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二区x88av_日韩三级av高清片_亚洲日本久久_丝袜亚洲另类丝袜在线

浙江自考網

咨詢熱線

15700080354 (點擊在線咨詢)
您現在的位置:浙江自考網>復習資料 > 正文
自考攻略

2023年浙江自考工程心理學串講筆記四

時間:2023-03-06 11:37:57 作者:儲老師

自考助學 以下自考復習資料均由浙江自考網整理并發布,考生想要了解更多關于浙江自考報名、考試、成績查詢、畢業、歷年真題、常見問答等相關信息請關注浙江自考網。

第五章 人的自然傾向與可靠性

第一節 習慣與錯覺

1.習慣:是人長期養成而不易改變的語言、行動和生活方式。習慣分個人習慣和群體習慣。

2.群體習慣:是指在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內部,人們所形成的共同習慣。

3.視錯覺:是指觀察注意對象所得到的印象與實際注意對象出現差異的現象。視錯覺由人的生理心理現象決定,但有些作用機理目前仍沒有搞清楚。

3.符合群體習慣的機械工具,可使作業者提高工作效率,減少操作錯誤。群體習慣的研究,在人機工程學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4.人在工作繁忙的時候,常處于精神緊張狀態,甚至導致一時性血壓升高或生理上出現其他反應。但人體的生理機能有著驚人的穩定性,能在任何一個機能系統中,使失常的生理狀態恢復正常。

5.緊張狀態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警戒反應期、抵抗期、衰竭期。

6.人為差錯:是指人未能實現規定的任務,從而可能導致中斷計劃運行或引起財產和設備的損壞的行為。

7.按照系統開發的階段,人為差錯可分為以下六類:

①設計差錯。是指由于設計不當造成的差錯。

②制造差錯。是指產品沒有按照設計圖樣進行加工和裝配造成的差錯。

③檢驗差錯。是指檢驗手段不正確,沒有完成檢驗項目。

④安裝差錯。是指未按照設計圖樣和說明書進行安裝調試造成的差錯。

⑤維修差錯。是指對設備未進行定期維修或設備出現異常時,沒有及時維修和更換零部件造成的差錯。

⑥操作差錯。是指操作人員錯誤操縱機器和設備造成的差錯。

8.人為差錯產生的背景因素:

通常把產生人為差錯的外部因素稱之為背景因素。背景因素的分類簡稱4M:①人(Man)。

②機械(Machine)。

③環境(Media)。

④管理(Management)。

第四節 人的生理節律

9.日周節律:人體對晝與夜的反應很不相同,人們的日常生活節律基本上以24小時為周期,故稱之為日周節律。

10.人的身體適于白天活動,到了夜間,各種機能下降,進入休息狀態。

11.在工程心理學中,常用閃光融合閾限值表示大腦意識水平,來說明明人體的機能狀況。頻閃融合閾限值越高,大腦意識水平越高;相反,精神疲勞或困倦時,頻閃融合閾限值變低。

12. 有人以6天工作制的一個星期為周期,對人的活動進行過研究,發現閃光融合閾限在每星期內也有周期節律。

在一周中,常由于星期日的活動過多過累,星期一早晨上班感覺渾身無力,帶著疲勞工作,使得上午或整天工作效率都不很高。人們把這種現象稱為“星期一反應”。

13. PSI周期:體力(Physical)強弱周期為23天,情緒(Sensitive)好壞周期為28天,智力(Intellectual)高低周期為33天。這三種生理節律合稱為PST周期。

14.處于臨界日的時期,體力、情緒或者智力在頻繁變化過渡之中,是最不穩定的時期。當體力、情緒或者智力的臨界日重疊在一起時,則分別稱為雙臨界日或三臨界日,是差錯和事故的多發期,需特別注意。

第五節 人的可靠性

15.人的可靠性:可定義為在規定的最小限度內,在系統運行的任一要求階段,由人成功地完成工作或任務的概率。

16.壓力:是人在某種條件刺激(在機體內部的或外部的)的作用下,所產生的生理變化和情緒波動,使人在心理上所體驗到的一種壓迫感或威脅感。

17.工作中對人造成壓力的原因通常有四個方面:

