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什么物質資料生產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出發點?
答: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社會生產關系及其發展規律,而社會生產關系及其發展規律,是在人類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形成和存在的。離開了人類的物質資料生產,也就不存在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的相互關系,更不會產生反映生產關系發展變化的客觀經濟規律。因此,要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需要了解什么是物質資料生產及其對人類社會的重要作用。
2、為什么物質資料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答:物質資料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這是因為:一方面,人們要滿足物質生活需要,維持自己的生存,就需要有食物、衣服、住房等最基本的物質生活資料,這些只有通過物質資料的生產才能獲得。另一方面,只有人們的物質生活隨著物質資料生產的發展而豐富起來之后,政治、文化、科學和教育等活動才能發展起來。
3、如何理解生產要素和勞動過程的簡單要素?
答:人們為了實現物質資料的生產而進行的勞動過程,必須具備三個簡單的生產要素:勞動者的勞動、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
4、社會生產力是如何構成的?
答:生產力的構成,概括地說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生產力中人的因素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起著最根本的作用,勞動者是生產力中最根本的力量。生產力中物的因素是生產資料,即人們在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的總和。生產力的發展,首先是從生產工具的發展變化開始的。生產力發展的狀況集中表現在生產工具的發展與變化上,它是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生產力性質的最主要的標志,也是劃分經濟發展時期的主要標志。
5、科學技術為什么是生產力?
答:(1)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勞動者掌握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理論和生產技術,能夠更加熟悉和掌握生產過程的規律,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生產經驗日益豐富,設計和制造出更先進的機器設備,從而大大地增強了勞動者征服和改造自然界的能力,提高了生產的效率。(2)科學技術的發展,不斷改進生產工具的質量,用先進工藝代替落后工藝。(3)科學技術的發展,引起勞動對象質量的提高,并能促進勞動對象數量和品種的增長。(4)科學技術的發展,還會引起生產過程的其他方面,如生產管理、工藝流程等發生變化。
6、如何理解分工與協作的關系?
答:一般來說,分工與協作是勞動過程的兩個側面,有分工就有協作,分工越是發展,生產專業化程度越高,協作也就越加發展和密切。分工協作的產生和發展,意味著人們改造自然能力的加強,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因素,從而是生產力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 7、社會生產關系的內容是什么?答:社會生產關系就是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系,也叫經濟關系。在人們的各種社會關系中,生產關系是最基本的關系。生產關系的內容,包括人們在一定生產資料所有制基礎上所形成的,在社會生產總過程中發生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關系。
8、社會生產總過程的四個環節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答:社會生產關系內部生產、分配、交換、消費之間的關系是一種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首先,生產對分配、交換和消費起決定作用。表現在:(1)生產決定著分配,交換和消費的對象;(2)生產決定著分配、交換和消費的水平與結構;(3)生產決定著分配、交換、消費的具體方式;(4)生產的社會性質決定分配、交換、消費的社會性質。其次,分配、交換和消費對生產起反作用。具體表現在:(1)適合生產力發展的分配方式,能夠調動生產者的積極性,促進生產的發展;反之起阻礙作用。(2)交換的發展能促進生產的發展,反之、則阻礙生產的發展。(3)消費使生產出來的產品最終得到實現,消費為生產的發展創造出動力,反之則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9、怎樣理解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相互關系?
答:(1)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兩者的統一構成社會的生產方式。(2)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生產力的發展和變化決定著生產關系的發展和變化。(3)生產關系對生產力起反作用:適應生產力發展時起推動作用,不適應時起阻礙作用。(4)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表明:第一,舊的、過時的生產關系必然適應生產力的變化而變化;第二,新的生產關系只能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而建立。
10、經濟規律為什么有客觀性?怎樣理解認識和利用經濟規律?
答:(1)經濟規律具有客觀性。因為:第一,任何經濟規律都是在一定客觀經濟條件基礎上產生和發揮作用的,并隨著客觀經濟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第二,經濟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人們既不能消滅、廢除或改造經濟規律,也不能創造或制定經濟規律。(2)經濟規律能夠被人們認識和利用。 利用經濟規律就是人們使自己的主觀行動和措施符合客觀經濟規律的要求,按客觀經濟規律辦事。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2022年10月浙江自考《政治經濟學》重點復習第十三章
07-062022年浙江自考市場消費經濟學考點四
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