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22年10月浙江自考考試很快就要開始了,留給考生們復習備考的時間也是越來越少了,為了更好的幫助到考生們備考,于是浙江自考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2022年10月浙江自考馬克思主義原理復習重點二,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快來一起看看下文吧。
點擊查看:【2022年10月浙江自考馬克思主義原理復習重點匯總】
第二章 認識的本質及其規律
第一節 認識的產生及本質
一、認識的產生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認識論是辯證唯物主義的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第一次科學地揭示了認識的本質和規律。 是對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概括表述,常以選擇題出現。
1、認識的產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 一般了解,常以選擇題出現。
認識是在勞動實踐中產生的。個人的認識史也再現著整個人類的認識史。
意識的起源和認識的起源是一致的。認識和意識雖然不完全相同,但在一般的意義上,我們可以把意識和認識同等看待,意識的起源就是認識的起源。
個人思維的發展過程再現著整個人類思維的發展史。皮亞杰通過對兒童心理和思維過程的考察,研究了認識的發生。
2、認識論和本體論 一般了解,常以選擇題出現。
哲學基本問題的理論有兩個方面,第一方面是關于本體論,也就是世界的本質或本原是精神還是物質的問題;第二方面研究的是思維能不能認識、能不能完全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一般將它稱為認識論問題。
本體論和認識論是不可分的。一般說來,有什么樣的本體論就有什么樣的認識論。唯心主義必然把人的認識僅僅限制在精神的范圍內,唯物主義把人的認識看作是對外部世界的反映。
總之,哲學本體論是一切哲學的根基,它制約著哲學的認識論,本體論它需要通過具體的認識論觀點表現出來。
3、認識和認識論 一般了解,常以選擇題出現。
認識是指人的認識器官——人腦對外部世界的反映;而認識論的對象是人類認識,它的任務是揭示人類認識的本質和發展規律。是先有認識及其發展,然后才有認識論;認識論既然以認識為研究對象,它就離不開認識。
認識論所要回答的問題歸結為人的思維能不能反映、能不能正確反映客觀存在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的回答,在哲學史上形成了不同的認識論派別,主要有唯物論的反映論、唯心論的先驗論以及可知論和不可知論。
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是以實踐為基礎的革命的能動的反映論,第一次徹底地、科學地、辯證地解決了思維與存在關系的問題。實踐性是這種認識論的最顯著的特點。
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重點掌握,常以簡答題出現。
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之第一的基本的觀點,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具體表現如下:
1、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認識來源于實踐,這與認識在實踐中發生是一致的。如果沒有實踐這個橋梁,主體就無法達到客體,認識也就不會發生。
人的認識能力和作為認識結果的知識,都只能來源于實踐。
強調實踐是認識和知識的唯一源泉,并不否認可以從他人和書本獲得知識。書本上的知識,仍然是從實踐中得來的。
2、 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第一,社會實踐不斷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課題,推動認識的發展。
第二,社會實踐為認識不斷提供新的經驗和新的觀察、研究的物質手段。
第三,社會實踐推動人的思維能力的發展。人們在實踐中,不僅改造客觀世界,而且也改造著自身的認識能力。3、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3、 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總之,實踐是認識的源泉、動力、標準和最終目的,這些都是實踐對認識決定作用的具體表現。
三、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的反映
研究誰在認識就是研究認識的主體,研究認識什么就是研究認識的客體。近代歐洲哲學才把主體和客體及其相互關系的問題凸顯出來,由重點研究本體論的問題轉向重點研究認識論的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實踐為基礎,把主體和客體及其相互關系作為認識論的基本問題,使得對認識論的研究達到了真正科學的水平。
1、 認識主體 注意正確理解含義、特點、結構,常以選擇題出現。
