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接受者的審美心理結構
(1)定義:接受者原有的文學知識、審美趣味以及閱讀過的作品所構成的比較穩定的心理圖式。
(2)兩個層面
①審美心理結構首先是個人性的。
②審美心理結構的集體性層面則是接受者受到時代文學風尚、民族審美文化積淀與藝術慣例的影響而形成的。
③對于審美心理結構來說,個人層面顯示了它的獨特性與偏愛性,集體層面則意味著它的公共性與溝通性。兩者不同比例的交滲融合,造成其錯綜復雜又豐富多彩的具體形態。
15.審美心理結構的應對方式——同化與順應
(1)定義
①同化:接受者總是把具體文學作品整合到他原先就存在的審美心理結構之中,當作品的信息與結構相一致時,審美心理結構就得到強化與鞏固。
②順應:接受者的審美心理結構與具體文學作品中的新因素發生嚴重的不一致,只能通過自我轉換來適應作品的新情況,作品對原有審美心理結構起改變與更新的作用。
(2)關系
在審美心理結構的動態過程中,同化與順應是雙向運動的建構關系。也就是說,同化與順應互相包容、互相轉換。雙向建構的結果,接受者的審美心理結構從低級到高級、由簡單趨于豐富,不斷演進。
16.召喚結構
(1)提出:接受美學的主要代表人物、德國的伊瑟爾。
(2)定義:留有不確定性和空白點需要接受者將其具體化的文學作品本身。作品的“空白點”主要指內容上的某些空缺。
(3)波蘭哲學家英加登認為文學作品中必然具有許多“不確定點”,這種不確定性有待于讀者在閱讀中予以具體確定。
17.接受者的創造性閱讀與理解
(1)作品形象的具體化。接受者對作品形象的再現、補充、豐富與改造。
(2)作品情感的再度體驗。接受者將作品中的人物情感與作者情感轉化為自己的具體情感。
(3)作品意義的“合理誤讀”。接受者對作品含義的創造性理解與主觀評價。
18.審美效果:接受者在審美體驗的高潮階段或實現階段所產生的直接或間接的一系列心理效應與最終成果。
19.審美理想:人們在自己民族的審美文化氛圍里形成的、由個人的審美體驗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關于美的觀念尺度和規范形式。
20.審美效果與文學接受的關系
(1)審美效果首先與接受者的閱讀動機和審美需要密切相關。
(2)其次,接受者的審美效果又與接受客體即文學作品的社會功能相聯系。
21.審美效果的具體表現
(1)精神的享受與愉悅感的獲得。無論接受者是否意識到,精神享受與愉悅獲得都是他潛在的、首要的閱讀動機。
(2)情感的宣泄、補償與升華。文學接受是一種強烈的情感體驗活動,接受者會依據自己的情感需要與受文學作品的感染程度而產生種種情感變化與反應,其主要方式就是宣泄與補償。
(3)認識空間的拓展。接受者通過閱讀文學作品,可以開拓視野,增長知識,認識人生,提高觀察生活、理解現實的能力。
(4)人格境界的提高。接受者閱讀文學作品,不僅是情感體驗與認識成長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思想上受熏陶、受教益的過程。
(5)審美能力的提高。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4月浙江自考犯罪學(一)模擬試題及答案匯總(上)
03-162023年4月浙江自考《現代漢語言》章節試題:文字
02-202023年4月浙江自考《勞動法》模擬題3
02-062022浙江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考前預測題及答案(6)
07-192023年浙江自考《國際法》模擬題:第5章
03-062023年4月浙江自考《企業文化》模擬試題四十
02-092023年4月浙江自考《農業經濟與管理》模擬試題及答案(6)
02-202023年4月浙江自考《認知心理》模擬試題5
12-262023年4月浙江自考《青少年心理學》模擬習題17
11-212022年浙江自考《農業經濟學》模擬題:多選題(5)
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