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內容提要
1.新聞定義的內涵和意義
新聞定義是關于新聞的本質及其特征的簡要概括。
給研究對象下一定的公式是:被定義的概念=屬+種差。
“屬”一般是被定義對象的上界臨近概念,它比被定義的概念范圍要廣,被定義的對象是它的子系統。由于上界臨近概念的選擇不同,產生不同的系統歸屬和不同的定義。如,有的把新聞歸屬于高到,認為新聞是報道的一種,不新聞定義為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有的把新聞歸屬于事實,把新聞定義為廣大群眾欲知、應知又未知的重要事實;有的把新聞歸屬于信息,還有的把新聞歸屬于傳布、手段,得出相應的定義。報道、事實、信息作為新聞的屬,就是新聞的本質;
而種差則是作為屬中的一員的被定義對象,與其他對象相比所具有的差別,即被定義者的特性。新聞的種差就是新聞信息的特性。新聞的基本特性有三個:新鮮、正式和及時公開傳播。
這樣,新聞定義的內涵就是新聞的本質加新聞的特性,是本質與特性的綜合而扼要的表述。
新聞這一個概念是新聞學科的理論基石,是新聞學概念體系的第一概念,是科學新聞觀的重要支柱。
2.我國權威的新聞定義
1)陸定一的定義:
在我國新聞學術界,最具權威性的新聞定義,是1943年陸定一在《我們對于新聞學的基本觀點》一文中提出來的。他認為,“新聞的定義,就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至盡,該定義在我國學術界仍然占有無可替代的地位。主要是以為它有如下優點:1]堅持唯物主義立場,明確事實是新聞的本源和實體;2]突出了“新近發生”這個主要特性;3]文字簡明扼要,易記易傳。但是,由于提出這一定義的歷史條件限制,這一定義也存在明顯的缺點,主要是注重了事實和報道之間的聯系,忽略了另一傳播要素——受眾的地位。
2)范長江的定義:
1961年著名記者范長江發表了《記者工作隨想》,提出“新聞是廣大群眾欲知、應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實?!边@一定義很大程度彌補了以往定義的不足,在新聞界有較高的權威性。它具有如下的優點:1]突出了新聞對受眾所具有的需知性;2]強調了新聞對受眾的未知性即知新性;3]指明新聞不是一般事實,而是重要事實。但它仍然沒有取代陸定一的定義的第一權威地位。
3.新聞定義表述的新近嘗試
1)甘惜分的定義:
甘強調新聞是一種反映手段,把新聞定義為“報道或評述最新的重要事實以影響輿論的特殊手段”。優點是從認識論和輿論學的角度,對新聞的本質及其特征進行了哲理性的概括。
2)王中的定義:
他引入傳播學概念,把新聞定義為“新近變動的事實的傳布”。優點是言簡意賅,強調了新聞事實的動態性。
3)寧樹藩的定義:
他則將新聞歸屬于信息,把新聞定義為“經報道(或傳播)的新近事實信息。”一時間,把新聞定義為信息成為一種時髦。甘于1986年表示,贊同把新聞定義為一種信息;同年,20所高校聯編教材《當代新聞學》把新聞定義為“及時公開傳播的新近事實的信息”。
二、難點分析
1.我國權威性的新聞定義
在我國新聞學術界,最具權威性的新聞定義,是1943年陸定一在《我們對于新聞學的基本觀點》一文中提出來的。文章在論述了新聞的本源是事實之后,緊接著說:“因此,新聞的定義,就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边@一定義提出到如今,已經過去近60年的歲月了,但在我國新聞學術界仍然占有無可替代的地位。歷史新時期出版的各類辭書和大部分新聞學教材,大都采用陸定一的定義的原文原意。陸定一的定義之所以常保青春,是因為它有如下幾個優點:(1)堅持唯物主義衷場,明確事實是新聞的本源和實體;(2)突出了“新近發生”這一新聞的主要特征;(3)文字簡明扼要,易記易傳。這一定義的提出和普及,為清除唯心主義新聞觀的影響,形成我國占主流地位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積極作用。但是,由于歷史條件的限制,這一定義也存在明顯的缺點。其不足之處,一是在注重事實和報道者之間聯系的同時,忽略了另一傳播要素——受眾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在注重新聞的時新性的同時,忽略了受眾是否已知,報道是否具有知新性;三是只強調對新聞事實的及時報道,忽略了事實是否重要,受眾是否需要知道。
只要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由傳者加以報道就是新聞嗎?實踐證明,并非如此。早在20世紀60年代,我國新聞界就總結“大躍進”期間新聞宣傳脫離群眾的嚴重教訓,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端正新聞觀念上存在和出現的偏差。1961年,著名記者范長江發表了《記者工作隨想》一文,集中闡述了新聞工作中的群眾觀念和群眾路線,強調群眾觀點對辦好報紙和寫好新聞的決定性作用。他說:“報紙辦得好不好,要由群眾來回答,群眾喜歡不喜歡,總是有道理的。要不然,就沒個標準。”“寫好新聞也必須到群眾中去。什么算是新聞呢?我覺得,新聞是廣大群眾欲知、應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實?!狈堕L江雖然不是正式給新聞下定義,但他以群眾需要為標準、受眾為本位,對“什么算新聞”作出的回答,準確地觸及到了新聞的深層本質。群眾欲知、應知而未知的東西是什么呢?就是現在常說的信息。這一定義告訴人們,衡量什么是新聞,不僅要從事實本源去界定,還要以受眾的需知和未知來界定。如果是受眾已知或者不需要的東西,那就不可能有新意,不可能是信息,也不可能是新聞。范長江的新聞定義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以往定義的不足,在我國新聞界也有較高的權威性。其優點是:(1)突出了新聞對受眾應有的需知性;(2)強調了新聞對受眾應有的未知性即知新性;(3)指明新聞是重要的事實,不是新近發生的一般事實。但這一定義也有明顯不足,一是忽略了傳播者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忽略了新聞事實的時新性。所以,范長江的新聞定義雖然獨具慧眼,開闊了人們的眼界,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但仍然沒有取代陸定一新聞定義的第一權威地位。如果有一個新聞定義,能把兩位前輩新聞定義的優點綜合起來,那就比較圓滿了。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學復習重點(七)
08-06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反饋
08-29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兒童文學概論》復習資料(2)
07-222022年浙江自考市政學復習筆記第四章
09-142023年4月浙江自考環境心理學復習重點三
11-182022年浙江《組織與管理概論》復習資料
09-222023年4月浙江自考美學模擬題及答案匯總
12-01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優美及優美的內涵與特點
09-17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十七年”的詩歌、散文
09-262022年浙江自考公共關系口才知識重點:第二章
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