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內容提要
1.新聞是一種特殊形式的信息
1)信息與新聞的共同點:
1]都是客觀外界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其本源都是客觀事實;
2]對接受者都具有未知性,都能提供新情況和新知識,都能引起消除受眾認識不定性的作用;
3]在通訊和傳播過程中,對接受者具有一定的針對性,能夠滿足受眾某種程度的信息需求。
2)信息與新聞的差別:
1]內涵不同:雖然都來源客觀事實,但新聞的本源主要是客觀事物發展變化的最新狀態,重點是描述客觀事物的現態和趨態,而事物的史態由其他信息反映;
2]外延不同:信息包括對客觀事物所有的反映手段和認識結果,而新聞只是其中的一種反映手段和認識成果;
3]傳播手段和作用范圍不同:信息傳播有多種方式和手段,新聞這種信息通過大眾傳媒傳向整個社會,用于消除社會公眾對時局認識上的不確定性,發揮引導社會輿論的作用。而其他信息則通過另外渠道,去調整一定范圍內接受者的認識。
2.新聞信息的特性
1)新鮮:時新性與知新性的兼有和統一;
時新性是時序之新,指新聞事實都是新近發生,剛剛發生的、正在發生的;新聞信息是事物發展變化最新狀態的記錄,是對事物現態和趨態的描述。但是,僅有時新性,而沒有知新性,不能給人提供新情況和新知識,也不能給人新鮮感。因此,凡新聞一定要兼有時新性與知新性兩重新意。
2)真實:記實性與選擇性的兼有和統一;
真實是新聞信息反映社會生活的手段上的特性。所有人工信息都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都是對自然信息的復制和表述。但因為反映手段不同,表述方法有別,顯示出不同類別信息的在工藝和產品上的個性。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式,新聞不是邏輯演繹出來的抽象概念,不是形象思維塑造出來的藝術形象,不是對虛幻世界的向往和想象,而是對事物原樣的復制和記錄。
新聞要按照事物的本來面目反映世界,并不意味著有聞必錄,凡事皆報。新聞在描述事態時有取舍,新聞的取舍也就是對客觀事物的選擇。傳播者總是依據一定的取舍標準,對客觀事物做出報與不報、先報后報、重描或淡寫、褒揚或貶抑等項選擇。
因此,經過選擇確定下來的報道內容,一方面是對客觀事實的如實描述,同時也是借這些事實被選中來表達一種看法。對事實的描述是有形的,所表達的看法是無聲的,往往并不直接說出來。這就是記實性和選擇性的統一。
3)及時又公開的傳播。
這是新聞信息的傳播特性。為了確保新聞之新,傳播一定要迅速及時。新近發生的事實如不及時傳播,就會過時,成為明日黃花。新聞是一種運用大眾傳播手段而向整個社會傳播的信息,它能夠調整公眾認識即社會輿論,符合社會公眾的普遍興趣。
4)其他特性:
新聞還有其他特性,如易碎性(容易過時變成舊聞)、非強制性(不能強迫受眾接受)等,但其他特性都是基本特性的派生物。
3.新聞與其他意識形式的區別
1)文學藝術與新聞的區別:
文學藝術離不開虛構和想象,而新聞將虛構和想象視為致命之傷。現代出現的一種新文體——報告文學,是新聞與文學相互交叉的文學體裁。現在,對報告文學的性質有多種界定和說法,分歧正集中在虛構之上。實踐證明,文學作品要打上新聞的標記,必須以絕對真實為前提。
2)歷史與新聞的區別:
歷史與新聞的區別主要有三點:1]反映內容有別:歷史以研究史態為主;新聞雖以史為參照,但總是集中描述事物發展變化的最新狀態;2]傳播方式不同:歷史信息雖然可以公開但并不及時傳播,常“錄以備考”,留作日后的研究資料來使用。新聞則要現炒現賣,抓到新聞就盡快傳向社會;3]接受對象不同:當即記載下來的歷史信息,其接受者是史學工作者,而不是普通百姓。新聞信息的接受者,則是不分行業職業的社會公眾。
3)情報與新聞的區別:
