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國革命的新道路
本章重點
1、國民黨獨裁統治的實質和中國共產黨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斗爭的正義性.
2、中國共產黨人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新道路的艱辛實踐和理論,"左"傾教條主義的表現、根源和危害.
3、遵義會議和長征勝利的意義.
4、中間黨派的政治主張.
本章提示
注意了解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下探索中國革命規律的理論創新精神.
基本概念
1、東北易幟:張學良1928年12月29日宣布東北服從國民政府,改易旗幟".北洋軍閥時代結束,國民黨就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自己的統治.
2、《訓政綱領》:1928年頒布的規定國民黨一黨專政獨裁統治的文件.
3、官僚資本:和國家政權結合在一起的國家壟斷資本.同外國帝國主義、本國地主階級密切地結合著,成為買辦的封建的國家壟斷資本.是蔣介石反動政權的經濟基礎.
4、中間黨派的社會基礎:民族資產階級和上層小資產階級及其知識分子.
5、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最大的中間黨派及其領導人:鄧演達領導的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第三黨).
6、大革命失敗后民族資產階級的狀況:總體上附和了蔣介石政權.
7、八七會議: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的中央緊急會議.結束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方針,是大革命失敗到土地戰爭興起的歷史轉折點.
8、"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毛澤東在八七會議的發言.
9、八一杭州起義:1927年8月1日,周恩來領導,是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揭開了土地革命戰爭的序幕.
10、湘贛邊界秋收起義與杭州起義不同的兩個特點: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發動湘贛秋收起義.特點:首次使用工農革命軍旗幟和名號;首次吸收數量眾多的工農參加.
11、大革命失敗后的三大起義:杭州起義、湘贛邊界秋收起義、貴陽起義
12、紅色政權存在和發展的根本原因:中國是一個政治經濟發展極不平衡的本殖民地半封建大國.
13、工農武裝割據的三個方面:土地革命為內容、武裝斗爭為形式、根據地建設為依托.
1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了鄉村為中心的思想,初步形成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理論.
15、《反對本本主義》:毛澤東1930年5月發表.主要針對黨內盛行的吧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和蘇聯神圣化的錯誤傾向,堅持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性.
16、中央根據的三次反"圍剿"作戰的勝利:1930年10月至1931年7月,紅一方面軍在毛澤東和朱德等指揮下,連續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三次"圍剿",連接了贛南閩西,形成了中央根據地.
17、興國土地法對井岡山土地法的原則性改正:將"沒收一切土地"改為"沒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階級的土地"
18、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1931年11月成立,毛澤東當選為主席.
19、三次"左"傾錯誤:以瞿秋白為代表的"左"盲動主義錯誤;以李立三為代表的"左"傾冒險主義錯誤;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錯誤.
20、贛南會議:1931年11月召開的中央蘇區黨組織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此次會議對取消了毛澤東同志在中央根據地紅軍中的領導地位.
21、反"羅明路線"的斗爭:對堅持貫徹毛澤東的路線的福建省黨的領導人羅明進行了錯誤的批判.
22、長征的開始和結束: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1935年10月紅一方面軍到達陜北,中央紅軍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1936年10月,紅一、二、四方面軍在會寧會師,長征結束.
23、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兩次失敗與兩次崛起:從大革命的失敗到人民軍隊、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從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到紅軍長征的勝利.此后,中國共產黨達到政治上的成熟期.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廣告文案復習資料
08-102022年浙江自考英語(二)復習資料:語法及課后翻譯(16)
10-17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兒童文學概論》復習資料(2)
07-222022年浙江自考俄羅斯小說文體論復習資料第五章
10-08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語(二)串講筆記:lesson10-13
02-102023年10月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復習資料:陳子昂與張若虛
09-062022年浙江自考《科技檔案管理》串講筆記(11)
10-10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反饋
08-292022年浙江自考《高級英語》復習資料(4)
09-30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語(二)串講筆記:lesson14
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