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形態與文化☆☆☆
審美形態與文化形態互為影響,審美形態的邏輯總結和提煉與特定的文化密切相關,審美形態形成后,又表征為具體的文 化。就東西方文化來看,由于中西文化精神的區別和差異,導致審美形態也有所不同。具體體現在宗教和哲學思想的關系方面, 而哲學思想則更為重要。
1、審美形態和宗教的關系:
(1)西方審美形態的孕育一開始就與宗教意識緊密聯系在一起。西方人長期受到古代希伯萊教 和基督教的深刻影響,注重對于人生終極價值的追問,同時,上帝和理性成為西方哲學之中最為重要的兩極,審美活動最初也 與宗教活動密切相連,悲劇與喜劇的區分就與古希臘人的祭神及狂歡活動、也就是人們經常講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有關。西 方美學更關注人類本身的悲劇性和人生的幻滅感,無論悲劇還是喜劇,或者崇高與優美,都與冥冥中人類難以把握的命運相通。
(2)中國的審美文化則具有世俗化的特征,雖然中國也有自己的宗教。但即使是宗教,也在一定程度上被世俗化了。這種世俗 化體現為兩個方面:一是把上帝、神靈人格化與把人的祖先神靈化合而為一,即祭祖猶如祭神,形成了一整套禮儀規范,儒家 文化便是特例;二是與世俗的享樂主義和現世思想相結合,如道教文化就有此特點。
2、審美形態與哲學的關系:
(1)西方:①古希臘哲學主張形式與質料的二分,強調形式決定質料,如亞里士多德的四因說。
②以文藝復興為標志的新的歷史時期的哲學與古希臘羅馬和中世紀哲學理論,在內在邏輯線索上實質是一致的,即仍把世界一 分為三,即把理念世界(或上帝神界)、外在世界和藝術模仿的世界,變成了人、外在世界和藝術,也就是用人代替了理念或上帝。 所以,文藝復興以后,以人為本的理性主義就成為西方美學主要的哲學基礎。簡單說,就是柏拉圖的”理念“變成了笛卡兒的 ”良知“或者布瓦洛的”理性“、”義理“
③近現代西方哲學宣告理性主義的破滅以及非理性主義思潮的崛起。尼采講”上帝死 了“實質上就是講理性受到了人們的普遍懷疑。
(2)中國:中國的人生哲學幾乎是千年不變的,變化的是細節,是在原有的基 礎上進行一些完善和修改的工作。這就是中國人經常講的”天不變道亦不變“。中國人的天道就是”中和“,天地、天人、陰陽、 文武、文質、情采等等middot;所有的一切都貫穿了”中和“思想。《文心雕龍》的作者是劉勰。中國文論對于悲劇心理與文學創作的關 系也進行過有益的探討,所謂”不平則鳴“、”發憤著書“等命題,都與悲劇功能的研究有關。
注意:傳統上把審美形態劃分為美、悲、喜三大類型,隨著時代的發展育審美活動展開的豐富性,審美形態在現代有了新 的擴展,出現了許多新的類型,主要包括優美與崇高、悲劇和喜劇、丑和荒誕六種基本類型。西方的丑作為審美形態,表現了 西方人批判精神的張揚。而西方以荒誕為審美形態,則又體現了西方人在丑面前的無奈。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美文學選讀復習筆記:William Butler Yeats
12-082023年4月浙江自考新聞學概論復習筆記: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對從業者的基本要求
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