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政治修養對于新聞傳播者來說是基本首要要求?答:新聞與政治有著天然的聯系,從事新聞活動而且問政治是不可思議的事情,而在新聞活動中,沒有政治素養或者政治素養欠缺都會給新聞工作帶來損害。政治素養體現在新聞活動中表現為高度的政治敏感,在新聞傳播中表現出政治的洞察圖片預見性。
43. 在新聞傳播活動中有違新聞職業道德的幾個表現方面?答:報道新聞事實失實乃至嚴重失實;極少數新聞從業者不僅無視新聞職業道德準則,甚至觸犯刑律;再就是追求趣味低下的賣點;還有些新聞傳播者不悖于傳媒競爭的游戲規則,虛報報紙發行量以騙取廣告主的好感,故意壓低報紙價格和廣告價格,以造成對同類傳媒的經濟壓力;或在經營過程 ,故意損害競爭對手的形象和聲譽甚至對對方進行惡意攻擊等。
44.如何理解受眾需要?答:首先受眾需要是一種客觀的存在,而非人為設定。其次受眾是由許多個體構成的,他們的需要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再次受眾需要表現出永不滿足的無限多變性,雖然它不能超越一定的歷史條件,并取決于一定的生產力水平。另外隨著科學技術帶給人們物質生活條件的改變和精神感受方式的影響,新聞受眾對新的傳播形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新聞傳播者必須適應新的要求,勇于創新,以更為新穎,更為貼近受眾的方式傳播新聞。
45.受眾滿足的過程是怎樣的?答:一,受眾需要得到滿足的過程是一個豐富而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從受眾心理過程的總體來看,它是由接收-尋求,被動-主動這樣相反相成的心理活動嚙合而成的一個有機過程。二,新聞受眾處于新聞傳播過程的終端,受眾處于接收地位,是一個相對被支的角色。但是受眾是一個個充滿能動性的主體,他們總是根據自己以往的以及迫切的需要對新聞信息作出鑒別和理解。于是受眾由對新聞信息的接收者變為新聞住處的尋求者,而產生了由被動向主動的心理轉化。三,受眾對新聞信息的主動尋求表現在兩個方面:即對內容的尋求和對新聞媒介的尋求。一般來說,受眾接收新聞信息時主要有以下幾種心理傾向在起作用:求知,求新,求奇。受眾對新聞信息的主動尋求是在一定的接收范圍內的尋求,而不是脫離接收者的特定位置去進行憑空創造,更不是代替傳播者采集,選擇事實來制作新聞。
46. 受眾從接收到接受新聞信息經歷了幾個階段?答:三個,第一階段是接觸階段,指人們開始允看,閱讀或收聽新聞;第二階段是意義轉換階段,受眾根據自己的認識,對接觸到的新聞進行歸納分析,作出各種價值判斷;第三階段是接受階段,通過意義的轉換,其中的部分新聞住處為受眾所接受,并對他們的決策,認識和行為等等產生明顯或隱約的影響。
47.新聞與宣傳的聯系和區別?答:首先二者傳播的模式基本相同,都是由傳播者將特定內容通過特定媒介傳遞給一定公眾。其次二者在傳播內容上常相互借用。新聞傳播著眼于對新近變動事實的報道,宣傳也常用新近發生的事實來闡明傳播者的觀點,表明其主張。由此看出二者關系是緊密關聯相互交織的。區別:一傳播的出發點不同,新聞著眼于事實的變動帶來的新信息,它在傳播過程中是從事實到事實的還原。而宣傳卻是從實施特定的預定目標出發來傳播一定的觀念以影響,說服和勸戒接收者,它在傳播過程中是觀念到事實再到觀念。新聞傳播的基本功能在于告知,宣傳的在于勸服;二傳播的歸宿不同,宣傳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收取的是宣傳效益,即讓受眾知道,理解,接受宣傳者的主張,從而按照宣傳得的意圖行動,而新聞僅僅給人們提供一種信息這個信息對受眾的作用情況由受眾自由決定,新聞傳播者對受眾的瓜和行動也無法控制。第三選用的事實不同,新聞選擇的事實必須是新近發生變動的事實,而宣傳選用的事實,既可以是新近發生變動的事實,也可以是過去的事實。第四,表達的方式不同,新聞標迅速及時,而宣傳為了取得更好的宣傳效益往往更加強調時宜性……
