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雨果《巴黎圣母院》:
(1)雨果《巴黎圣母院》思想意義:
①以巨大的藝術力量猛烈抨擊危害人類的惡勢力,說天主教會使具有人性的人異化為魔鬼或使其毀滅。
②無限同情被侮辱損害的下層人民,熱情贊揚其善良、仁慈、團結友愛、堅貞不屈的高尚品質,贊揚其團結起來為營救愛斯美臘達舉行武裝暴動的英勇戰斗精神。
③以15世紀故事有力控訴鞭笞了封建貴族和教會殘余勢力,密切配合了法國人民埋葬封建王朝的七月革命,是對這一斗爭的有力支持、鼓舞,現實意義很明顯,時代感強烈。
(2)雨果《巴黎圣母院》藝術特色:
是一部將虛構故事置于一定歷史背景的浪漫主義長篇小說。
①人物塑造上追求獨特性、非凡性、貫穿夸張、對比原則及“美丑對照原則”所有對比都尖銳強烈,經過了夸大渲染,運用了豐富想象。
②在情節上強調奇人奇事,奇情奇境。
③夾敘夾議手法:環境色彩鮮明,心理描寫細膩。
(3)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克洛德:
宗教惡勢力的代表,是發展的復雜的性格。本來很有人性,宗教生活教義把它變成違反人性的禁欲主義者,但其道德觀使其自然本能和欲望畸形化變為瘋狂獸性。他既是宗教惡勢力的代表,又是宗教惡勢力的犧牲品,此矛盾性更深刻的暴露出了宗教生活、教義、勢力的違反常人性,使一個本來正常的人,甚至是優秀的人陷入罪惡和痛苦的深淵。
62、巴爾扎克:
是19世紀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之一,他的唯物哲學觀點和人道主義思想、強調面向現實,塑造典型人物,“嚴格模寫現實”,廣闊深刻的反映了法國現實。馬克思和恩格斯稱他為“超群的小說家”、“現實主義大師”,小說總集《人間喜劇》是“現實主義的偉大勝利”。
63、巴爾扎克《人間喜劇》:
(1)巴爾扎克《人間喜劇》的“分類整理法”:按內容性質分
①“風俗研究”為主干,又分“私人生活”、“外省生活”、“巴黎生活”、“政治生活”、“軍事生活”、“鄉村生活”六個場景。
②“哲學研究”。
③“分析研究”
(2)巴爾扎克《人間喜劇》的“人物再現法”:
使作品彼此聯系,即同一人物可能出現在好幾部小說之中,每一部反映他性格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階段。
(3)巴爾扎克《人間喜劇》的規模:
計劃作140多部,塑造二三千個出色的人物,實際包括96部長篇、中篇和短篇小說。
(4)巴爾扎克《人間喜劇》的基本內容:
19世紀上半葉法國資產階級同封建貴族斗爭的歷史,其中心圖畫是資產階級暴發戶取代貴族資產階級的發家史和貴族階級衰亡史,“匯集了法國社會的全部歷史”來突出中心。
(5)巴爾扎克《人間喜劇》的思想內容:(包括基本內容)
①深刻描寫封建貴族在資產階級進攻下必然滅亡的歷史。
②與封建貴族沒落相對應又相交織的是資產階級發跡史。
③對共和主義者的贊美和對社會理想的探索。
④十分注意揭露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系。
(6)巴爾扎克《人間喜劇》的基本主題:
通過許多進行個人奮斗的知識青年為個人前途而奮斗的命運,廣闊展示貴族資產階級和金錢統治社會如何扼殺天才、腐蝕青年、褻瀆藝術和科學,從而加深社會混亂和黑暗。《幻滅》三部曲集中描寫了這一主題。
(7)巴爾扎克《人間喜劇》的藝術特色:
①面對現實,終于現實,把藝術真實和歷史真實高度統一;
②對生活素材典型化,塑造不朽的典型人物。(“雜取種種人”法);
③工筆描畫環境,塑造典型人物。(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
