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22年10月浙江自考考試很快就要開始了,留給考生們復習備考的時間也是越來越少了,為了更好的幫助到考生們備考,于是浙江自考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2022年10月浙江自考馬克思主義原理復習重點一,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快來一起看看下文吧。
點擊查看:【2022年10月浙江自考馬克思主義原理復習重點匯總】
第一章 物質世界及其發展規律
第一節 物質世界和實踐
一、物質世界的客觀存在
?(一)世界是統一的物質世界 重掌握列寧的物質定義及其意義。
1、世界的本質問題是哲學必須回答的重大問題
此處知識點較多,要結合圖表記憶區分,常以選擇題出現。
(1)哲學的含義:
哲學是世界觀的理論體系。所謂世界觀,就是人們對包括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在內的整個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觀點。世界觀也是人們對人和世界關系的總體把握。哲學是世界觀、方法論和價值觀的統一,哲學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2)哲學的基本問題:
思維和存在或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唯物主義
┌物質和意識哪個是本原─┴唯心主義
哲學的基本問題─┤ ┌可知論
└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不可知論
┌歷史唯物主義
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關系)─┴歷史唯心主義
┌辯證法(聯系、運動、矛盾)
世界存在狀態─┴形而上學(孤立、靜止、否認內部矛盾)
在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中,又交織著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從屬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
2、在世界的本質問題上一元論和二元論、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
要注意各流派的代表觀點,常以選擇題出現。
世界的本質問題,實質上是世界的統一性問題。
┌古代的樸素唯物主義
┌唯物主義─┼近代的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一元論─┤ └現代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世界的統一性問題─┤ │ ┌主觀唯心主義
│ └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
└二元論
二元論的代表:法國哲學家笛卡爾,把物質和心靈結合起來的是上帝的力量。二元論最終往往倒向唯心主義。
主觀唯心主義代表:貝克萊提出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覺的集合”;陸九淵提出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王守仁提出的“心外無物”、“天地萬物皆在吾心中”等。
客觀唯心主義代表:黑格爾把“絕對精神”;朱熹提出“理在事先”,“理”乃是“天地萬物之根”;神學唯心主義也是一種客觀唯心主義。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具體的物質形態。古希臘的泰勒斯認為水是萬物的本原;古希臘的赫拉克利特認為火是萬物的始基;中國古代的“五行說”認為“五行雜以成百物”;在古印度則有地、水、火、風構成萬物之說。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最高成就,是古希臘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和中國明末清初的王夫之的“元氣說”。開辟了理解世界本質的唯物主義方向,帶有直觀的、自發猜測的性質。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認為原子是構成世界萬物的最小物質單位。以一定的自然科學材料作基礎,把原子的個性誤認為物質的共性。此外,形而上學唯物主義還有四個明顯的局限性:機械性,形而上學性,直觀性,不徹底性。
馬克思主義把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科學地結合起來,同時把唯物主義和辯證法運用于社會歷史領域,創立了歷史唯物主義。是唯物主義哲學的最高形態。
3、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科學地說明了世界的本質問題 重要,常以簡答題出現。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徹底的唯物主義一元論,其基本思想是:
第一, 承認世界的統一性,堅持一元論,反對二元論。
第二, 認為世界統一于物質,堅持唯物主義一元論,反對唯心主義一元論
第三, 認為世界是運動發展的、無限多樣性的統一,克服了舊唯物主義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某一種或某幾種具體的物質形態的局限性。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關于世界物質統一性的原理,是人類認識長期發展的結晶,被自然科學和哲學的長期發展所證明。自然界是客觀的。人和人類社會是客觀的(形成過程、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只有馬克思主義哲學對世界的本質問題做出了科學的解釋,指出世界的本質或本原是物質,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
?(二)物質是不依賴于意識又能為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列寧的物質定義及其意義常考,常以簡答題出現。
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前的舊唯物主義不能對世界的本質問題做出科學的解釋,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形成正確的哲學物質觀。
列寧指出:“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于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復寫、攝影、反映?!焙喲灾镔|是不依賴于意識又能為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列寧的物質定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一,它指出物質是不依賴于意識的客觀實在,同唯心主義劃清了界限。
第一, 它指出物質是可以被人們認識的,同不可知論劃清了界限。
第三,它指出客觀實在性是一切物質的共性,克服了舊唯物主義物質觀的局限性。(自然科學的物質概念與哲學的物質概念,能很好地說明物質世界的多樣性。)
(三)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牢記物質與運動、時空不可分,常以選擇、簡答題出現。
1、 物質與運動
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運動是標志物質世界一切事物和現象的變化和過程的哲學范疇。
