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1、用實事說明日本侵略者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怎樣的深重災難?
(1)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南京大屠殺".1937年12月,死者達30萬人以上.其他屠殺慘案. 對抗日根據地開展大規模的"掃蕩", "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 投放有毒病菌,大量中國居民死亡. 用中國人進行"活體解剖". 擄掠大量的中國勞工. 強迫一些中國婦女充當"慰安婦".
(2)瘋狂掠奪中國的資源與財富. 在東北,獨占了東北全部重工業和鐵路交通,控制了東北的經濟命脈,掠奪礦產資源. 在關內,對華北和華中的經濟掠奪.日本侵略者還大肆掠奪占領區的土地及農產品.
(3)強制推行奴化教育.目的是泯滅中國民眾的民族意識和反抗精神、維護其殖民統治.
(4)損失數字:戰爭期間,中國軍民傷亡3 500多萬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國直接經濟損失1 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 000多億美元.
2、中國共產黨領導開展的大后方抗日民主運動與抗日文化工作有哪些?
(1)1938年初,周恩來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中國共產黨人參加國民參政會;中共中央長江局、南方局先后具領導了大后方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1944年9月,中共參政員林伯渠在國民參政會上提出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
(2)中國共產黨積極領導和開展國統區進步文化工作,推動和參與文化界抗戰團體的組建和發展.
(3)國民黨統治區的抗日民主運動和進步文化工作,是全民族抗日戰爭中的一條重要的戰線,對于激發大后方人民的愛國民主意識、堅持國共合作團結抗戰、支援抗戰前線、積蓄革命力量等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3、為什么說中國共產黨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1)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堅持全面抗戰的路線 .1937年8月洛川通過《抗日救國十大綱領》,體現了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是徹底的抗日綱領.
(2)從民族大義出發,積極維護統一戰線.提出了獨立自主原則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總方針等方針,并身體力行貫徹執行.
(3)堅持持久戰方法,并領導人民軍隊開展獨立自主的敵后游擊戰爭,牽制和消滅了日軍大量的有生力量. 毛澤東《論持久戰》發表,抗日游擊戰戰略的確定,八路軍新四軍抗戰初期的英勇抗戰和相持階段到來后成為主要戰場.
所以,中國共產黨成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4、試述毛澤東的《論持久戰》的內容和意義
(1)1938年,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的講演,其內容是分析了:
特點:中日戰爭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和帝國主義的日本之間在20世紀30年代進行的一個決死的戰爭.全部問題的根據就在這里.中日雙方存在著互相矛盾的四個特點:敵強我弱,敵小我大,敵退步我進步,敵寡助我多助.
前途和規律:一方面,日本是強國,中國是弱國,這一對比,決定了抗日戰爭只能是持久戰.另一方面,日本是小國,發動的是退步的、野蠻的侵略戰爭,在國際上失道寡助;而中國是大國,進行的是進步的、正義的反侵略戰爭,在國際上得道多助,最后勝利又將是屬于中國的.
進程和方針:科學地預測了抗日戰爭將經過戰略防御、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其中,戰略相持階段,是中國抗日戰爭取得最后勝利的最關鍵的階段.堅持持久抗戰方針,中國將在這個階段中獲得轉弱為強的力量,乃至最后取勝.
(2)意義:毛澤東闡明的持久戰戰略思想,抓住了中日戰爭發生的時代特點和戰爭性質,揭示了抗日戰爭的發展規律和堅持抗戰、爭取抗戰勝利必須實行的戰略方針,對全國抗戰起了積極作用.
5、怎樣認識鞏固和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總方針?
表述:"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
(1)進步勢力主要是指工人、農民和城市小資產階級.他們是統一戰線的基礎,抗日戰爭的主要依靠力量.為了發展進步勢力,就要沖破國民黨的限制和束縛,放手發動人民群眾,擴大抗日人民武裝,創立抗日民主根據地,在全國發展共產黨的組織和民眾的抗日運動,這是整個策略的中心環節.
(2)中間勢力主要是指民族資產階級、開明紳士和地方實力派.爭取中間勢力需要三方面條件:一是共產黨要有充足的力量;二是尊重他們的利益;三是要同頑固派作堅決的斗爭,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勝利.
