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自考復習資料均由浙江自考網整理并發布,考生想要了解更多關于浙江自考報名、考試、成績查詢、畢業、歷年真題、常見問答等相關信息請關注浙江自考網,獲取浙江自考更多信息。
第八章 系統實施
系統實施階段是將新系統付諸實現的過程。它的主要活動是根據系統設計所提供的控制結構圖、數據庫設計、系統配置方案及詳細設計資料,編制和調試程序,調試系統、進行系統切換等工作,將技術設計轉化為物理實際系統。
8.l 系統實施的準備工作
1.建立系統平臺
包括購置和安裝必要的計算機和通信硬件設備、軟件系統。所需硬件設備包括主機、外部設備、輔助設備(如穩壓電源、空氣調節裝置) 、機房設施。通信設備等。
2.培訓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
首先,對新系統的用戶,即各類管理人員要進行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關于先進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教育;另一方面是面向業務的培訓,使管理者學會新系統的應用方法。
3.基礎數據的準備
企業中有許多基礎數據,要把它們轉存到計算機存儲器中。
4.管理流程重組
由于計算機的應用,管理人員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方式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因此,必須根據系統設計的要求,重新規定系統業務流程、信息流向,改革組織機構,劃定各管理職能部門的職責范圍。
8.2 程序模塊的設計
在系統實施階段,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程序設計。在傳統的結構化程序設計方法中,程序設計就是處理過程的設計;而在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方法中,程序設計卻主要指對象的設計。
8.2.1 程序設計的概述
1.程序設計的任務
程序設計的任務,就是根據系統設計說明書中關于模塊的詳細描述和處理過程的描述,選擇合適的計算機語言來編制程序的工作。
2.程序設計的質量要求
隨著計算機硬件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對程序設計的質量要求發生了變化。過去強調程序的正確性、高效率和短小精悍,以適應設備資源有限的計算機系統;現在則更加強調程序的正確性、可維護性、可靠性和可理解性。
3.良好的編程習慣
編制程序需要熟悉所使用的語言,具有盡可能豐富的編程;但是更加重要的是要具有系統的觀點,采用結構化設計思想和工具,自上而下統籌考慮,避免編程時變量隨意增減,變量類型隨機指定,無法兼容時再任意轉換等。
8.2.2 結構化程序設計
結構化程序設計主要用于面向過程的編程方式,為了克服程序編制中的隨意性,避免錯誤的出現,現代程序的編寫都遵照“結構化程序設計”的方法。其基本原則是自頂而下、逐步求精。結構化程序方法提出了順序、選擇和循環三種基本程序結構,任何一個程序都可以用這三種結構裝配起來。
1.順序結構
順序執行,就是按照程序語句行的自然順序,一條語句接一條語句地執行程序。順序結構十分簡單,它只是一種編寫和執行程序的協議、規則,并不需要用專門的結構語句來支持。
2.判斷選擇結構
在用程序解決實際問題時,常常需要對問題的給定條件做出判斷,以便選擇不同的解決方法,這就必須使用判斷選擇(分支) 結構來編制程序。判斷選擇結構有相應的結構語句。
3.循環結構
在一個大程序段中,常常會重復使用某一段相同的或類似的程序段。在編制程序時,不必重復編寫這個程序段,可以用重復結構來替代它。重復結構也叫循環結構。系統提供了建立三種重復結構。
8.2.3 程序的調試
程序設計完成之后,很少有一次運行成功的,尤其是復雜程序,包含的缺陷可能更多,程序設計者必須經過多次調試,不斷地發現并修正其中的錯誤,證實正確無誤以后才能投入使用。一個大的應用系統可以先對各模塊分調,然后再連調和總調。
1.程序錯誤的分類
總結程序中出現的錯誤,一般可分為語法錯誤、系統錯誤和邏輯錯誤三類。
語法錯誤,因程序設計人員對程序設計語言的理解不夠,或程序設計基本功不扎實造成的結果。
系統錯誤,由于計算機硬件、軟件引起的錯誤,比如計算機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