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種可變生產要素的生產函數
一種可變生產要素生產函數的含義
假定廠商只使用資本和勞動兩種投入,勞動的投入量可變,但資本的投入量不變,則生產函數 。
總產量、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的定義
總產量是指一定數量的生產要素可以生產出來的最大產量,在資本不變的條件下,是指一定的勞動投入量可以生產出來的最大產量,以下P表示
(二)邊際收益遞減規律
邊際收益遞減規律的含義
是指在技術不變的條件下,當把一種可變生產要素連同其他一種或幾種不變的生產要素投入到生產過程之中,隨著這種可變生產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最初每增加一單位該要素所帶來的產量增量是遞增的,但到一定程度后,增加一單位要素投入的帶來的產量增量最終要遞減。
理解邊際收益遞減規律需要注意的三個方面
第一,邊際收益遞減規律發生的條件是技術不變;
第二,邊際收益遞減規律只存在其他投入數量保持不變的條件下,才可能成立。
第三,邊際收益遞減發生在變動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這就是說邊際收益經歷一個遞增不變和遞減過程,最終要遞減。
(三)產量曲線與生產要素合理投入區
首先,隨著勞動量的增加,最初總產量,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都是遞增的,但各自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分別遞減,從圖上看TP、AP、MP都經歷一個遞增而后遞減的過程。
其次,MP曲線和AP曲線一定相交于AP曲線的最高點,在相交前AP遞增,相交后AP遞減。
第三,當MP=0時,總產量達到最大。據此,我們把勞動投入分為三個不同的階段:
第一階段(Ⅰ),是勞動量從零增加到A這一階段。在這一階段,平均產量一直上升,邊際產量大于平均產量。這說明增加勞動量是有利可圖的(這是因為相對于固定的資本來說,勞動量缺乏,所以勞動量的增加可以使資本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第二階段(Ⅱ),此時,平均產量開始下降,但邊際產量仍然大于零,因此總產量仍一直增加,如果為了獲得最大的產量,勞動量則可以增至B點為止。
第三階段,是勞動量增加到B點之后這一階段,邊際產量為負數,總產量開始絕對減少,此時勞動投入是絕對的太多。
生產要素的合理投入區
一般而言,勞動投入(可變要素的投入)到第Ⅱ階段最合適,但勞動量的投入究竟在這一區域的哪一點上,還需要結合成本來考慮。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4年4月浙江自考醫學倫理學復習資料:醫學倫理學的四大原則之公正原則
11-27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2022年浙江自考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串講資料
08-102022年浙江自考英語閱讀(二)詞匯復習資料:UNIT-41
09-302022年浙江自考《軟件開發工具》實踐考核復習資料三
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