新聞是及時公開傳向社會公眾的新近事實的信息,情報則是及時但未必公開、傳向特定接受者的新近事實的信息。他們的共同點是“1]報道的內容都是新近發生的事實;2]同時具有時新性和知新性相統一的新鮮感;但他們的不同之處是:1]新聞的接受者是社會公眾;情報的接受者是特定的人和人群;2]新聞要向社會公開傳播,其模式是“點-面”的傳播;情報傳播未必公開,其模式經常是“點-點”傳播;3]情報帶有專業性,可能只有少數人能懂,社會公眾未必感興趣;新聞具有廣泛的社會性,不只是少數人感興趣。
4)小結:
文學、歷史、情報和新聞有著明顯的差別,他們可以同時關注事物發展的最新狀態,同時反映同一時間,但卻會產生形態迥異的不同信息產品。
二、重點講解
1.對新性與知新性的兼有和統一
對接受者來說,所有的信息都應當具有新意,但新聞之新則格外鮮活。因為新聞之新是時新性與知新性的兼有和統一。時新與知新的統一,是新聞之新的全面含義,也是新聞信息的基本特性之 時新性是時序之新,指新聞事實是新近發生、剛剛發生和正在發生的事變;新聞信息是客觀事物發展變化最新狀態的記錄,是對事物觀態和趨態的描述。正因為如此,受眾在接受真正的新聞時,會有一種鮮活感撲面而來。
那么,僅靠時新性就能保證新聞的鮮活嗎?不一定,有些報道雖然也在描述新近發生的事態,但因為這些事態早已盡人皆知,不能給人提供新情況和新知識,這些只有時新性而沒有知新性的報道,就鮮活不起來,從根本上說也就不是新聞了。只有時新性而沒有知新性,新聞是新不起來的。
那么,只有知新性的新聞就能鮮活起來嗎?也是不能的。對受眾來說,未知的事理太多了。圖書館里的藏書,藏有人們數不清的事理;剛拿到手的教科書,其內容對學生來說也是預先不知道的學問,有很高的未知程度和很大的信息量。這些具有知新性的信息雖然可貴,但因為它們沒有同時具有時新性,不是新近事態的反映,就沒有新聞那樣的新鮮感,也不能成為真正的新聞。凡新聞,一定要兼有時新性與知新性這兩重新意。
2.紀實性與選擇性的兼有和統一
這是新聞真實性的內涵,也是新聞信息的基本特性之一。 所有的人工信息都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都是對自然信息的復制和表述。但因為反映手段不同,即顯示出不同類別信息在工藝過程和最終產品上的個性。哲學和科學運用邏輯手段,以概念、判斷、推理等抽象思維方法反映世界;文學藝術運用藝術再現手段,以形象思維方法反映世界;宗教是一種顛倒了的世界觀,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虛幻反映;歷史、情報、新聞等意識形式則是客觀世界發展變化的重現和記錄,都以紀實的方法反映世界。作為一種意識形式,新聞不是邏輯演繹出來的概念,不是形象思維塑造出來的藝術形象,不是對虛幻世界的向往和想象,而是對事物原模原樣的反映和記錄。這是新聞真實性內涵的一個方面。
新聞要按事物的本來面目反映世界,并不意味著有聞必錄,凡事皆傳。從根本上講,人類認識世界只能一部分一部分來進行,傳媒報道世界的發展變化,不可能剎那間窮盡一切,總要有輕重先后的選擇。新聞在描述客觀事物時,不可避免地有取有舍,作出報或不報、先報或后報、重描或淡寫、褒揚或貶抑等多方面的選擇。選擇是一種評價過程,選擇結果是一種評價意見。經過選擇而進行的報道,一方面是對客觀事物的一種如實描述,同時也是借這些事實的被選中來表達一種意見。對事實的描述是有形的,所表達的看法是無聲的,一般并不直接說出來。這就是紀實性和選擇性的兼有和統一,這就是新聞與哲學真實性、科學真實性、文學藝術真實性相比,新聞真實性所具有的個性和特征。
4.及時又公開的傳播
這是新聞信息的傳播特性。
為了確保新聞之新,傳播一定要迅速、及時。新近發生的事實如果不及時傳播,就會過時,就會成為明日黃花。特別是在現當代傳播中,傳媒間競爭激烈,個個都在提高時效性上做文章。誰的傳播晚人一步,誰傳的新聞就會成為舊聞,新聞所描述的現態就很容易變為逝去的史態。原先受眾需知又未知的消息,被他人捷足先登搶先傳到,稍后傳來的消息就變成了受眾已知的舊東西,就沒有多少信息含量,沒有什么新意可言,從而也就不是新聞了。
