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崇高的理論探討☆☆☆
(1)西方美學史上,最早涉及崇高內容的是古希臘時期的畢達哥拉斯。他把音樂的審美風格劃分為兩類:一種是具有男性 陽剛之氣、粗獷尚武、振奮人心的作品;另外一種是輕婉甜蜜,具有女性陰柔之美的作品。
(2)柏拉圖在《文藝對話集》中最早明確談到了”崇高“,并且把”崇高“與”優美“并舉。
(3)朗吉弩斯的《論崇高》第一次較為明確地把崇高和優美作為兩種可以并列對舉的美來加以論述。認為崇高是”偉大心 靈的回聲“。朗吉弩斯認為文學作品的崇高風格應該具有莊嚴偉大的思想、強烈深厚的情感、符合修辭格的藻飾、高尚的措辭和 把前面四個聯系為一個有機整體的莊嚴宏偉的結構。
(4)18 世紀,英國哲學家博克寫出了《論崇高與美》一文,崇高才正式作為美學范疇,得到美學家和哲學家的深入研究 和探討。他還指出,崇高的事物則往往具有如下特征:巨大的體積,表面凹凸不平和奔放不羈,經常是直線條的,即使偏離直 線時也往往做強烈的偏離,陰暗朦朧,堅實笨重。他還敏銳地感覺到崇高是以痛感為基礎的,與丑有著血緣關系。
(5)真正把崇高作為審美形態來看待的是康德。康德的崇高的兩種類型說數學的崇高與力學的崇高。康德認為對于崇高的 愉快不只是含著積極地快樂,更多的是驚嘆或崇敬,這就可稱為消極的快樂。在康德看來,崇高給人帶來的是消極的快樂。
(6)席勒使崇高從一種審美形態降為一種藝術效果,崇高的含義在席勒那里變得更狹隘了。席勒從藝術論入手,認為崇高 與優美一樣,都是”活的形象“,都是生命與形象、實在與形式、偶然與必然的統一。
(7)黑格爾把崇高歸結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意識到的意義與有別于意義的具體顯現之間的分裂,另一方面是這兩者之間 的直接或間接顯露出來的互不適應。
(8)利奧塔德立足于后現代理論視野,他的崇高理論,不但發掘和恢復了康德、博克的崇高論的一些基本問題,而且重新 審視了崇高這一范疇,使其呈現出與此之前的崇高理論的迥異之處。他顛覆了傳統的崇高理論。崇高在利奧塔德的美學中不只 是一個普通的概念,而是一個核心范疇,具有基礎作用。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2022年10月浙江自考《政治經濟學》重點復習第十三章
07-062023年4月浙江自考新聞學概論復習筆記:堅持和實現正確的輿論導向
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