48.“正面宣傳”與“以正面宣傳為主‘的關系?答:”正面宣傳“與”以正面宣傳為主“是兩個概念,兩個命題。”正面宣傳“主要講的是報道內容,報道傾向經及宣傳報道的質量與效果。以正面宣傳為主主要講的是講報道方針,報道策略以及報道數量與分量的把握,是指在傳播內容中,肯定主流和弘揚正氣的正面報道要占主導地位。
48.正確處理新聞與宣傳的關系?答:首先應認識到在現代大眾傳播格局下不能將新聞與宣傳混為一談,新聞傳播機構的基本功能或曰第一功能應是傳播新近變動事實的信息。其次正確理解我黨以正面宣傳為主方針。包括對正在事物的宣傳,正面進行宣傳,追求宣傳的正面效果三層意思。第三尊重新聞傳播的規律,講求宣傳藝術,提高宣傳質量。宣傳必須將自身的規律與新聞的規律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產生應的的宣傳效果;新聞也不能因為對自身的純潔性的強調,而忽視新聞傳播與宣傳傳播的交叉關系……
49.輿論的特點?答:首先它總是針對某一現實問題的共同意見,因此輿論具有社會客觀性,是社會客觀事實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其次輿論是以意見的形態表現出來的,因而帶有鮮明的傾向性; 再次輿論是完全出自輿論主體的自發或自覺的行動。因而具有非強制性特點。最后在同一社會中輿論形態總是豐富多樣且非常復雜的。
50. 輿論與新聞的共同點與區別?答;共同點即它們都是公開傳播的,都對新近發生的事實作出反應。區別:首先新聞以傳播信息為第一要義,它著眼于新近發生變動的事實,而輿論是眾人針對現實中存在的特定事實所表示的意見;其次新聞要以盡可能客觀,公正,全面的態度反映事實,報道事實的真相,而輿論則帶有鮮明突出的傾向性和強烈的感情色彩;再次新聞尋求受眾的共同興趣,傳播得越廣泛越好,追求無差別的覆蓋面,而輿論的傳播則具有一定的影響企圖,而且是在利益相近的人們中間傳播,其范圍往往被利益,地位,觀念所框定。
51.新聞與輿論的關系?答:一在現代社會,新聞媒介是一種能夠影響輿論形成全過程的強大力量;二,新聞是輿論形成的基礎和依據;三輿論是新聞報道的重要內容;四 新聞不僅可以反映輿論,而且可引導輿論;五新聞傳播擔負著輿論監督的職責。
52輿論持續和消退的三個階段?答:一是獲知事態議論紛紛階段;二是各種意見交流交鋒的過程;三是促成事物轉化,特定輿論消退的階段。
53. 廣告與新聞的區別?答:同為傳播活動,二者有著共同的特點:廣告與新聞一樣,其傳播都追求盡可能大的覆蓋面,它們都是傳遞信息的活動;它們都需要通過現代大眾傳播媒介進行傳播。區別:最根本的就是廣告傳播的目的在于說服和吸引;而新聞傳播的目的是為了溝通和告知信息,達到信息共享。具體表現為:一新聞傳播以真實性為自己的生命,追求準確客觀,力戒主觀虛構,夸大其辭;而廣告傳播卻講求虛偽夸張,通過虛擬的形象,動聽的言辭吸引受眾注意自己推銷的產品。二新聞傳播注重新鮮性,對傳播的信息總是及時更新,并且永遠追求進效;而廣告的傳播卻不計重復,反復刊播;三新聞傳播是免費的,新聞稿件的刊播不需要付費;四新聞傳播的媒介比較固定,而廣告傳播的媒介并不固定,除了通過各新聞傳播機構擁有的報紙版面,電臺,電視臺的時段來發布廣告外,還有墻體,車身,衣著,廣告牌,燈箱,印刷傳單或手冊,POP廣告等方式。五新聞和廣告的傳播雖然都追求盡可能廣闊的覆蓋面,但新聞傳播面向生活的各個領域,對各個領域發生的事情作出迅速反應,而廣告涉及的只是生產和消費領域。
54,如何看待和處理新聞和廣告的關系?答:首先新聞傳播是構成媒體上廣告傳播的前提,新聞傳播機構不能為了經濟利益而大肆刊登廣告放棄新聞的主導作用。其次廣告的投放為新聞傳播機構提供了資金運作的保障和贏利的機會。廣告為新聞媒體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也為其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經濟支撐。所以說二者之間有著互惠互利的關系,新聞傳播從廣告那里獲得了經濟支撐。
