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原文〕
淳于髡者,齊之贅婿也。長不滿七尺,滑稽多辯,數使諸侯,未嘗屈辱。齊威王之時喜隱,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亂,諸侯并侵,國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諫。淳于髡說之以隱曰:“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飛又中鳴,王知此鳥何也?”王曰:“此鳥不飛則己,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于是乃朝諸縣令長七十二人,賞一人,誅一人,奮兵而出。諸侯振驚,皆還齊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語在《田完世家》中。
〔翻譯〕
淳于髡是齊國的一位入贅女婿。身高不足七尺。為人滑稽,能言善辯,屢次出使諸侯國,從未受過屈辱。齊威王在位時喜好說謎語,徹夜陶醉于酒宴,不理政事,將國事委托卿大夫。文武百官也荒淫放縱,各國都來侵犯,國家危在旦夕。身邊近臣不敢進諫。淳于髡用隱語勸諫說:“國中有大鳥,落在大王庭院里,三年不飛又不叫,大王猜這是什么鳥?”齊威王說:“這只鳥不飛則已,一飛就直沖云霄;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于是就詔令全國七十二縣長官來朝奏事,獎賞一人,誅殺一人;又發兵御敵,諸侯十分驚恐,都把侵占的土地歸還齊國。齊國的聲威竟維持三十六年。這些話都記載在《田完世家》里。
21〔原文〕
威王大說,置酒后宮,召髡賜之酒。問曰:“先生能飲幾何而醉?”對曰:“臣飲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飲一斗而醉,惡能飲一石哉!其說可得聞乎?”髡曰:“賜酒大王之前,執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懼俯伏而飲,不過一斗徑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見,卒然相睹,歡然道故,私情相語,飲可五六斗徑醉矣。若乃州閭之會,男女雜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壺,相引為曹,握手無罰,目眙不禁,前有墮珥,后有遺簪,髡竊樂此,飲可八斗而醉二三。日暮酒闌,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屣交錯,杯盤狼藉,堂上燭滅,主人留髡而送客,羅襦襟解,微聞香澤,當此之時,髡心最歡,能炊一石。故曰:‘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言不可極,極之而衰。”以諷諫焉。齊王曰:“善。”乃罷長夜之飲,以髡為諸侯主賓。宗室至酒,髡嘗在側。
〔翻譯〕
齊威王非常高興,在后宮設置酒肴,召見淳于髡,賜他酒喝。問他說:“先生能夠喝多少酒才醉?”淳于髡回答說:“我喝一斗酒也能醉,喝一石酒也能醉。”威王說:“先生喝一斗就醉了,怎么能喝一石呢?能把這個道理說給我聽聽嗎?”淳于髡說:“大王當面賞酒給我,執法官站在旁邊,御史站在背后,我心驚膽戰,低頭伏地地喝,喝不了一斗就醉了。假如父母有尊貴的客人來家,我卷起袖子,躬著身子,奉酒敬客,客人不時賞我殘酒,屢次舉杯敬酒應酬,喝不到兩斗就醉了。假如朋友間交游,好久不曾見面,忽然間相見了,高興地講述以往情事,傾吐衷腸,大約喝五六斗就醉了。至于鄉里之間的聚會,男女雜坐,彼此敬酒,沒有時間的限制,又作六博、投壺一類的游戲,呼朋喚友,相邀成對,握手言歡不受處罰,眉目傳情不遭禁止,面前有落下的耳環,背后有丟掉的發簪,在這種時候,我最開心,可以喝上八斗酒,也不過兩三分醉意。天黑了,酒也快完了,把殘余的酒并到一起,大家促膝而坐,男女同席,鞋子木屐混雜在一起,杯盤雜亂不堪,堂屋里的□燭已經熄滅,主人單留住我,而把別的客人送走,綾羅短襖的衣襟已經解開,略略聞到陣陣香味,這時我心里最為高興,能喝下一石酒。所以說,酒喝得過多就容易出亂子,歡樂到極點就會發生悲痛之事。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這番話是說,無論什么事情不可走向極端,到了極端就會衰敗。淳于髡以此來婉轉地勸說齊威王。威王說:“好。”于是,威王就停止了徹夜歡飲之事,并任用淳于髡為接待諸侯賓客的賓禮官。齊王宗室設置酒宴,淳于髡常常作陪。
22〔原文〕
楊王孫者,孝武時人也。學黃老之術。家業千金,厚自奉,養生亡所不致。及病且終,先令其子,曰:“吾郄臝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則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從足吊脫其囊,以身親土。“其子欲默而不從,重廢父命;欲從之,心又不忍。乃往見王孫友人祁侯。
〔翻譯〕