④選擇真實生動的細節,為塑造典型服務(細節的真實);
(8)巴爾扎克《人間喜劇》的貢獻:
內容浩瀚,氣勢磅礴,氣象萬千,壯麗輝煌,史詩般反映一整個歷史時代,掀起一代波瀾壯闊的文學潮流,恩格斯考慮其創作提出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概念。被稱為19世紀“現實主義之父”。
64、巴爾扎克作品分析:
(1)巴爾扎克的《古物陳列室》:
德斯格里昂侯爵在法國大革命時舉家藏匿,封建復辟后,欲保守,新資產階級沙龍首領工業、銀行家古瓦西埃向其妹求婚,遭到拒絕受辱,便誘惑其子維克杜尼恩伯爵墮落,使其欠錢后騙款被捕,侯爵終于屈服于金錢勢力,維克杜尼恩被迫娶古瓦西埃的外甥女。
(2)巴爾扎克的《歐也妮?葛朗臺》:
箍桶匠大革命時期行賄得地,又謀職掠財,利用弟弟破產、自殺,占侄兒便宜,欺負女兒氣妻,“吝嗇鬼”。其侄也掠奪海外殖民地。
(3)巴爾扎克的《幻滅》:馬克思稱為“一部膾炙人口的小說”。
大衛?賽夏和呂西安?夏同。大衛經營印刷廠,呂西安作監工而步入貴族沙龍,未成詩人而騙銀行,使妹丈大衛破產,自殺不成,賣身給強盜。
(4)巴爾扎克的《農民》:
大貴族蒙戈奈將軍加重剝削,農民反復辟斗爭,富爾松老頭等最后勝利。
65、巴爾扎克的《高老頭》:
(1)巴爾扎克的《高老頭》思想內容:
①通過拉斯蒂涅向上爬的經歷見聞、背景描寫,真實反映波旁王朝復辟時資產階級暴發戶對貴族社會的沖擊;
②描寫資產階級憑借金錢、財富打敗封建貴族,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
③也揭示了如皮安訓的誠實個人奮斗之路,表明對社會前途的積極理解。
(2)巴爾扎克的《高老頭》中高老頭形象:
最突出特征是父愛。作為一種人物思想性格,包融了深刻的社會內涵和鮮明的時代特征,其悲劇不僅是個人或某一家庭的悲劇,更是一部發人深省的社會悲劇。
①其“父愛”中“父慈子孝”的封建宗法觀與“金錢萬能”的資產階級道德法則滲透交融。
②以“悲劇”告終是封建宗法觀念必將被資產階級道德法則所戰勝的歷史悲劇。
(3)巴爾扎克的《高老頭》中拉斯蒂涅形象:
一個被資本主義社會金錢勢力所腐蝕、逐漸蛻變成資產階級野心家的典型。起初是有幾分正義感的熱誠青年,鮑賽昂夫人、伏脫冷、高里奧為其生活導師,為其所上三課使其逐漸墮落。揭示出資本主義污濁世風、金錢萬能法則對人性的腐蝕作用。
66、波德萊爾:
(1)波德萊爾作品:
①波德萊爾散文詩集:
《人為的天堂》、《巴黎的憂郁》
②波德萊爾評論文章:
《浪漫派的藝術》、《美學珍玩》
③波德萊爾詩集:
《惡之花》是代表作,也是西方詩史象征主義詩歌奠基作。除代序《致讀者》共分六章:《憂郁與理想》寫詩人想在對美的追求和愛情陶醉中排除憂郁,但是失敗;《巴黎風光》寫詩人脫離精神世界,去觀察現實,但失望于現實的丑惡與悲慘;《酒》是窮人的睡眠,孤獨者的安慰,使人飄飄然,是“人工天國”的幻境;《惡之花》揭示酒只能騙人,不能解決問題,于是向往“放蕩”和“死神”;《反抗》寫詩人絕望而反抗,向魔鬼祈禱;《死亡》寫詩人無助中只得向死亡尋求解脫。《惡之花》使法國詩歌在此走出國境,波德萊爾因此被譽為“詩人之王”。
(2)波德萊爾地位:
①19世紀中葉法國著名詩人、美學家、文學評論家。其詩集《惡之花》為歐美詩歌開辟新時代,被譽為象征派先驅。
②其地位除源自其詩歌創作現代性,也源自其詩歌理論方面:
A、波德萊爾的“非功利性”:
對功利主義藝術觀激烈抨擊,認為詩除了自身外沒有也不可能有其他目的。藝術應遠離哲學與教誨,反對在創作中進行政治、宗教、道德等功利主義說教,主張“為藝術而藝術”,上承浪漫主義作家戈蒂耶、愛倫?坡,下啟唯美派王爾德。
B、波德萊爾的“審丑論”:
