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市民與市民素質
一、市民的概念
1.市民,又稱城市居民,通常是指具有城市有效戶籍和常住在市區的合法公民。
2.我國市民概念的基本要件包括:
1)從身份上看,城市居民的首要條件是持有有效的城市戶藉。
(1)我國一直采取嚴格的城市居民戶籍制度;盡管這種限制基本符合實際需要,但在客觀上卻表現為一種非常落后的“身份制”殘余。
(2)在大部分農業過剩勞動力成功地被截流在小城鎮,發達地區的一些城市對勞動力的需求不斷增加。
(3)戶籍制度改革已成為我國市民概念創新的關鍵。
2)從地域上看,市民是指居民和生活在市轄區或城區范圍內的居民。(1)那些富裕起來的市民開始在城鄉結合部居家置業。(2)周邊地區甚至外省區的大批民涌入城市。
3)從職業上看,市民是指事非農業勞動的職業群體。
(1)城郊結合部出現了亦工亦農、亦城亦鄉的廣大區域。
(2)城市周邊和外省區農民大量涌入市區從事第三產業和其他服務業。
小結:從一定意義上說,可以把市民看做是居住、工作和生活在城市里的合法公民。
二、市民的構成
1.現代社會可劃分為鄉村社會和城市社會,它們之間的區別是:
1)在職業上,鄉村以農業生產為主,而城市則以非農業生產為主。
2)在環境方面,鄉村以自然環境為主,城市則以人造環境為主。
3)在人口密度和規模上,鄉村規模小,人口密度低,而城市則相反。
4)在居民構成上,鄉村具有同質性和穩定特點。
5)在社會關系方面,主要社會關系大都來自初級集團的第一層社會關系,而市民通常都屬于復數以上的社會集團;農民采取直接的、情感的、連續的、樸素的、內向的方式進行交往,而市民采取直接的、理性的、斷續的、復雜的、外向的方式進行。
2.市民構成主要包括三個層次:
1)人格構成,是市民素質的內核;其特征5點是:(1)理性重于情感;(2)時尚重于傳統;(3)個人主義傾向(即市民在人際系中富有秘密性、利已性、排他性色彩);(4)消費主義傾向;(5)較強的心理調適與平衡能力。
2)市民的社團構成有2部分,包括:
(1)初級集團,主要有血緣關系集團、地緣關系集團、學緣關系集團以級事緣關系集團。
(2)次級社會集團,主要有鄰里關系集團、社區關系集團和社會關系集團。
3)市民的文化構成或價值構成,是一個復雜的價值體系,反映著一般市民文化和某個城市所特有的價值傾向,具有繼承性、統一性、規范性、和諧性特點。
三、市民素質與市民參政
1.影響市民素質的主要因素
市民素質:即市民的價值信仰、道德心理、知識能力等因素復合而成的一種集體人格狀態,即一個城市的居民,在其人格構成、社團構成和文化構成的相互作用關系中形成的整體人格傾向。P173
市民素質一般取決于以下幾個因素:A市民對城市現實生活的基本態度;B市民的語言、地理、歷史和傳統的情感與意志特征;C市民的文化、價值、知識和能力素質(是市民素質的內核或內在構成)狀況;D市民的道德水平和城市精神的塑造(包括市民對居住城市素質的外部表現)。
2.市民素質的3個特點:A整合性;B相對穩定性;C可塑性;
3.市民參政與市民素質的提高,主要因素有:
1)市民素質的提高,取決于市民參政意識的培養和提高。現代城市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作為社會活動主體的市民亦是“開放性的自我”,市民參政意識的3個特點:(1)自主性;(2)多樣性;(3)客觀性。
2)市民素質的提高,取決于市民參與城市公共事務和公益活動和程度,一般來說市民參與公共事務和公益活動的頻度和程度越高,越能有效提高市民素質,原因是:市民參政過程是A市民相互學習和溝通的過程;B是市民提高自我修養,實現行為自律的重要途徑;C市民參政可以提高政府和公共機構的決策質量。
第二節市民權利與義務
一、市民權利與義務的法律依據
1.市民的基本權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復習資料:我國幼教事業發展的方針
05-16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3年4月浙江自考學前教育史學習筆記:史前社會幼兒教育的方法
12-06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古代東方國家的學前教育
06-07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30年代文學小說創作
09-24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解放區文學概述
09-25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2年浙江自考經濟法概論復習筆記:第二章
08-22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