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李商隱與晚唐詩歌
第一節李商隱
1.識記:李商隱的生平.
李商隱,少時艱苦清貧.中進士后卷入黨爭,仕途坎坷.
理解:李商隱的政治諷諭詩和詠史詩.
李商隱的政治諷諭詩直訴胸頭憤慨,悲壯沉郁;更多的是通過個人的身世遭遇的歌詠,表現自己對現實重大政治問題的肯定或批判.在精深、婉麗的辭藻中,含有豐富的感情和愛憎,多憂危凄苦之詞,充滿著濃厚的感傷氣息.李商隱的詠史詩的深刻性,在于能夠從政治著眼來看待一些歷史現象.許多都是借托史事,寄其吊古傷今之意,具有深刻的諷刺性.能注意構思的凝練、取材的精當,巧妙地將歷史與現實融合在一起,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典型性.將自己的感情和議論自然地寓含在鮮明的形象中,達到審意的深刻性與形象的鮮明性,情味的雋永和諧統一,增強了詠史詩的藝術表現力.
理解:李商隱的無題詩主要分兩類,寄托說和愛情說.《無題二首》(鳳尾香羅薄幾重)、《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無題二首》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風).
李商隱的無題詩主要分兩類,寄托說和愛情說.他的無題詩,在愛情篇章中融入對社會人生的凄涼體驗和若有所失的情感,可以理解為愛情詩,又不僅僅是愛情詩.如《無題二首》(鳳尾香羅薄幾重)寫青年女子與對方邂逅,渴望相見而不得見的心情,寄寓了作者仕進機緣稍縱即逝后落拓不遇的感傷.大部分無題詩屬于純粹的情詩,作者運用比興象征手法寫愛情生活中的種種感受.如《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傷別復傷春,明知別后會合無望,仍癡心不改、生死不渝,這種執著于苦戀的怨曠之情,已近于愛情絕唱.《無題二首》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風)寫兩心相應一點通,但徒留回憶,非常失意.
簡單運用:李商隱無題詩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①李商隱的無題詩對后代有很大影響.晚唐韓偓等人、宋初西昆派詩人,直到清黃景仁、龔自珍等,都在詩的風格上受到他的影響.唐宋婉約派詞人、元明清許多愛情戲曲作家都不斷向他學習.
②李商隱表現感傷情調的詩歌,追求一種細美幽約的美,詩而詞化的特征較顯著,在詩與詞之間搭起了一座過渡的橋梁.
綜合運用:李商隱詩歌的藝術特色.
一、他靈心善感,一往情深,開創了詩歌上新風格、新境界.他的詩成就最高的是近體詩,尤其是七律、七絕.李商隱是唐代七言律發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形成了深情綿邈、綺麗精工的獨特風格.
1.寫景中融合比興象征,寄寓困頓失意的身世之感.
2.愛用冷僻的典故,故詩中的意象特別美麗,而整體意旨往往隱晦.
3.語言綺麗而對仗工整,音律圓美婉轉.
4."近而不浮,遠而不盡"之趣,富于象征暗示色彩,有朦朧之美.
二、他的詩歌是一種純屬主觀的生命體驗的表現.他的絕句反映了衰敗時代的士人心態,寫得深情綿邈,沉博絕麗,有的比較隱晦,但可以在精工富麗的辭章中體會到他的婉轉情思,而且很傷感.如《夜雨寄北》感情細膩,意境婉約,在藝術上的明顯特色便是細美幽約、朦朧含蓄,為感傷唯美文學的典型.
第二節杜牧、許渾
1.識記:杜牧的生平.
杜牧,字牧之,童年生活富裕而快樂,有《樊川文集》.
2.識記:杜牧大量以七絕寫史,其詠史詩有"二十八字史論"之譽.
理解:杜牧《泊秦淮》、《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長安回望繡成堆)詩的悼古傷今情懷.
杜牧的《泊秦淮》《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長安回望繡成堆),通過對歷代曾有過的繁盛轉瞬即逝的傷悼,以及揭露統治者的荒淫誤國,抒發自己的政治感慨和見識,有立意高絕的議論,表現出橫溢的才氣.簡單運用:杜牧《山行》詩的優美意境.富于詩情畫意,意境優美,以暢達的語言傳達出自然景物的清新氣息,明麗而有立體感的畫面給人美妙的藝術感受.
綜合運用:杜牧詩歌創作的藝術成就.