主張“惡中掘美”,但非從道德角度說惡為美,而是從美學角度說“惡”東西可為藝術上的美,惡中有美,要從中發掘,則不能回避丑惡。只有回避而不敢正視丑惡才會有有害作品,不存在敢于寫丑而成為不道德的作品。其“惡中掘美論”是對浪漫主義空洞純情的一種矯正,與所謂“病態”的自然主義文學思潮息息相通。
C、波德萊爾的“感應論”:
是其詩歌理論核心,其一認為世界是“一部象形文字的字典”,其中萬事萬物存在一種神秘的“感應”關系;其二由對世界上述看法出發提出:詩人是世界的翻譯者,不是去創造象征而是去體驗和發現象征。詩人不應滿足于事物表面現象和意義而只對其作簡單摹仿、再現,而應深入到神秘世界內部,達到內在與外在高度契合,所以,其“感應論”即象征主義的堅實理論基石。
③波德萊爾被稱為“象征主義先驅”,不僅因其《惡之花》提供了最早藍本,更因其“感應論”為象征主義創作提供了理論依據,19世紀后期象征主義詩人馬拉美、魏爾倫、蘭波均出于此。波德萊爾第一個矯正了前浪漫主義直白淺露之弊。
67、左拉:
(1)左拉作品:
①第一部中篇小說集:《給妮儂的故事》
②第一部長篇小說:《克洛德的懺悔》
③家族史系列小說:《盧貢—馬卡爾家族》
④《三名城》三部曲:《盧爾德》、《羅馬》、《巴黎》
⑤《四福音書》四部曲:《繁殖》、《勞動》、《真理》、《正義》
⑥理論著作:《實驗小說論》、《自然主義戲劇》、《自然主義小說家》、《文學資料》
⑦其他:長篇小說《一個女人的遺愿》、《馬賽的秘密》、《黛萊絲?拉甘》、《瑪德萊娜?費拉》
(2)自然主義文學特點:
流行于19世紀后期,產生于批判現實主義之中的文學思潮和流派。
①強調寫真實、再現自然(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重典型化
②強調客觀性,作者不介入作價值評價,只作解剖家。
③突出科學性即自然法則,認為人的性格、欲望、行為都受制于生物規律,尤其遺傳規律。代表是左拉。
(3)左拉《黛萊絲?拉甘》藝術描寫的生理學視角:
從嶄新的藝術視角切入來觀照和表現一個普通的奸殺故事。其中男女主人公黛萊絲?拉甘和洛朗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意志的人,而只是由血肉、神經、欲望組成的生物體。作者首次明確地把生理分析引入文學,以此為基礎鋪陳主人公犯罪與毀滅、情欲與病態的心理,這在其本人乃至整個西方文學都是具有開拓意義的。這一創舉,無疑建在當時最新科學成果(進化論、生物學和生理學)的基礎上。
(4)左拉《盧貢—馬卡爾家族》:副標題“第二帝國時代一個家族的自然史和社會史”其中的《小酒店》藝術特色:左拉是用遺傳和環境對人的重大影響來闡述綺爾維絲的變化及其悲劇結局的。
①其描寫顯然透出他從遺傳學角度去解釋主人公悲劇命運的企圖。(綺爾維絲、古波)并解釋遺傳的重大作用要環境誘發其發展,惡劣生存環境才是悲劇的直接原因。
②力圖寫出惡劣環境對人的腐蝕,寫出某種環境的命定性。(遺傳→自然史,環境→社會史)
③藝術上鮮明體現其自然主義小說情節淡化的傾向。
④所現嚴酷生活真實的令讀者掩卷沉思,但作者卻僅作了真實的純粹客觀的敘述,并未明確表露其思想、情感傾向?!缎【频辍犯叨润w現了左拉客觀、真實的自然主義小說創作原則。
68、顯克微支:
(1)顯克微支早期創作中最優秀的短篇杰作:
《燈塔看守人》、《音樂迷揚科》
(2)顯克微支歷史小說三部曲:
13冊的《火與劍》和《洪流》、《渥洛竇耶夫斯基先生》
(3)顯克微支當代生活題材的長篇:
《沒有訓條》、《波瓦涅茨基一家》
69、顯克微支歷史小說:
(1)顯克微支歷史小說藝術特點:
顯克微支的小說以結構嚴謹完整、情節波瀾起伏,敘述委婉細致,語言樸實無華著稱,其歷史小說尤其如此。經匠心經營,作品中多意外曲折變化,戲劇性矛盾沖突扣人心弦,而故事結局安排出人預料。特別善于創造豐采迥異的人物形象和準確再現古代人思想感情、風俗習慣等,因時因地而異,給讀者以不同感受。
