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大歷詩壇
1.識記:大歷詩風是盛唐詩歌向中唐詩歌演變轉換時期的過渡詩歌風格.
2.識記:大歷詩歌的藝術特征.
失去盛唐士人的昂揚精神風貌,少量作品存留盛唐余韻,但大量作品表現一種孤獨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調,表現寧靜淡泊的生活情趣,雖有風味而氣骨頓衰,漸露中唐面目.
第一節 韋應物與劉長卿
1.識記:韋應物詩歌以山水田園著稱.
2.識記:韋應物的詩歌氣貌高古、清雅閑淡.
理解:韋應物詩《寄全椒山中道士》、《滁州西澗》表現的意境,及其在田園詩風格轉變上的創作實踐.
《寄全椒山道士》情誼深厚的真摯情感,出之與心平氣和的恬淡之語,詩境明凈雅潔而意味深長.
《滁州西澗》以極簡潔的景物描寫,傳神地寫出閑適生活的寧靜野逸之趣,古淡清腴,悠然意遠,但有一重冷落寂寞的情思氛圍,表現出某種冷漠遁世的心理傾向,與其他大歷詩人的創作相同.在田園詩風格轉變上的創作實踐:韋應物主要以山水田園詩著稱于世,善于通過清淡幽美的山水意象,傳達寂寞幽獨和恬淡自適的意緒,形成高雅明凈、澄淡精致的獨特風格.
①他的山水詩古淡矯俗,在淡化意象、尋求空靈韻味等方面,發展了王、孟詩派的表現藝術,將盛唐山水詩的空靜之美進一步引向蕭散淡冷,反映大歷以致中晚唐一種相當普遍的審美傾向.
②他的田園詩有正視現實的新趨向,可以看作田園詩主旨致中唐開始大變前的一個信號.
③將謝朓郡齋詩的表現方式和陶淵明的田園詩風味相結合,為田園詩增添了一種新的境界.
1.識記:劉長卿的人生心態.
長期的悒郁寡歡,使其詩于冷落寂寞中又添一些惆悵衰颯的心緒,顯得極為凄清悲涼.
2.識記:劉長卿的詩歌風格,藝術特色.
詩歌風格:凄清悲涼.
藝術特色: ①生不逢時的冷漠寂寞情調,在他的詩里反復出現,以至于詩歌意象的構成也帶有某種類型化的傾向.
②喜吟秋風、夕陽,將人生失意融入黯淡蕭瑟的詩歌意象中,尤顯濃重深長.
③抒發懷才不遇之感,寫遷謫之怨和離別之情,描繪山水景物.
④五言詩寫得好,自許"五言長城".多數詩寫得省凈流暢,整散協調而節奏流暢,風格清冷淡遠. 理解: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詩歌意境與特征.文字省凈優美而意境幽遠,可彌漫著一層難以言說的冷漠寂寞的情思,透露出濃重的衰颯索寞之氣.
第二節 大歷十才子
1.識記:大歷十才子及最早出處.
"十才子"之名,最初見于中唐詩人姚合編的《極玄集》,即李端、盧綸、吉中孚、韓翊、錢起、司空曙、苗發、崔峒、耿湋、夏侯審.
2.識記:大歷十才子齊名的原因.
1)大歷初年在長安參加重要的唱和活動而為世人所矚目.
2)主要創作傾向和詩風的相近.(重要原因)
理解:大歷十才子詩歌的基本主題和藝術手法.
基本主題:歌頌升平、吟詠山水和稱道隱逸.藝術手法:以謝朓為宗,講究格律詞藻,追求清雅閑淡,工于白描寫景.技巧趨于細膩雕琢,大都寫得精致工整,但總表現出一種冷落蕭瑟的衰颯氣象,帶有大歷詩特有的情思韻味.
綜合運用:大歷十才子的藝術特色.
一、都擅長五言律詩,風格大致相同,沒有分明的強烈的個性表現,體裁、謀篇、遣詞都偏重于工整精練,題材內容并無新意.