55.新聞傳播與公關的關系?答;公共關系與新聞傳播的出發點有點根本的不同,公共關第是對自己所服務的公司及其客戶或機構負責,通常是為了樹立正面的形象,消除于己不利的負面影響,確保自身的利益和主張得到公眾的支持,贏得公眾的合作。
56. 新聞事業的產生和發展取決幾方面?答:一社會對新聞信息的需求是新聞事業產生的基本動力。二物質技術條件是新聞事業產生和發展的基礎。,主要表現在傳播形式和傳播手段的變化;傳播數量和傳播質量的變化;傳播范圍的變化;新聞事業運作整體的變化;觀念的變化。等。三社會和階級的需要推動著新聞事業的發展;
57. 與其他上層建筑相比新聞事業的自身特征體現在哪幾方面?答:一新聞事業作為一個傳播機構,沒有立法,,司法,行政那樣的強制性,新聞事業的基本特征是以傳播新聞信息為訂活動內容,以滿足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社會需要為主要目的的活動形式。二是與哲學,文學,藝術等社會意識形式相比較,新聞事業具有更強烈的政治性和更直接的現實性。它以更直接的現實性,以對一定階級意識形態的全面,綜合的反映區別于哲學的抽象與思辨,區別于文學藝術的想像與虛構。三是新聞事業作為一個傳播機構,有著鮮明的組織特征。從結構上看,新聞事業是一個以傳播流程為結構方式的組織;從所處的位置看,新聞事業是社會新聞信息流通的中介組織;從經營管理看,新聞事業是一個按特殊經濟規律運行的精神產品的生產組織。
58.新聞事業的社會功能?答:指新聞事業在社會中所起的作用,。具體表現在一傳遞信息,溝通情況;二反映輿論,引導輿論,實施輿論監督。三傳播知識,普及文化;四提供娛樂,豐富生活;五刊登廣告,推銷商品。
59. 新時期新聞事業改革經歷了五個階段?答:第一階段從1979年初到1982年。此階段新聞事業處于撥亂反正時期,否定了假大空的新聞觀念和幫八股的新聞文風,并在此基礎上強調了新聞真實性原則,強調了新聞工作必須遵循新聞傳播活動的自身規律。第二階段從1983年到1986年,此階段新聞改革最為引人注目和最為影響深遠的是信息要領的引入。它一方面順應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方向,推動了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文化建設;一方面完善了新聞事業自身的功能機制,信息靈敏,信息量大成為新聞媒介的自覺追求,并以此來吸引受眾。第三階段從1987年到1989年上半年,此階段新聞改革的一個突出內容是系統而全面地提出了輿論監督問題。第四階段從1989年下半年到1991的底,這是新聞界經過反思和整頓,重新確立黨報黨性原則的權威階段,這一階段的新聞舉措主要是一些主管部門的調控。第五階段從1992年至1995年,此階段突出的成就是重新界定了我國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屬性,即新聞事業就其生產帶有強烈的意識形態的精神產品來說它屬于上層建筑領域,同時就其為全社會提供經濟活動和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信息,知識和娛樂來說,它屬于第三產業。新聞事業的結構在整體上的變化和各種媒介在具體做法上的變化無疑是我國新聞傳播事業興旺發達的一個重要表征。
60.資產階級新聞事業的特征?答:它由商品經濟階段的初興到自由競爭階段的高茺發展,再到壟斷階段的高效控制,始終適應了資產階級經濟發展和政治斗爭的需要,并體現了資產階級新聞事業的共同特征……即一以私人資本占有為主要特征;二以商品交換為基本形式;三以新聞自由為思想旗幟;四由自由走向高度壟斷化;五竭力為資本主義制度服務。
61.無產階級新聞事業特征?答:一公有制的經營方式;二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三以馬克思主義為辦報方針;四是全黨辦報,群眾辦報的工作路線。
62.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特征?
