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構圖
構圖一詞來自拉丁語,原本有組成、結構的含義,在繪畫中,它更多地指藝術家從構思到造型體現的創作過程。構圖一詞被借用到影視藝術中之后,內涵似乎變小了。它不再泛指一般的構思和創造,而僅僅指影視畫面圖形的構成方式。
影視的構圖被前蘇聯的著名電影理論家庫里肖夫稱為“動態構圖”。
然而不管畫面怎樣千變萬化,一個畫面圖形總是由三個部分構成的:一是主體,主體指的是畫面圖形中最主要表現的部分,它是畫面內容的中心,通常也是畫面結構的中心。二是陪體,陪體就是與主體在畫面中建立某種情節關系的對象。它一般起陪襯的作用。由于陪體的作用,主體的部分會顯得更突出,更吸引觀眾的注意。有時候,由于上下鏡頭的關系,陪體甚至可以不出現在畫面上,而由主體的視線、對話等來暗示陪體在畫外空間的存在。三是環境,也就是構成主體和陪體活動的那個空間,它又可以分為前景和后景。前景是指主體前面靠近鏡頭的景物,后景是指處于主體后面的景物。前景通常帶有強調的意味,對畫面的某些必須交代的內容,以某種有代表性、有表現力的景物來顯示或暗示。后景更多地用于烘托氣氛、交代活動的空間。主體、陪體和環境在畫面圖形中所建立的關系通常是由它們的面積大小、位置經營、光線明暗、色彩配置、動靜處理、透視效果以及視線、姿態的選擇等方面來實現的。動用這些手段最終要達到的目的應該是:通過畫面圖形各部分間正確關系的確立,有利于視覺注意中心的確定和轉移,引導觀眾更深入也更準確地達到對畫面的表情達意的讀解。
下面談談構圖的類型。
從構圖的內部空間布局來看,可以分為平衡構圖和非平衡構圖。在平衡構圖中,畫面內的各個部分配置基本均勻、勻稱、適中,比較能夠還原人眼日常的視覺習慣,這是常規的影視構圖。這種構圖給人以舒適感和輕松感。非平衡構圖是指畫面內各部分的配置明顯失去比例,沖擊人的日常視覺經驗,這是非常規的影視構圖。這種構圖會給觀眾帶來一種驚奇感和新鮮感,往往通過吸引人的注意來表達強烈的情緒和提供陌生化的思考,例如影片《黃土地》中經常用那過高的地平線和被擠壓到上方的人物來暗示環境、傳統對于人性的控制和壓抑。
從構圖與外部空間的關系來看,影視構圖又可以分為封閉性構圖和開放性構圖。封閉性構圖是指畫面中包含完整的視覺形象、具備明確的視覺信息的構圖。這也是常規的構圖,它將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在畫內空間,接受畫框內現成的影像信息。開放性構圖是指畫面中的影像缺乏完整性,視覺信息比較暖昧,它引導觀眾注意畫外空間。雖然它是一種非常規構圖,但是由于影視是時間藝術,其完整的敘事和表意要靠畫面與畫面之間的連接,所以表象畫面的不完整、不均衡、不統一會在兩個或幾個畫面的結合中被消除。
如何構圖,采用什么樣的構圖類型,取決于影視創作者的創作動機和影視作品的整體風格,一般說來,構圖的基本原則有敘事性原則、表意性原則、修辭性原則、整體性原則等等,總之,構圖可以說是“聽不見的旋律”,它不僅傳達一種認知信息,而且也傳達一種審美情意,隨著影視美學的日益成熟,影視構圖的表現力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2.光影和色彩
光影和色彩是影視造型的兩個重要元素,它們包含著情感、包含著意義、包含著美學創造。
光的質量(柔光或硬光)、光的方向(前置光、側光、背光、底光、頂光等)和光的亮度(強光或弱光),這是影視布光的三個基本控制因素。它們各自又有幾種可供選擇的可能,這就使布光能根據不同的組合產生豐富多樣的藝術造型。
總之,光影與色彩不僅是影視影像還原物質世界的一種感光因素,而且是一種貫注了審美經驗和審美意識的藝術手段,它創造節奏、氛圍、風格,它也被用來展示和刻畫人物,甚至也可以被用來表達思想主題。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復習資料:我國幼教事業發展的方針
05-162023年4月浙江自考學前教育史學習筆記:史前社會幼兒教育的方法
12-06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古代東方國家的學前教育
06-07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30年代文學小說創作
09-24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解放區文學概述
09-252022年浙江自考公共政策復習筆記第五章
09-19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20世紀文學概述(三)
12-152023年4月浙江自考環境心理學復習資料三十二
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