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物質和運動不可分。一方面,世界上不存在脫離運動的物質,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無一不是處在運動中。另一方面,世界上也不存在沒有物質的運動。形而上學主張沒有運動的物質和唯心主義后者主張沒有物質的運動。
2、運動與相對靜止
所謂相對靜止,是標志物質運動在一定條件下、一定范圍內處于暫時穩定和平衡狀態的哲學范疇。相對靜止主要有以下兩種情形:第一,一個事物對另一個事物來說沒有發生位置的移動。第二,事物的質沒有發生根本變化,即事物質的相對穩定性。
承認事物相對靜止的存在具有重要意義:第一,理解事物的多樣性,區分開不同的事物。第二,認識事物分化的條件和生命現象的產生。第三,理解絕對運動。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形而上學、相對主義共同錯誤在于把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相割裂。
(四)時間和空間是物質運動的存在方式
1、時間與空間
時間是物質運動的持續性、順序性。時間的特點是一維性??臻g是物質運動的廣延性和伸張性。物質的空間特性通常以兩種形式表現出來:體積、空間位置。空間的特點是三維性。時間和空間是內在統一不可分離的(四維時空概念)。
2、 時間空間與物質
時間和空間是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方式,時間和空間與運動著的物質不可分離,世界上既沒有脫離時間和空間運動的物質,也沒有脫離物質運動的時間和空間。
時間和空間既是絕對的、無限的,又是相對的、有限的,是絕對和相對、無限和有限的統一。絕對性、無限性:時間上無始無終,在空間上無邊無際。相對性、有限性:每一具體事物在時間上有始有終,在空間上有邊有際。時間和空間的絕對性、無限性與相對性、有限性是不可分割的,通過時間和空間的相對性、有限性,去認識、把握其絕對性、無限性。
二、實踐的本質、特點、形式和作用
馬克思主義對世界本質的解釋,與舊唯物主義、唯心主義的不同,不僅在于提出了正確的哲學物質觀,而且在于引入了實踐的觀點。
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同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區別。
(一)實踐是主體能動地改造和探索客體的客觀物質活動 牢記實踐的概念、特點、形式,常以選擇、簡答題出現。
?馬克思主義從主體與客體、主觀與客觀的關系中把握實踐。
實踐是主體能動地改造和探索客體的社會性的客觀物質活動。
實踐主體是指處于一定社會關系中的具有實踐能力的人。(個人主體、集團主體和類主體三種形式)
實踐客體是主體實踐活動所指向的對象。實踐客體具有客觀性、對象性和社會歷史性。三種基本類型:自然客體、社會客體和精神客體。(天然的自然物、人工自然物;人類社會;主觀精神和客觀化精神。在改造物質世界的同時進行自我改造)
一般來說,實踐主要是指主體變革世界的活動,同時也包括探索性活動。
實踐具有以下三個基本特點:第一,客觀性。從根本上與唯心主義實踐觀劃清界限。第二,自覺能動性。從根本上與舊唯物主義實踐觀劃清界限。第三,社會歷史性。同唯心主義實踐觀劃清界限,又同舊唯物主義實踐觀以及實用主義實踐觀區別開來。三個特點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
實踐有以下三種基本形式:第一,物質生產實踐。第二,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第三,科學實驗。其他一些實踐形式(教育實踐、醫療實踐、藝術實踐)
(二)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與人的實踐相聯系的物質世界 很重要,理解有難度、常以簡答題出現。
第一,人的實踐活動與自然界的二重化。人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使自然界二重化,即分化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自在自然:人類產生以前的自然界、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人化自然即與人的實踐活動相聯系的自然。自在自然不斷轉化為人化自然。實踐的觀點把馬克思主義自然觀與舊唯物主義自然觀區別開來。
第二,社會歷史是人們的實踐活動創造的。舊唯物主義之所以僅僅在自然觀上堅持唯物主義,在歷史觀上卻陷入唯心主義,主要就是由于它缺乏實踐的觀點,一方面,它把人類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看成是純粹客觀的自在的東西;另一方面,它又把人的實踐活動看成是純粹主觀的東西。用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和生產方式的發展去說明社會歷史的發展,也就是用物質的原因去說明社會歷史,這才有了歷史唯物主義。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社會歷史觀的基礎。
第三,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舊唯物主義只看到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沒有看到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是人不斷從事實踐活動。人只有不斷從事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才能生存和發展。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觀點的基礎。
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正是在實踐觀點的基礎上,馬克思主義哲學才超越了以往的全部哲學,成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三、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與上一問題相聯系,???,以簡答題出現。
?馬克思主義認為,實踐是人類社會產生、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社會生活的本質。
第一,勞動實踐是人類和人類社會產生的決定性環節。由于勞動改變了古猿的身體結構,創造了人的手和腦,產生了語言和意識,形成了社會關系,這樣就形成了人類和人類社會。第二,物質生產實踐是人類社會得以存在的基礎。第三,實踐活動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
物質生產實踐的持續進行,使生產力不斷發展,從而推動人類社會不斷發展。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使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得到解決,推動社會不斷發展??茖W實驗的進行推進了科技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大大加快了社會發展的進程。醫療實踐、教育實踐、藝術實踐等對社會發展也起著重要作用。
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這一思想的確立,使馬克思主義哲學克服了形而上學唯物主義不徹底性的缺陷,把唯物主義貫徹到社會歷史領域,科學地說明了社會的物質性。
以上就是“2022年10月浙江自考馬克思主義原理復習重點一”的相關內容,想了解更多浙江自考信息,如浙江自考解答、自考專業、自考院校、自考備考等,敬請關注浙江自考網。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2022年10月浙江自考《政治經濟學》重點復習第十三章
07-062022年浙江自考市場消費經濟學考點四
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