第一,認識主體的含義。認識主體是指認識和實踐活動的承擔者,是處于一定社會關系中從事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的現實的、具體的人。
第二,認識主體的性質和特點。首先,人作為認識主體具有自然的物質基礎。人的自然的物質存在和人腦的存在,都是認識主體的自然物質基礎。其次,認識主體不僅具有自然的物質基礎,而且具有社會歷史性。再次,認識主體具有能動性。
第三,認識主體的結構。人是唯一能擔當起認識主體的存在物,這個存在物具有自身的結構,它分為個體、群體和人類整體諸層次。作為認識主體的人類整體的認識能力是無限的,這種性質同客觀世界的無限性正好一致。
2、 認識客體
第一,認識客體的含義和構成。認識客體是指人的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所指向的對象。構成認識客體的內容主要有自然客體、社會客體和精神客體。(精神客體是指成為人們認識對象的精神活動和精神產品)
第二,認識客體的性質。認識客體具有客觀實在性、對象性。
自然客體 社會客體 精神客體
3、 主體和客體的關系 了解即可,常以選擇題出現。
認識的主體和客體是一對矛盾的兩個方面,它們之間存在著既對立又統一的辯證關系。對立是指二者各有自己的特點和特殊的規定性,彼此是相互區別的,上面我們已分別做了說明。然而二者又是同一的,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具體說來,它們的關系表現如下:
第一,主體和客體的實踐關系。它是指主體與客體之間改造和被改造的關系,主體作用于客體,就是對客體的改造,也就是實踐。
第二,主體和客體的認識關系。它是指主體與客體之間反映和被反映的關系。主客體在實踐關系中,同時發生著認識關系。就是說,在改造客體的過程中,主體就在觀念上、理論上去理解并把握客體,也就是達到對客體的認識。
第三,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一切實踐只有在主體能動性和客體制約性統一的基礎上,才是成功的實踐。這個實踐過程也是主體客體化和客體主體化的過程。
4、 認識的本質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注意理解,要掌握,常以簡答題出現。
人的認識就是在主客體的相互作用中產生和發展的。認識的真正本質是在實踐中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對認識本質的科學揭示。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同唯心主義認識論、不可知論從根本上區別了開來,而且也同舊唯物主義認識論劃清了界限。
第一,唯物論的反映論與唯心論的認識論的對立。在哲學上有兩條對立的認識路線:一條是從物到感覺和思想的路線;一條是從感覺和思想到物的路線。
一切唯物論的認識論都是反映論,舊唯物主義未能從根本上解決認識的本質問題。
唯心主義認為同人的直接經驗沒有任何關系,這就是唯心論的先驗論。這種認識論對認識活動進行了很多探索和研究,不可能正確解決認識的本質問題。
第一, 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對立。唯物主義哲學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都是肯定的,有些唯心主義哲學家,對這個問題也給了肯定的回答,如黑格爾。
不可知論是指那些認為世界不可認識或不能徹底認識的哲學認識論。在歐洲近代哲學中有兩位典型代表人物,一位是英國的休謨,他認為人能知道的只是自己的感覺,外部世界本身是否存在、是否可以認識,我們是無法知道的。另一位是德國哲學家康德。“自在之物”的現象可以引起人的感覺,認識無法達到事物的本質。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被認識的事物,但不存在根本不能認識的事物;現在沒有被認識的事物,隨著實踐和人的認識的發展,將來總會被人們所認識。
第二, 辯證唯物論的能動的反映論與舊唯物論的機械的反映論的對立。在認識論上,唯物論都是反映論,但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前的唯物論的反映論是機械的。(直觀的照鏡子式的反映)
辯證唯物論的反映論成為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認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在實踐基礎上產生的認識,不僅能反映外部事物的現象,而且經過人的思維對感性材料的加工,形成概念和理論,能夠達到對事物本質和發展規律的認識。認識的過程是反映與創造的統一,這是辯證唯物論的反映論的能動性的突出表現,也是區別于機械唯物論反映論的根本標志。
以上就是“2022年10月浙江自考馬克思主義原理復習重點二”的相關內容,想了解更多浙江自考信息,如浙江自考解答、自考專業、自考院校、自考備考等,敬請關注浙江自考網。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2022年10月浙江自考《政治經濟學》重點復習第十三章
07-062022年浙江自考市場消費經濟學考點四
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