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算恒等式與均衡條件
國民收入核算相當于度量了總需求等于總供給時的總產出水平。而為了說明這一總產出水平是如何決定的,就需要分析總需求和總供給均衡的條件。
(二)總需求和總供給的構成
總需求和總支出的構成因素
總需求=總支出=消費需求+投資需求+政府的需求+國外的需求
=消費支出+投資支出+政府的支出+國外的支出
=C+I+G+X-M
總供給的構成因素
在既定的價格水平下,生活的總供給由消費、儲蓄和稅收三部分構成。
AS=C+S+T
宏觀經濟的均衡條件:四部門、三部門和兩部門經濟
國民收入均衡的條件是總供給=總需求。
在四部門經濟中,宏觀經濟的均衡條件是: S+T+M=I+G+X
在三部門經濟中,宏觀經濟的均衡條件是: S+T=I+G
在二部門經濟中,宏觀經濟的均衡條件是: S=I
(三)投資與儲蓄之間的關系
傳說經濟學認為,投資來源于儲蓄,所以儲蓄與投資相等,但凱恩斯認為未必是這樣,因為儲蓄和投資是不同利益集團出自不同目的而進行的活動,所以,儲蓄與投資并不必然相等。
決定居民戶進行儲蓄的動機是多種多樣的,有些人進行儲蓄是為了防老,有的人是為日后的某項開支或者為了應付意外開支,有些人希望給子孫留下遺產,有些人是為儲蓄而儲蓄。
決定投資的因素也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把這些因素分為外在因素與內在因素,外在因素包括技術、政治、心理、政府、資源、人口等,內在因素主要是投資者預期從事投資所能得到的利潤率與利息率之間的關系。
總之,由于儲蓄與投資者從事投機的動機不一致,因而儲蓄不一定能轉化為投資,兩者并不必然相等。
為了防止這一現象,金融機構(銀行)就有義務把居民的儲蓄再轉化為投資,注入國民收入循環的過程中,所以,銀行的重要作用就是把儲蓄轉化為投資,只有如此,收入循環,才能順利進行下去。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復習資料:我國幼教事業發展的方針
05-162022年浙江自考公共政策復習筆記第五章
09-192023年4月浙江自考學前教育史學習筆記:史前社會幼兒教育的方法
12-06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法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第一章)
09-122023年10月浙江自考語言學概論復習筆記第七章(語言和社會)
09-162022年浙江自考商務交流(二)知識點匯總
07-27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古代東方國家的學前教育
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