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講:儲蓄決策
這一講,我們主要來探討一下消費者的儲蓄決策。在這一講,首先我們將一起來分析一下消費者之所以有儲蓄行為,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消費者有這樣的行為,因此,我們首先要對消費者儲蓄行為的動機進行分析。然后,我們講解利率因素和非利率因素對消費者儲蓄行為所造成的影響。就是我們課件上顯示出來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下面,首先我們先來弄清楚什么是儲蓄?
對于儲蓄,我們的理解大概是會把儲蓄等同于收入超出消費的那部分。其實,在我們現代經濟理論中,儲蓄是指一個經濟體(居民個人、企業、集團或政府)為在未來創造收入而留出部分產出的過程。在一般情況下,居民個人、企業等都會有儲蓄行為,但我們消費經濟學主要是討論居民個人的儲蓄行為。討論的是居民個人把他的貨幣收入在當前消費和未來消費之間如何分配。
但居民儲蓄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狹義: 指居民在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儲蓄存款。
廣義: 指貨幣收入中未被消費的部分,包括銀行存款、保險、有價證券、固定資產、實物投資以及現金。
我們所即將要討論的是廣義的居民消費問題。
好的,現在我們已經把我們要研究的問題給界定清楚了:即儲蓄中的廣義的居民個人儲蓄。那么為什么為產生居民個人儲蓄呢,下面我們就來把幾種具有代表性的儲蓄動機介紹給大家。
首先我們來看生命周期儲蓄
退休或喪失勞動能力是儲蓄的最重要的動機之一,這個動機被稱為生命周期儲蓄。人們在他們工作的時期存錢,以便在退休后能夠享用消費,這是麻省理工學院諾貝爾獎獲得者佛蘭科·莫迪利安尼強調的儲蓄行為的一個重要方面。
生命周期儲蓄理論認為:個人是在比工作年數更長的時間范圍內計劃他們的儲蓄和消費行為的,人們以在整個生命周期內實現消費的最佳配置為目標,把儲蓄看成是為年老時的消費所做的準備。
課件上的這張圖是對生命周期儲蓄模型的一個簡單的描述。在任何一個時間點上,一個人的總的財務為過去的儲蓄的總和。這張圖表明的就是一個人的儲蓄和他積累的財富。這張圖意思是說:這個人在他25歲時得到第一份工作,到60歲時退休,預計可以活到95歲。假設這個人從25歲到59歲每年賺的錢和儲蓄的錢一樣多,那么,在他25歲之前沒有儲蓄,在60歲的時候儲蓄達到頂峰,此時,由于退休,沒有收入,因此,開始花費自己的儲蓄,知道95歲時花完。
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的生命周期比這個簡單的圖形所表示的要復雜的多。但不管怎么說,這個簡圖還是讓我們對一般的儲蓄行為方式有一個大致的概念。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2022年10月浙江自考《政治經濟學》重點復習第十三章
07-062023年4月浙江自考新聞學概論復習筆記:堅持和實現正確的輿論導向
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