(2)顯克微支歷史小說長篇民族歷史小說:
《十字軍騎士》以14、15世紀之交,波蘭王國與驕橫霸道的條頓十字軍騎士團沖突與戰爭為題材,圍繞這次反侵略戰爭歷數騎士團殘暴罪行,突出了戰爭正義性質,歌頌了波蘭——立陶宛團結一致反對外來侵略的英雄業績,抒發了愛國主題。
70、顯克微支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是《你往何處去》是其最精彩宗教歷史長篇小說。
思想內容:
古羅馬帝國尼羅朝期間即一世紀五六十年代,以皇帝為代表的異族的羅馬對以基督教為代表的奴隸們的迫害及兩者的斗爭,全部情節以一個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貫穿起來。出身皇族的青年軍官維尼裘斯偶遇莉吉亞,產生癡狂愛情,其舅宮廷重臣裴特洛紐斯為其苦戀獻計:皇帝以“人質”接入宮中再說服皇帝賞給維尼裘斯,莉吉亞進入宮中感覺到危險,幸虧其仆人烏爾蘇斯趁維尼裘斯來花轎接時救其藏于基督徒中,維尼裘斯查明后搶劫險些送命,療傷時被基督精神和莉吉亞情操所感動“改邪歸正”,兩人連心,皇帝縱火觀景以創詩卻嫁禍基督徒,大肆屠戮,莉吉亞遇險被烏爾蘇斯所救,群眾嘩然,皇帝開赦,維尼裘斯獲得幸福。作家以史詩的筆觸活現了奴隸制帝國時期的可怕罪行、殘忍墮落,所謂“羅馬的光榮”以奴隸的汗、淚、血輝映而成,又以無限深情悲壯筆墨描寫了基督徒崇高的品格、堅定的信仰和殉道的貞烈。
71、茨威格:
(1)茨威格《混亂的感覺》:
中篇小說集,使其成為20年代最受歡迎的德語作家之一。(20世紀奧地利杰出的詩人、劇作家、小說家,卓越的歷史學家和傳記作家),中短篇集《馬來亞狂人》
(2)茨威格《名家傳記》:
①《三詩人》:卡薩諾瓦、斯丹達爾、托爾斯泰
②《三大師》:巴爾扎克、狄更斯、陀斯妥耶夫斯基
③《與妖魔搏斗》:荷爾德林、克萊斯特、尼采
④《精神療法》:本國醫生默斯默爾、“基督科學”創始者瑪麗?貝克—艾迪和精神分析學派鼻祖弗洛伊德。
(3)茨威格唯一的長篇小說:《心靈的焦灼》
(4)茨威格《象棋的故事》:深刻揭露控訴法西斯對人的精神野蠻摧殘與戕害,反映了作家個人內心的痛苦與不安情緒。抒發了反法西斯主題。
72、茨威格激情主義小說:
茨威格寧可壓縮素材成中篇而不使其膨脹成長篇,說明了此乃從事小說創作的訣竅。其作品緊湊集中,不枝不蔓,故事發展跌宕多姿而激動人心,自始至終高潮不衰,保持某種緊張之感,好像處處高潮,時時有意外,令人不暇呼吸而一口氣讀到底。而緊張氣氛的形成主要不在于離奇古怪的情節,而在于對人物激情化精神世界的強調,在于深入透徹的心理分析和對靈魂深幽角落的細致挖掘。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2年浙江《組織與管理概論》復習資料
09-22浙江自考2023年10月《細胞生物學》復習資料:微管組裝
06-21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高爾基
12-26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心理學串講筆記:感覺的整合
03-29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優美及優美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美文學選讀復習筆記:John Keats
12-09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