答:一是密切配合黨的方針,任務;二是堅持以正面宣傳為主;三是發揮新聞事業的輿論監督作用;四是成為黨和人民群眾聯系的橋梁;五是開展信息服務,滿足多方面的需要;六是做好對外報道和宣傳。
63.社會主義新聞事業黨性原則實質?答:它是代表和體現政覺利益的基本原則,新聞事業的黨性,是一定政黨的階級利益,意志和思想,感情通過新聞手段的集中表達和體現。
64. 堅持黨性原則的具體要求?更高要求?答:一堅持宣傳黨的綱領,主張,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堅持宣傳黨的原則與掌握靈活的宣傳策略相統一;三堅持群眾路線,將維護黨的利益與人民的利益統一起來;四堅持新聞的真實性原則與鮮明的傾向性相統一。 新時期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具體表現在第一,全面,準確,深刻,生動地宣傳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報道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進展,新和新成就,宣傳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出現的一切進步的光明的,積極的人物和事件,旗幟鮮明地為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鳴鑼開道;第二,要充分認識到新聞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作為宣傳,教育,動人民群眾的一種輿論形式,總是直接或間接地反映我們黨和國家的政治立場,政治主張,政治觀點;第三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充分認識到能否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關系到黨和人民的禍福。
65.傳遞信息溝通情況是新聞事業最主要最基本社會功能?答:人們之所以需要新聞事業最主要的是為了從中獲取各種與自己利益相關的信息,特別是在現代充滿信息活動的社會中,生產技術的發展,科學知識的更新,社會生活水平變化,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人們之間的效越來越頻繁,聯系越來越密切,需要掌握各方面的信息,以便隨時調整自己有組織的,不間斷的報道活動,滿足人們獲取信息, 了解情況的需要,,幫助人們提高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與傳遞信息相聯系,溝通情況也是新聞事業獨特的社會功能,通過新聞傳播,群眾之間可以相互交流思想,了解各條戰線,各行各業的情況,吸收經驗,記取教訓,密切了解相互之間的關系。因此
6正確發揮新聞事業指導作用?答:一必須全面正確地把握輿論導向;二要善于將指導性寓于服務性之中;三要善于吃透兩頭;四要善于用事實說話。
67.新聞自由?答:是指公民傳收新聞,發表意見的自由,即搜集,傳播,收受新聞的自由,開辦,占有,使用,接觸新聞媒介的自由,及發表意見和評論自由……
68. 新聞自由是歷史的產物?答:是指人在一定條件下作出自由選擇和決定的權利,它是作為人的政治權利的一種表現,只有放到一定的經濟基礎和一定的歷史發展階段中去考察,才能真正加以理解。首先新聞自由作為一種政治權利的表現不能離開一定的經濟基礎,它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其次,新聞自由作為社會歷史的產物, 其具體的性質和內容必然隨歷史的變化,發展而變化發展。;三新聞自由作為一項政治權利,是相對的和有條件的,不是絕對的無條件的。新聞自由所應受到的限制首先在于它既不能將個人意志強加于他人,妨礙他人的自由表達的意志。其次新聞傳播者在行使新聞自由時不能侵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和其他公民的正當,合法的權益。第四新聞自由是在整個新聞傳播過程中實現的,因此它不僅由新聞傳播者享有,而且也應由新聞接收者享有,即傳收雙方共享新聞自由。
69. 兩種不同性質的新聞自由的本質區別表現?答:第一資本主義新聞自由是建立在經濟私有制基礎上的,是服務于資本主義制度和資產階級利益的手段;社會主義新聞自由是建立在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上的,為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維護廣大勞動人民利益服務的……第二資本主義新聞傳播事業為私人和資產階級壟斷集團所有,資本主義新聞自由必然受近期于資產階級壟斷集團;而社會主義新聞傳播事業是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的事業,社會主義新聞自由真正為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所享有。第三資本主義的新聞自由必然依賴于資本,順從于金錢;而社會主義新聞自由則是真正不受金錢奴役的自由。
