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后弗洛伊德思想家中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榮格、阿德勒、霍妮、沙立文、哈特曼和埃里克森等。他們共的特點是,強調社會文化影響,反對弗洛伊德的本能沖動論和泛性論。
1.榮格創立了分析心理學,他將人格分成自我、個人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三個部分,提出了榮格心理療法。
2.阿德勒認為,人的行為的主要動機不是性驅力,而是為了獲取個人目標和克服“自卑情結”。
3.霍妮注重人際關系、文化因素、基本的焦慮,以及實際生活環境問題在心理障礙中的作用。她將自我分成真實的自我、理想的自我和現實的自我三種基本的存在形態,創立了霍妮療法。
4.沙立文注重人際關系在心理障礙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人際關系理論和沙立文療法。
5.哈特曼創立“自我心理學。”
6.埃里克森首次提出“自我同一性”的概念。
四、對心理動力學理論的評價
1.弗洛伊德對心理學的貢獻:
第一,他使變態心理學的研究主題,從生物學轉向動力學方面的內容,從病人的內心深處挖掘精神疾病的原因。
第二,他強調本能沖動和欲望是人的心理動力。
第三,他提出的心理“防御機制”概念,即認為人有一種自發的心理調整機能,在一定程度上使人的內心矛盾得以緩和,煩惱和不安得以減輕或消除,使人的心理活動恢復到并保持為某種穩定的狀態。
第四,他創立了自由聯想和釋夢等技術,引導患者認識自己的潛意識,這對于重建個人的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
2.弗洛伊德的理論體系也存在明顯的缺陷:
第一,他過分夸大了無意識的作用。
第二,他的“泛性論”觀點,認為生物學的性本能沖動決定著人的一切行為活動,是整個人格的基礎。
第三,他把人的社會屬性和人的生物屬性,看成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對人類的未來引出了悲觀的結論。
第四,弗洛伊德的理論體系中,有些原理、原則完全是猜測,或是純粹虛構出來的,因此,其主觀唯心主義傾向也受到批評。
第二節行為主義理論
一、行為理論的基本觀點
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認為,人出生后獲得新行為的基本學習方式是條件反射和模仿學習,其中條件反射又分為經典條件反射和操作條件反射。
1.經典條件作用的原理:(巴甫洛夫)
其一是條件反射的形成和建立,即用條件刺激取代無條件刺激,形成特定的刺激-反應關系的過程;
其二是泛化,即把學習得到的擴展到其他類似情境中去的傾向;
其三是消退,即在條件反射建立之后,僅由條件刺激就可以引起條件反應了。但若繼續給予條件刺激物,而不用無條件刺激加以強化的時候,條件反應的強度就會逐漸下降,直至不再出現條件反應,這時,條件反應便消退了。
2.操作條件反射
(1)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制造了一種實驗儀器叫“斯金納箱”。
(2)在操作條件反射形成的過程中,必須有一個適宜的反應,并且這個習得反應可以帶來某種結果。
(3)這種條件反射之所以被稱之為“操作性”的,正是強調了其操作行為會導致某種結果的產生。
3.模仿學習。學習的產生是通過模仿過程獲得的,即一個人通過觀察另一個人的行為反應學習了某種特殊的反應方式。
二、行為模型的基本學習規律
1.強化。
(1)用適當的事物來增加反應的強度、概率或頻度的過程稱作強化。
(2)強化有正強化和負強化兩種。
1)正強化是通過提供個體喜歡的事物或獎賞,以增強行為或反應的過程。
2)負強化則是通過撤消個體希望避開的刺激,來增強某一行為或反應的過程。
2.懲罰
(1)懲罰是通過適當的方法壓抑、減少或消除某一行為的過程。懲罰也有正負之分。
3.消退通過終止條件作用而消除其造成的反應的過程稱作消退。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組織與管理概論》復習資料
09-22浙江自考2023年10月《細胞生物學》復習資料:微管組裝
06-21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高爾基
12-26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優美及優美的內涵與特點
09-17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06-1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