新聞是一種運用大眾傳播手段面向整個社會傳播的信息。它能夠調整公眾認識即社會輿論,符合社會公眾的普遍興趣。如果不公開傳播,只向極少數人傳播,沒有共同興趣,那就不是新聞,而是情報了。新聞是及時傳播又公開傳播的消息,傳播時只及時而不公開的那就不是新聞,只公開而不及時的也不是新聞,新聞的傳播特征必須是及時與公開傳播的兼有和統一。
5.新聞與莫他意識形式的區別
1]文學藝術是一種古老的信息形式,它與新聞既不同種也不同類。文學藝術所表達的內容也來源于現實生活,甚至是對勞動過程和勞動對象的模仿,但其主導的意向是對理想生活的向往,通過娛樂和審美實現對人的靈魂的慰藉,常以想象、抒情、言志作為表現手段。而與文學藝術同時產生的新聞信息,從一開始就以紀實手法記錄和傳告事態的原貌和真相,幫助人們面對和認識哪怕是十分嚴酷的現實。對社會生活的反映,不能走樣兒,不能變味兒。新聞與文學藝術最主要的區別,是文學藝術離不開虛構和想象,而新聞則視虛構和想象為致命之傷。新聞一旦為虛構打開綠燈,必遭自我毀棄的滅頂之災。
2] 歷史與新聞是相近的,可以說同類同宗。它們都以紀實手法反映現實,記錄事態。所以,人們又稱新聞是當代歷史的忠實記錄。歷史信息雖然是對客觀事物發展變化的史態反映,它也記錄事物發展變化的現態,這就與新聞信息的內容相互交融了。中國古代治史,有“左史記言,右史記事”的分工。史官把朝政要員的言論和國家大事當即記載下來,這既是史,也是新聞。歷史與新聞的另一個共同點,是它們都堅持紀實性和選擇性的統一。歷史同新聞一樣,都不是有聞必錄。中國古代的史官,一貫奉行“為親者諱,為長者諱”的原則。新聞與歷史的區別有三點:(1)內容有別。歷史雖然也記錄事物的現態,但卻以研究史態為主;新聞雖然要以歷史作為背景和參照系,但總是集中筆墨描寫事物發展的最新狀態。(2)傳播方式有別。歷史信息雖然可以公開但并不及時加以傳播,常常是“錄以備考”,留到日后作為研究資料來使用。新聞則要“現炒現賣”,抓到新聞就盡快傳向社會。(3)接受對象不同。當即記載下來的歷史信息,其接受者是史學工作者,不是普通老百姓;新聞信息的接受者,則是不分行業職業的社會公眾。
3]情報是與新聞血緣關系最近的一種信息,至今仍有難解難分的關系。新聞是及時公開傳向整個社會的新近事實的信息,情報是及時但未必公開傳向特定接受者的新近事實的信息。它們的共同點是:(1)報道內容都是新近發生的事實;(2)都要及時傳向接受者;(3)二者都具有知新性和時新性相統一的新鮮感。情報與新聞的不同點是:(1)新聞的接受者是社會公眾,情報的接受者是特定的人和人群;(2)新聞要向社會公開傳播,其模式是“點——面”傳播;情報未必公開傳播,其模式經常是“點——點”傳播;(3)情報帶有專業性,可能只有少數人懂,社會公眾未必感興趣。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新聞事業史復習筆記:報刊、通訊社的國際傳播
12-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美學原理復習資料二
11-232023年4月浙江自考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串講資料第四章
02-012022年浙江自考公共政策復習筆記第五章
09-19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國文化概論復習筆記:以漢語漢字為載體的文化
12-07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2年浙江自考環境心理學復習筆記第十一章
10-21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2022年浙江自考《行政管理學》復習要點(22)
10-282022年浙江自考市政學復習筆記第十章: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
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