楊王孫是武帝時期的人。學習黃(帝)、老(子)“無為而治”的理論主張。家中產業上千,生活上供養自己非常豐厚,保養身體無所不至。等到生病臨終時,先給兒子留下遺言,說:“我打算臝體埋葬,來返回我的本質,一定不要改變我的意思!死了就做一個布袋盛我的身體,葬到離地面七尺深的地方,尸體下葬后,從腳下扯下那布袋,使身體貼近土地。”他的兒子想默不依從,但父命難違;想按照父親的意思辦,又不忍心,就去見楊王孫的友人祁侯。
23〔原文〕
王孫報曰:“蓋聞古之圣王,緣人情不忍其親,故為制禮,今則越之,吾是以臝葬,將以矯世也。夫厚葬誠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競以相高,靡財單幣,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發,此真與暴骸于中野何異!且夫死者,終生之化,而物之歸者也。歸者得至,化者得變,是物各反其真也。反真冥冥,亡形亡聲,乃合道情。夫飾外以華眾,厚葬以隔真,使歸者不得至,化者不得變,是使物各失其所也。且吾聞之,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離形,各歸其真,故謂之鬼,鬼之為言歸也。其尸塊然獨處,豈有知哉?裹以幣帛,隔以棺槨,支體絡束,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郁為枯臘,千載之后,棺槨朽腐,乃得歸土,就其真宅。由是言之,焉用久客!昔帝堯之葬也,窾木為櫝,葛藟為緘,其穿下不亂泉,上不泄殠。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功于亡用,不損財于亡謂。今費財厚葬,留歸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謂重惑。於戲!吾不為也。” 祁侯曰:“善。”遂臝葬。
〔翻譯〕
楊王孫回信說:“聽說古代的圣王,因為人情不忍心自白看著他們的親人故去,所以制定了安葬的禮儀制度。現在卻超過了古代圣人制定的葬禮,所以我準備臝體埋葬,以此矯正世俗的厚葬風氣。厚葬實在無益于死者,可是世俗之人卻爭著相互比高,費盡錢財,使財幣都爛在地下。有的竟然今天埋下去而明天就被挖掘出來,這和在田野中暴露尸骨有什么兩樣?況且所謂死,就是生命終了時的變化,事物的歸宿。回歸的能夠得其所,變化的能夠順其變,這樣的事物就能各自返回其本真。返回本真就是進入一種玄遠的境界,無形無聲,才合乎道的真理。如果裝飾外表來向眾人夸耀,用厚葬來阻隔死者返回本真,使回歸的不能得其所歸,變化的不能順其變。這是使事物失去他們各自的歸宿呀。況且我聽說:人的精神是天賦予的,形骸是地賦予的。精神離開形骸,各歸本真,所以叫做鬼,‘鬼’的意思說的就是‘歸’。死者的尸體安然自得獨自呆在那里,難道會有知覺嗎 ?用繒帛包裹尸體,裝進棺槨與土地隔絕,肢體捆束,口含玉石,尸體不能腐化,漸漸郁結成肉干,千年以后,棺槨腐朽,才得以返還大地,讓尸體化為烏有,回歸到本真所在。由此而言,哪里用長久做客而不返回真宅呢!從前帝堯安葬時,摳木為棺,用藤蔓當繩索捆綁棺材。他的墓穴往下沒有挖到泉水,往上也不散發臭氣。所以說圣王容易奉養,死了容易安葬。不在無用的地方下工夫,不在沒道理的地方花錢財。如果浪費錢財實施厚葬,阻留死者歸真返本,不能歸返無聲無形的境地,死去的人什么也不知道,活著的人什么也得不到,這叫做雙重的糊涂。嗚呼!我決不這樣做。”祁侯說:“說得好!”于是(按楊王孫的遺愿)臝葬。
24〔原文〕
元和中,嘗例召至京師,又偕出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嘆曰:“是豈不足為政邪?”因其土俗,為設教禁,州人順賴。其俗以男女質錢,約不時贖,子本相侔,則沒為奴婢。子厚與設方計,悉令贖歸。其尤貧力不能者,令書其傭,足相當,則使歸其質。觀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歲,免而歸者且千人。衡、湘以南為進士者,皆以子厚為師。其經承子厚口講指畫為文詞者,悉有法度可觀。
〔翻譯〕
元和年間,曾將他和一道被貶的人召回京城,又再次一道出京為刺史,這次子厚分在柳州。到任之初,他感慨系之地說:“這里難道就不值得實施政教嗎?”于是按照當地的風俗,制定了勸諭和禁止的政令,贏得了柳州民眾的順從和信賴。此地人借錢時習慣用子女作為人質相抵押,如不能按約期贖回,等到利息與本錢相等時,子女就要淪為債主的奴婢。子厚為借錢的人想盡辦法,讓他們全都能把子女贖回去。其中特別貧窮實在無力贖取的,就讓債主記下人質當傭工所應得到的酬勞,等到酬勞和所借錢數相當時,便要債主歸還人質。觀察使把這個辦法下達到其他的州,剛到一年,免除了奴婢身分而回歸自己家里的就有近千人。衡山飛湘江以南考進士的人,都以子厚為老師。那些經過子厚親自指點而撰寫文詞的人,從他們的文章中都可以看到很好的章法技巧。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高爾基
12-26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優美及優美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西歐中世紀教會學校
12-10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學復習筆記:情緒情感的功能
11-03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