⑴工作的負荷。

⑵工作的變動。

⑶工作中的挫折。

⑷不良的環境。

18.人的內在狀態可以用意識水平或大腦覺醒水平來衡量。

人的內在狀態可以用意識水平或大腦覺醒水平來衡量。處于睡眠狀態時,大腦的覺醒水平極低。

處于第I層次狀態時,大腦活動水平低下,反應遲鈍,易于發生人為失誤或差錯。

處于第II、III層次時,均屬于正常狀態,層次II是意識的松弛階段。層次III是意識的清醒階段,在此狀態下,大腦處理信息的能力、準確決策能力、創造能力都很強。第IV層次為超常狀態。

第Ⅳ層次為超常狀態,意識水平處于異常興奮、緊張狀態。此時,人的可靠性明顯降低。

19.影響人操作可靠性的因素:包括人的因素和環境的因素。

①人的因素: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個體因素、操作能力。

②環境因素:機械因素、環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第六章 決策

1.決策:研究者認為決策的任務是:

①人們必須從多個選擇中挑選一個選擇項的任務;

②要有一些與這些選擇有關的可用信息;

③時間進程相對要長;

④這個選擇是帶有不確定性的,即并不清楚哪一個是最佳選擇。決策過程應包括風險,一個好的決策者應能有效地評估每個選擇項的風險。

有兩種決策:一種是快速的、自動的“知覺-行動”決策。一種是有控制的,需要付出努力,進行分析才能完成的決策。

2.決策的理性模型有時也稱為常態模型,因為它們能指出人們理想狀態時應該怎么做,他們并不需要描述人們實際上是怎么作出決策的。

3.常態決策模型:常態決策模型的中心概念是效用,效用即每個選擇的總價值,或者每一個結果或產品對決策者來說價值是多少。

4.期望效用理論:該理論認為,任何一種決策均是類似于一種“博弈”形式的決策,每一個選擇項均有一個或多個與之有關的結果的價值和概率

期望效用理論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人們馬上會發現,生活中許多選擇項對不同的人來說有不同的價值。

5.主觀期望效用理論:該理論仍堅持,每個結果都是期望概率與其價值概率的乘積。但是,這個價值成分是主觀的,依賴于個體差異。

這個模型假定,人們作出決策時是根據主觀期望效用值的高低來進行的。我們可以通過了解概率和一系列決策選項的效用,就可以根據這個模型預測出一個“合理”的或內在一致的選擇。

6.描述性決策模型:特沃斯基和卡納曼發現,決策的改變依賴于決策問題是如何呈現的。

7.框架效應:由呈現方式不同而導致的決策上的變化被稱作框架效應。

8.滿意決策:一個早期的著名的描述模型就是西蒙提出的“滿意決策”模型。西蒙認為,通常人們并不是作出一個唯一的、最好的,或最合適的決策,而是選擇一個能達到目的的、“足夠好”的決策,即獲得一種滿意感就行了。這種決策方法簡稱為“滿意決策”。

如果信息量相對較小,而且時間又很充裕,決策時人們需要仔細分析各種選項和它們的“效用”。但如果信息量超過了人們的認知加工能力的限制,而且時間也有限,這時,人們傾向于采用啟發式決策。

第二節 啟發式和偏見

9.該模型把認知成分的特征和意識、努力及決策緊密聯系起來。

10.從信息加工角度來看決策應包含哪些方面的內容?

①線索接受和整合。

②假設的生成。

③假設的評估和選擇。

④產生并選擇行動方式。

11.決策過程中產生影響的因素和認知缺陷包括:

①進入工作記憶中的線索信息的數量和質量。

②對每一個決策活動的可利用的時間長充。

③注意資源。

④知識的數量和質量。

⑤從長時記憶中提取相關信息的能力。

⑥工作記憶的能力限制。

這些影響因素和認知局限提醒我們,可以退而求其次,作出一個次優決策。

12.決策過程中啟發式的運用?

⑴在獲得和運用線索中的啟發式。在這一階段通常出現的簡單啟發式或偏見有:

①注意集中在一些有限的線索上。人們只能用一些相對較少的線索,去形成一個外部世界或系統的圖像。

②首因線索。人們在一段時間里接受線索進行決策時,通常在運用這些信息時會有一些傾向或偏見。

③對后來線索的不注意。

④線索的顯著性。

⑤對不可信線索賦予過高權重。

⑵假設生成中的啟發式。影響這個階段的啟發式和偏見有:

