幼兒教育的方法
12-06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古代東方國家的學前教育
06-07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30年代文學小說創作
09-24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解放區文學概述
09-252022年浙江自考公共政策復習筆記第五章
09-19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20世紀文學概述(三)
12-152023年4月浙江自考環境心理學復習資料三十二
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