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魏晉南北朝賦
理解:魏晉南北朝賦創作大勢.
形成了承前啟后、既沿又革的新局面.其大勢為:建安賦作繼承發揚漢末抒情小賦的成就,抒情更加深切,內容與描寫對象更廣闊地擴展向自然、社會與人生.藝術形式上則追求"詩賦欲麗".兩晉之賦,一方面有左思《三都賦》那樣的鴻篇巨制,成為漢大賦的復興反照.另一方面又有很多短篇小賦,體現了偏安江左的士人情懷,更注意辭藻音韻,引言用事,進一步發展了賦的創作技巧.南朝辭賦題材漸趨狹窄,但感情更加細膩,形式更加尖巧,開唐代律賦的先聲.北朝之賦則追隨漢賦諷刺之義,文風質樸.并因南北交流,以及南朝賦家尤其是虞信的入北,北朝賦出現了一批內容充實、技巧精熟的慷慨悲涼之作.
第一節 建安賦作的繁榮
簡單運用:
①建安賦作繁榮的原因.
建安賦作家面對漢末動亂,親身體驗戰爭亂離、戎馬倥傯的艱苦,加之主觀思想中的經學桎梏已徹底打破,客觀形勢上又有建功立業的機遇,而且還有當權執政者的提倡鼓勵,于是形成建安賦作情文并茂的特點.
②《洛神賦》藝術成就:
《洛神賦》敘寫眷戀之情,辭采絢爛清冷臻于極致,賦中所創造的許多美麗的意象,如"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深遠地影響了后代文學的意象創造.在它們后面,形成了一些意象的歷史系列.
綜合運用:建安賦作特點.
一、有一個自覺主動進行辭賦創作的作者群,他們積極創作,并且進行理論探討.主要集中在三曹、七子等鄴下文人集團中.
二、建安作家由于思想較為自由,其賦作的題材更為廣泛.如大自然的寒暑陰晴《秋思賦》、飛禽走獸《神龜賦》、瓜果樹木《瓜賦》等,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
三、建安賦作的抒情性進一步加強.四.在藝術上也有新的發展,成為漢賦向南北朝駢賦變化的開端.后期辭藻流利妍美,對仗工巧整齊,且注意到韻律和諧.
第二節 兩晉賦壇的多樣化傾向
理解:兩晉賦壇大勢.
多樣化.體制上,雖小賦仍占主流,大賦也一度復興.題材上,除感傷、刺世外,出現了山水賦.藝術形式上,語言在妍麗工整和使典用事方面進一步發展.
簡單運用:
①《三都賦》特點.
《三都賦》是西晉賦家左思的的主要成就,其特點:一.內容豐博,詳盡細致描寫了蜀吳魏三國的山川城邑、鳥獸草木、風謠歌舞、重要人物.二.精心錘煉語言,辭藻壯麗,下筆琳瑯.三.以求實的精神去創作.
②《悼亡賦》特點.
凄惻婉轉,哀怨動人,作者并未直抒慘懷,而是通過描寫由他帶有沉痛悼念情緒的眼睛所看到的凄慘景象,表現出深于情又善于抒情的特點……
③憤世嫉俗賦作特點.
一、針對性更強,切中當時社會門閥政治壓抑人才的痼疾,直斥貴戚豪門的貪財奢侈,控拆貧苦之家的饑寒交迫.
二、語言更加激烈尖銳,嬉笑怒罵,鞭辟入里.代表作魯褒《錢神論》.
綜合運用:兩晉賦內容及形式特征.
內容:
一、念亂憂生之作.陸機《感時賦》,潘岳《悼亡》賦,都是此類的代表作.
二、譏刺時弊的憤世之作,左思《白發》、魯褒《錢神》諸賦是其代表.
三、東晉時代出現了山水賦.山水賦《江賦》、《游天臺山賦》.
形式技巧:
主要表現在用事、辭藻和音律三個方面.
用事又叫用典,即采取引用典故的手法,使文章簡練且更有說服力量.如左思《白發賦》十六個字連用四典.
辭藻方面,兩晉賦家刻意求新,如陸機《文賦》.晉賦注意辭藻的流靡妍美和文字的瑰麗新巧.
音律方面,晉賦家除已注意到音聲迭代五色相宣的韻律美的宏觀追求,同時注意到一些具體作品的音律的探討,開南北朝賦聲律謹嚴之先河.
第三節 精致化的南朝駢賦
理解:
①《蕪城賦》特點.
《蕪城賦》寫廣陵城的盛衰興廢之變.全篇對比強烈,震撼人心;鋪張揚厲,極力渲染;對仗工整,抑揚鏗鏘;辭藻絢爛,撩亂耳目.
②《恨賦》、《別賦》特點.
江淹的《恨賦》與《別賦》,典型地表現出南朝駢賦的美文豐采.前者寫人世種種遺恨,后者寫人生樣樣離別,都有寫得聲情并茂.全篇以四六對句為主,駢對精整而又不失活潑流動,辭采絢麗而又情感深摯,用典精當而不冷僻,聲韻嚴整而又和諧.
簡單運用:南朝駢賦形式及內容特點.
南朝是駢賦成熟定型的時期.其表現形式是對偶精工、事典博贍、聲韻和諧、藻飾華麗.
對偶精工指賦中幾乎全為對句,對偶方式多樣;事典博贍指用典綿密;聲韻和諧指押韻、平仄相對.藻飾華麗指詞語尖新、綺麗華美.
南朝駢賦內容比較狹窄,或為應命奉詔之作,或描寫宮閫深閨物事,以體物抒情小賦為主流.取材纖細柔弱,形象綺麗艷冶,格調細巧尖新.但也有少數情深氣暢又精工奇雋之作,如江淹《別賦》.
第四節 北朝賦與庾信
理解:北朝賦特色.
北朝賦受兩漢魏晉賦影響更多一些,而受南朝賦影響較小.在題材方面或婉語諷諫,或體物寫志,不離宮廷生活與王朝政治,賦風質樸.后期賦作題材有所擴展和深入.賦風在總體上也保持著"河朔詞義貞剛,重乎氣質"的傳統,不事雕琢,自然流麗,但并不淫放輕艷.
簡單運用:庾信賦的特點.
虞信南朝賦作綺麗柔靡,如《春賦》.入北后身世之感,鄉關之思,使他的賦作一改舊轍,雖精工不減,格調卻蒼涼悠遠.如《哀江南賦》首敘個人家世際遇,又歷述梁之興亡,抒情詠史,燴于一爐,情深而辭工,用典密而切,音韻諧而暢.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復習資料:我國幼教事業發展的方針
05-162022年浙江自考公共政策復習筆記第五章
09-192023年4月浙江自考學前教育史學習筆記:史前社會幼兒教育的方法
12-06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法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2023年4月浙江自考普通邏輯復習筆記:假言推理
02-102023年10月浙江自考語言學概論復習筆記第七章(語言和社會)
09-16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第一章)
09-122022年浙江自考商務交流(二)知識點匯總
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