(3)頑固勢力是指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抗日派,即以蔣介石集團為代表的國民黨親英美派.針對其兩面(既主張團結抗日,又限共、溶共、反共并摧殘進步勢力)共產黨須以革命的兩面政策來對付他們,即貫徹又聯合又斗爭的政策.同頑固派作斗爭時,應堅持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以不破裂統一戰線為底線.
6、新民主主義理論體系的內容是什么?有何重大意義?
內容:1940年前后,毛澤東撰寫了《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等著作.
(1)分析了中國社會和革命的性質和特征:指出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主要矛盾;中國革命包括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階段.五四運動以后已經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它的前途是社會主義.
(2)闡明了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基本綱領.政治上,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經濟上,沒收官僚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國家所有;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允許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富農經濟的存在.文化上,發展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中華民族的新文化,即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
(3)總結了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提出了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的三個基本問題,是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
意義:
(1)新民主主義理論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理論成果.
(2)新民主主義理論的系統闡明,標志著毛澤東思想得到多方面展開而達到成熟.
7、試述延安整風運動及其意義
20世紀40年代前中期,中國共產黨以延安為中心,在全黨范圍內開展了一場整風運動.
(1)主要內容: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其中,反對主觀主義是整風運動最主要的任務.主觀主義的主要表現形式是教條主義和主義,尤其是教條主義.這是中國共產黨內反復出現"左"、右傾錯誤的思想認識根源.
(2)意義:
整風運動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在全黨范圍確立起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
在整風運動基礎上,1945年中共七大將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所創造的理論成果,正式命名為毛澤東思想,并規定為黨的一切工作的指針.
8、抗日戰爭勝利的偉大歷史意義是什么?
總: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1)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衛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使中華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運.
(2)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使中國人民在精神上、組織上的進步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國人民通過抗日戰爭的實踐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領導中國各族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堅強核心.
(3)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這就是:民族自尊品格、民族團結意識、民族英雄氣概、民族自強信念、民族創造精神.
(4)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對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維護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產生巨大影響,為最終戰勝世界法西斯勢力作出了歷史性貢獻,顯著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
9、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這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同近代以來歷次反侵略戰爭最大的區別.中國共產黨積極倡導、促成、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共產黨人,科學闡明了抗日戰爭的規律和進程,制定了正確的戰略和策略,對抗日戰爭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2)中國人民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抗日戰爭喚起了全民族的危機意識和使命意識.中國共產黨以全民抗戰的綱領主張、團結御侮的先鋒作用、人民戰爭的組織力量,最大限度地調動起全國人民的抗日積極性.國民黨的愛國官兵也為反對日本的侵略作出了貢獻.
(3)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同世界所有愛好和平和正義的國家和人民、國際組織以及各種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開的.蘇聯、美國、法國、英國等向中國提供了經濟和軍事援助.許多國家的反法西斯戰士直接參加了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貢獻鮮血和生命.
10、試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基本經驗
(1)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是中國人民戰勝一切艱難困苦、實現抗戰勝利的力量源泉.在抗日戰爭中,中華民族實現了空前的大團結,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全民族抗戰.沒有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沒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就沒有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2)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團結奮進的精神動力.這是抗日戰爭得以堅持和勝利的重要的思想保證.抗日戰爭大大豐富和升華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中國共產黨充分發揮出民族先鋒隊和階級先鋒隊的作用,贏得了全中國人民的擁戴.
(3)中國人民熱愛和平、反對侵略戰爭,同時又不懼怕戰爭.中國人民進行反侵略戰爭,是為了捍衛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權利,是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人類進步事業的重大貢獻.
11、如何看待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 ?
(1)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開始最早,持續時間最長.中國戰場年平均牽制日本陸軍的74%以上,最高年份達90%.日軍在海外作戰中損失的287萬人中,有150萬人傷亡在中國戰場.
(2)中國人民的持久抗戰,不僅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浙江自考2023年10月《細胞生物學》復習資料:微管組裝
06-21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高爾基
12-26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優美及優美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西歐中世紀教會學校
12-10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3年浙江自考公共管理學串講資料:公共管理學的產生
03-02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