二、受特定心境和意緒支配,選擇的詩歌詞語往往帶有凄清、寒冷、蕭瑟乃至暗淡的色彩,整體上具有凄涼衰颯的風格.
三、喜用白描手法,多用描述性意象.其意象雖為生活中常見事物,但描寫細致,刻畫逼真.如錢起《湘靈鼓瑟》逼真地描繪出帶有清幽韻味的小境界.
四、詩的境界流于淺近狹小.往往一、兩句就勾勒出"詩中有畫"的優美詩境,但往往構不成通篇渾融一氣的意境.
第三節 顧況、李益
理解:顧況詩歌的主要體裁和風格,及其《苔蘚山歌》、《悲歌》其二(我欲升天天隔霄).
主要體裁是古詩和樂府.
風格:
一、注意從慷慨吐清音的吳楚民歌汲取營養.詩風通俗明快,真率自然.《苔蘚山歌》像是信手拈來卻又妙趣橫生,音調流暢自然,比喻新穎奇兀.
二、想象大膽奇特,縱橫不羈,情感真摯,形象真實生動,通俗坦易而又化俗為奇,且充滿狂放之氣.《悲歌》其二(我欲升天天隔霄)想象過人,章法結構也縱橫有致,出人意表.
簡單運用:李益的詩風兩重性.
李益的詩較突出地表現了大歷詩風格上的兩重性,既有盛唐的余韻,也有中唐的先聲.
他的邊塞詩內容比較豐富,詩中不乏豪情壯志,如《塞下曲》,氣概豪邁,明顯帶有盛唐余韻.但亦有不滿戰亂的哀怨傷感情緒,反映在其邊塞詩中,形成一種低沉悲愴的情調.
李益詩各體皆工,尤以七絕為第一.如《從軍北征》.在寫景抒情時,注重于瞬間感受中捕捉詩意,可已不象盛唐詩人那樣著重總體感受的把握,而是偏于較精細深婉的心態描寫.
理解:李益的邊塞詩,及其《塞下曲》、《鹽州過胡兒飲馬泉》的思想內容和藝術風格.
李益的邊塞詩內容較豐富,既表現了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也表現了征人思鄉的哀愁.
《塞下曲》:豪情壯志,有英雄主義的豪邁氣概,帶有盛唐余韻.
《鹽州過胡兒飲馬泉》:李益因不滿戰亂而生厭棄遠戍的哀怨傷感情緒,反映在其邊塞詩中,遂形成一種低沉悲愴的情調.
綜合運用:顧況詩和李益詩的風格特點.
在過渡時期的大歷詩壇,顧況和李益是有突出特點及貢獻的詩人,他們對中晚唐詩的影響很大.
一、顧況繼杜甫、元結之后,倡導"風雅",強調詩歌應反映人民疾苦.主要體裁是古詩和樂府.詩風既有通俗明快,真率自然的一面,如《苔蘚山歌》;又有奇思異想,充滿狂放之氣的一面,如《悲歌》其二.他的詩預示了貞元元和間元白、韓孟兩大詩派的共同特點,其通俗坦易的一面影響了元白詩派,其縱橫不羈的奇異一面為韓孟詩派所承而變本加厲.
二、李益的詩較突出地表現了大歷詩風格上的兩重性,既有盛唐的余韻,也有中唐的先聲.他的邊塞詩內容比較豐富,詩中不乏豪情壯志,如《塞下曲》,氣概豪邁,明顯帶有盛唐余韻.但亦有不滿戰亂的哀怨傷感情緒,反映在其邊塞詩中,形成一種低沉悲愴的情調.李益詩各體皆工,尤以七絕為第一.如《從軍北征》.在寫景抒情時,注重于瞬間感受中捕捉詩意,可已不象盛唐詩人那樣著重總體感受的把握,而是偏于較精細深婉的心態描寫.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2023年4月浙江自考新聞學概論復習筆記: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對從業者的基本要求
12-052023年4月浙江自考新聞學概論復習筆記:新聞批評與正面宣傳
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