①數量有限的假設形成。

②可用性啟發式。人們對于被認為是最近的或最常用的信息,是最容易提取的。

③典型性啟發式。

④過分自信。

⑶假設評定和選擇中的啟發式。

①認知固著。一旦一個假設生成或被選擇,人們就會用它來解釋接下來的線索,但有時我們還是用先前的假設,這就是認知固著的過程。

②從眾偏見。傾向于尋找一些一致的信息,而忽略不一致的信息。

⑷行動選擇中的啟發式和偏見。

①提取少數行動。

②行動可利用性的啟發式。

③結果的可利用性。

13.自然決策:是指“人們在現實條件下,運用他們的進行決策”。

自然決策的特征:

①非結構性問題;

②不確定性的、動態的環境;

③信息充裕的環境,情景線索可以很快地改變;

④認知加工過程是一種迭代行為/反饋回路;

⑤多重變化和/或個體和組織目標的競爭;

⑥有時間限制或時間壓力;

⑦高風險;

⑧在某種程度上有多人參與決策。

14. SPK模型:描述了在任務操作過程中,人們可以使用的認知控制的三個水平。認知控制的三個水平是:基于技能的行為、基于規則的行為和基于知識的行為。

如果人們對任務非常熟悉,他們將在基于技能的操作水平上加工這些信息,對知覺到的內容將是自動化的、無意識水平的加工。

在這個階段出現錯誤通常由兩方面引起:

①注意方向錯誤

②過分關注該任務,而干擾了一個自動化的行為的結果。

15.認知連續體理論:決策過程是一個從直覺到分析的認知連續體,加工可能就是在直覺和分析之間快速振蕩的過程。

16.情景意識:恩茲利將“情景意識”定義為“在一段時間和空間里的環境元素知覺,對它們含義的理解和在不久的將來對它們的狀態的設計。

她指出,SA有不同的水平,這是隨認知的復雜性而變化的。水平1是對狀態的覺知、歸因、在環境中相應元素之間的動態關系;水平2是與個人對目標的理解相關的線索;水平3是對環境中的將來活動內容的設計。

17.再認啟動決策:專家只簡單地再認一些線索模式和只提取一個單一的行動流程,然后去執行。這種決策過程西蒙看作是一種“直覺”。

18.再認啟動決策模型有三個基本假設:

第一,決策時,人們根據自己的,會產生一個似是而非的選擇;

第二,如果決策者是專家,時間限制將不會削弱其操作,因為他們會采用快速的模式匹配,而這會抵消時間壓力的限制;

最后,有經驗的決策者能“接受一個行動過程,而不用比較和對照一系列可能的行動過程”。

19.根據潘寧頓和哈斯特的模型,決策包括三個活動:

①人們接受信息并建立一個因果腳本,以便解釋這個信息

②產生一系列可能的行動

③啟動一個匹配過程,去尋找一個最符合這個因果腳本的行動。

這個模型最重視第一個活動,即建立一個因果解釋,是決定行動選擇的關鍵。

20.自然決策模型中:自動化的基于技能加工、直覺性的基于規則的加工、分析性的基于知識的加工。

第四節 決策輔助系統

21.決策輔助包括:

①操作支持的重新設計

②培訓

③決策輔助系統:

決策表:通常都列舉了一些可能的結果、概率和每項行動的效用。決策者輸入期望概率和效價,通過計算每個選項的平均期望效價,得到一個較為理性的決策。

決策樹:在代表能夠導致一系列的決定和可能結果時是非常有用的。

專家系統是基于計算機的決策輔助系統。

認知支持-更為成功的嘗試是運用計算機幫助人們克服一些偏見。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報名提醒

【考試時間:4月12-13日】

浙江自考服務中心

  • 微信公眾號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加關注微信公眾號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專業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 考生交流群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專業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靖县| 靖安县| 嘉荫县| 南溪县| 赤城县| 鹤岗市| 岐山县| 仁寿县| 绿春县| 册亨县| 德化县| 延安市| 新巴尔虎左旗| 赤壁市| 太保市| 会昌县| 海南省| 黎川县| 长乐市| 正安县| 施甸县| 新竹县| 永年县| 平阳县| 丰县| 哈尔滨市| 罗平县| 临颍县| 东海县| 梁河县| 鹤壁市| 抚顺市| 黎城县| 吉隆县| 河南省| 焉耆| 天津市| 息烽县| 内乡县| 英山县| 蓬安县|

關注公眾號

回復“免費資料”領取復習資料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微信交流群

<<點擊收起

在線咨詢

在線咨詢

APP

APP
下載

man
聯系
微信
wxlogo
掃描
二維碼
反饋建議
反饋
建議
回到頂部
回到
頂部
app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