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王
作者:阿城,原名鐘阿城,著有中篇小說《棋王》、《孩子王》、《樹王》
1.分析王一生的形象及意義
《棋王》是講一個擅長下象棋的知識青年的故事.作者寫棋呆子王一生的呆,寫由這呆所體現的一種特別的處世之道.王一生出身清貧,又受到一位老者的指點,知道衣食是本.但對物質生活不奢求,不囿于其中,養成一種崇尚實際、淡泊無爭的性情.在精神生活方面,耽迷象棋,"何以解不痛快,唯有象棋."他還從棋道當中悟出了為人之道,即所謂"生不可太勝";又進一步司到:"人還要有點兒東西,才叫活著."
2.簡析《棋王》的主題思想
小說通過棋呆子王一生的故事的描述,表現和肯定了王一生刻苦執著鉆研棋藝的精神和他正直的人品、高尚的棋品,表現了王一生的特別的處世之道和淡泊無爭的性情,表現和肯定了"衣食是本,自有人類,就是每日在忙這個.可囿在其中,終于還不太像人,"以及"人還要有點兒東西,才叫活著"的人生思想.這就是說作品的主題思想.
3.簡析《棋王》語言文字的生動傳神對表達主題、刻畫人物性格的作用
文字的新穎是這篇小說的另一個明顯特色.許多形容詞和動詞都用得頗為奇特,初讀似乎很怪,仔細回味卻非常生動而傳神.文字上力破俗套,講究簡潔有力,在這一方面,《棋王》的成就是相當出色的.
社稷壇抒情
作者:秦牧,原名林覺夫,著有散文集《花城》、《潮汐和船》、《長河浪花集》和文字隨筆《藝海拾貝》等.
1.簡析本篇的抒情內涵
本篇以高昂的格調與奇特而豐富的相象力,淋漓盡致地表達作者對民族歷史的沉思與贊嘆.文章圍繞著"社稷壇"這個古代帝王祭祀社神(土地)稷神(五谷)的特殊場所,生發悠遠的聯想,思結千古,浮想聯翩,上溯遙遠的往古,從"五行"觀念的萌生過程,尋找到人們對孕育萬物的土地的膜拜感情,并通過對組成社稷壇的五色土象征意義的闡發,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和平統一、繁榮昌盛的未來的由衷祝愿.
2.分析本篇在結構方式上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
秦牧的散文一貫具有文思活潑、聯想豐富的特征,《社稷壇抒情》也不例外.本文在行文結構上既放得開,也收得攏,達到了馳騁自如的境界.
3.簡析本篇重知識、重趣味、議論與抒情相結合的文體風格
秦牧重知識,重趣味,喜歡旁征博引,涉古論今,將議論與抒懷融為一體.這篇散文也離不開這個特點,作者從社稷壇、五色土講到古代五行觀念的形成與演變,又比較了古代印度與古代希臘關于世界萬物起源的哲學思想,富有濃厚的學術氣.
黃鸝——病期瑣事
作者:孫犁,原名孫樹勛.早年以短篇小說《荷花淀》聞名,50年代后著有長篇小說《風云初記》、中篇小說《鐵木前傳》和散文集《秀露集》《晚華集》等.
1.簡析本篇的主題意蘊
通過作者在養病期間對黃鸝鳥的一系列觀感的回憶的描敘,在與童年時代和戰爭年代的記憶的對照中,表達了對美的事物的傾心與贊美,對無視和殘害美的行徑的譴責.同時,又體現了作者對美的本質的深切理解:揭示了美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充分顯現的道理,從而表達了一個從事藝術創造的知識分子對自由寬松的創作環境的真切向往.
2.簡析本文的藝術特點
本文的構思看似自然、隨意、而實際富于匠心.作者于平易近人處入筆,通過日常生活畫面和細節描寫來表現主題,文章四次在不同場合寫到黃鸝鳥,看似娓娓道來,其實層層遞進,從不同的側面揭示美的本質和意境.文章還不露痕跡地引用對比、白描、渲染和烘托的藝術手法,來表現豐富深刻的主題.
3.分析作者是怎樣通過有關黃鸝鳥的日常生活畫面的敘述和描繪,多側面、多層次地揭示美的含義.
本文先是從作者童年時代的往事娓娓道來,隨意親切,雖然并沒有正面描繪黃鸝鳥,但處處渲染、襯托出黃鸝鳥的美麗,這是虛寫;然后作者通過對四個與黃鸝鳥有關的生活場景片段的記敘,多側面、多層次地揭示美的含義.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復習資料:我國幼教事業發展的方針
05-162023年4月浙江自考學前教育史學習筆記:史前社會幼兒教育的方法
12-06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古代東方國家的學前教育
06-072022年浙江自考公共政策復習筆記第五章
09-19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法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30年代文學小說創作
09-24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解放區文學概述
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