70.新聞事業的社會控制的特點?答:首先新聞事業中的社會控制著眼點主要是內容而不是行動或行為,它實際上是對新聞傳播的內容予以限制和防范,規定哪些內容允許公開會插頁是哪些東西則不許,以免對社會產生不良影響。其次社會學意義上的社會控制概念包括內部和外部的兩重控制,既指人們自發遵從社會規范的內在化控制,也包括通過使用各種正式和非正式的社會制裁迫使人們遵章行事的外部壓力。另外,新聞事業中的社會控制在其實際的施行過程中,往往是針對新聞自由而來的,即對新聞自由加以約束……
71.新聞事業社會控制方式?答:通常有三種:一通過政治,軍事,法律手段進行強力控制,誰反對控制就要受到制裁,處分;二通過倫理道德規范進行控制,誰不遵守倫理道德規范而行動,就要受到社會輿論的非議和譴責;三通過宗教,文世藝民族文化進行控制,誰違反教規,文化習俗,生活方式,語言方式,審美趣味等應要受到鄙棄。
72.新聞事業的社會控制主要來自政治勢力和經濟勢力?答政治勢力的控制手段大致有:一是法律控制即指政府依據有關的法律,法令,約束,管理,監督新聞機構及其新聞傳播內容,以防止其危害國家人民和統治階級的利益;常見的有誹謗問題,侵犯他人隱私權問題。傳播淫穢內容問題等。二是控制。指政府制定有關的條例,明確規定新聞傳播所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如有違反,就加以行政干預或給予相應的處罰。三是制度控制。指政府建立相關的制度和機構,以加強對新聞事業的管理,檢查與指導。四是新聞住處源的控制。指政府機關有意封鎖,淡化一些新聞,或故意公開,突出一些新聞,或者對一些重大新聞規定報道的方針和原則,使新聞報道盡可能有利于自己……經濟勢力的控制主要表現在一是金錢控制即通過金錢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產生對新聞事業的影響,包括通過廣告控制和贊助控制兩種。二是組織控制,指經濟集團憑借自己強大雄厚的經濟實力,達到控制新聞媒介組織的目的,包括(1)通過資金的投入得到某一新聞傳播媒介的股票從而成為其股東,其控制權的大小視資金投入的多少而定;(2)兼并某些經營不善或勢力較弱的新聞媒介,使之成為自己下屬的一個企業;(3)通過連鎖董事制即其他企業的董事兼任新聞媒介的董事,大的新聞媒介的董事也可以到其他企業兼職,通過人事上的這種聯姻,企業利益與新聞媒介利益緊緊聯在一起……
73.我國新聞事業改革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答:一是新聞媒體的集團化。組建集團成為報業,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轉制的重要模式。二是新聞的輿論監督作用更加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即形成了一批以批語報道為特生的媒體; 從新聞報道內容看,各種大案要案,貪污腐敗事件,特大事故,災情的報道更為迅速,及時;新聞媒介的輿論監督作用開始走向制度化,并得到相關法律的保護。三是新聞媒體的產業化方向更加突出……四是競爭更趨激烈……進入二十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新聞媒體之間的競爭更趨激烈,也更多地呈現出復合性的特點,即指不僅在某一方面競爭,而是在受眾定位與市場分割,硬件設備,發行,人才,廣告,產業,資本運營諸多方面展開爭奪。在這種競爭中,中國的大眾傳播業迎來了中國入世的時刻。2001年境外資本通過多種渠道,各種方式更多地參與到中國的傳播事業史來……加入WTO后,我國媒體業會面臨來自國外大型媒體企業集團更強大的競爭。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2年10月浙江自考公共關系復習重點二
06-232022年浙江自考《英美文學選讀》復習資料:浪漫主義時期(2)
09-2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浙江自學考試《園林藝術學》章節習題:第3章
11-272022年浙江自考《西方法律思想史》串講筆記
08-312022年浙江自考數據庫原理復習資料第三章:關系數據庫SQL語言
09-212022年浙江自考《刑法學》復習筆記(二)
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