一、晚唐詩人中,他第一個大量用七絕寫詠史詩,用史論筆法,寓褒貶議論于含蓄詩味中,創作了許多有"二十八字史論"之譽的詠史作品.如《泊秦淮》通過對歷代曾有過的繁盛轉瞬即逝的傷悼,以及揭露統治者的荒淫誤國,深寓對現實的不滿和諷刺,議論立意高絕.
二、憂國憂民的壯懷與傷悼之情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俊爽的風格.
三、還寫過一些出色的傷別詩,紀行、寫景詩也頗多佳作.善于選擇清新明朗、能給人以快感的景物來抒寫情懷,用色彩鮮明的語言,創造出情景交融的優美詩境,如《山行》以暢達的語言傳達出自然景物的清新氣息,明麗而有立體感的畫面給人美妙的藝術感受.
3.識記:許渾的詩名頗盛,有江南才子之稱.
簡單運用:許渾的詠史懷古詩,《金陵懷古》、《咸陽城東樓》的詩意與情調.
許渾詠史懷古詩不乏佳作,如《金陵懷古》《咸陽城東樓》在憑吊古跡的感嘆中,充滿了對日趨衰敗的唐王朝暴風雨將來臨的憂慽,流露出對無法挽回的頹勢的無可奈何的情緒.
第三節賈島與姚合
1.識記:賈島為著名苦吟詩人
理解:賈島《秋暮》的情調,《題李凝幽居》詩的意境.
《秋暮》的情調:凄清寂寞,籠罩著陰霾凜冽的峭硬情調.
《題李凝幽居》詩的意境:就寫景狀物而言,于事物理態體認深細,得雅淡清幽之趣.
2.識記:姚合詩稱為"武功體".
理解:姚合的代表作《武功縣中作三十首》(其一、其三、其十六)的詩風.
反映位卑者的獨善情懷,是晚唐普通士人真實際遇和特定心態的反映,但不時透出心底波瀾,表明潔身自好的信念,詩風清切峭拔.
綜合運用:賈島和姚合詩的苦吟與孟郊詩的苦吟其異同.
相同:1.他們都以苦吟著稱.2.他們都寫貧病饑寒、窮困潦倒.
不同:
內容:孟郊:代表想用世而最終賚志以歿的悲劇性的一面.賈島:代表放棄雄心、醉心于琢磨詞句的遁世的一面,他的詩也有激烈奮發的一面,如《劍客》.但更多的如其《送別》.他的詩多是寄贈酬唱之作,極少反映但是生活,局度也顯得比較狹窄.反應生活的深廣度不如孟郊.
藝術上:孟郊成就最高,作詩重主觀感受,能妙造幽微,變熟為生,化險為夷,實踐"不平則鳴"的創作理論.賈島:不如孟郊,他的五言律寫得很精深,能于細小處見精神,造清奇幽微之境,推敲字句.如《題李凝幽居》"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姚合:作詩的才華和"苦吟"工夫都不及賈島,他的大多數詩都顯得平淡無奇,境界與格調也并不很高.
時代背景上:孟郊是中唐苦吟詩人的代表,詩中頗多患難感、憂郁感,幻滅感.賈、姚是晚唐苦吟詩人的代表,作詩講究精巧工細,偏于雕琢清僻的小景和表達個人的主觀感受.
第四節皮日休、陸龜蒙、司空圖等
簡單運用:皮日休樂府詩及其《橡媼嘆》的思想內容.
皮日休繼承白居易新樂府的寫實手法和諷喻精神,反映民生疾苦,批判腐敗統治.如《橡媼嘆》通過對老農婦拾橡子充饑的描寫,揭露官府對人民的殘酷剝削,鞭撻巧取豪奪的狡吏貪官,對貧窮百姓的悲慘命運充滿了同情.
識記: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
理解:司空圖詩論主要提出"象外之象"、"韻外之致",強調詩歌意境美.
司空圖以詩論著名,提出"象外之象"說,強調詩歌要有"韻外之致",即"神韻".認為詩歌創作應具有"象外之象",第一個"象"指詩中具體鮮明可感可言的形象畫面,第二象指這種形象畫面所蘊含的無窮韻味,是無象之象,不可置于眉睫之前."韻外之致"是詩歌意境美的重要審美特征.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復習資料:我國幼教事業發展的方針
05-162022年浙江自考公共政策復習筆記第五章
09-192023年4月浙江自考學前教育史學習筆記:史前社會幼兒教育的方法
12-06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法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第一章)
09-122023年10月浙江自考語言學概論復習筆記第七章(語言和社會)
09-162022年浙江自考商務交流(二)知識點匯總
07-27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古代東方國家的學前教育
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