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知識要點歸類
1.關于作者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鄧小平,新時期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
《發揚偉大的創業精神》:《人民日報》社論。
《科學的春天》:郭沫若,現當代著名作家、學者和社會活動家,創造社的發起人之一。
《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論“費厄潑賴”應該實行》:王蒙,當代著名小說家。
《論氣節》:朱自清,現代著名散文家、學者,文學研究會的早期成員。
《自學成才要有文史知識》:周培源,中國著名物理學家。
《咬文嚼字》:朱光潛,現當代著名的美學家和文藝理論家。
《散文創作談》:秦牧,當代著名散文家。
《談<水洗>的人物和結構》: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文藝評論家。
《論語十則》:孔子。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有為神農之言者許行》:孟子,孔子之后儒家學派的主要代表,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有“亞圣”之稱。
《諫太宗十思疏》:魏征,唐代著名政治家。
《朋黨論》:歐陽修,號醉翁,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
《答司馬諫議書》: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
2.作者分類。
屬“唐宋八大家”的作家:歐陽修、王安石。
屬北來的作家:歐陽修、王安石。
屬“文學研究會”的作家有:朱自清、茅盾。
屬思想家的作者有:鄧小平、魯迅、孟子、孔子。
3.體裁歸類:
屬奏疏文體的文章:《諫太宗十恩疏》,《朋黨論》。
屬文藝專論的議論文:《咬文嚼字》人散文創作談》。
屬講話稿的有:《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科學的春天》、《論氣節》(演講稿)。
4.論證方法歸類:
以反駁論點為主的文章:《有為神農之言者許行》,《司馬諫議書》。
主要運用對比論證方法的文章:《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諫太宗十思疏》、《朋黨論》。
主要運用歸納論證方法的文章:(發揚偉大的創業精神》,《科學的春天》,《論氣節》,《自學成才要有文史知識》,《咬文嚼字》,《談<水滸>的人物和結構》。
同時運用比較、演繹、歸納三種論證方法的文章:《科學的春天》,《散文創作談》,《有為神農之言者許行》。
課文重點與難點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要求掌握本文的中心論點:“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本課的對比論證方法。
1.中心論點
在這篇文章中鄧小平同志主要論述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個論點。圍繞這個中心論點,文章從兩個方面展開了論述:一是中國必須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二是中國必須堅持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
2.對比論證法
本文主要運用了對比論證的論證方法。對比論證,就是通過正反兩個方面的比較來論證觀點的方法。
具體的例子如:文章第二自然段中的“如果我們不是馬克思主義者,沒有對馬克思主義的充分信仰,或者不是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自己的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道路,中國革命就搞不成功,中國現在還會是四分五裂,沒有獨立,也沒有統一。”
又如:“如果走資本主義道路,可以使中國百分之幾的人富裕起來,但是絕對解決不了百分之九十幾的人生活富裕的問題。而堅持社會主義,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則,就不會產生貧富過大的差距。”作者將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與走資本主義道路相對比,指出中國不走社會主義道路將給中國人民帶來慘重的后果,從而有力地論證了中國堅持社會主義道路這一觀點的正確。
又如:第五自然段中的“如果按資本主義的分配方法,絕大多數人還擺脫不了貧窮落后狀態,按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就可以使全國人民普遍過上小康生活。”
在以上幾段文字中,文章將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條道路相對比,假設不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將會帶來慘重的后果,通過鮮明的對比論證,闡明了中國必須走社會主義道路的論點。
《發揚偉大的創業精神》
本文是一篇社論。在學習中,除了對本文的重點內容,即中心論點進行掌握之外,還要掌握文中所運用的歸納論證法。
1.中心論點
文章從闡釋江澤民同志關于發揚創業精神的一段話人手,全面分析了創業精神所具有的八個方面的內涵,(注意,畫黑線的話語)并指出了這段話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本文的中心論點就是文章的第二自然段:
“江澤民同志所歸納的64個字,全面概括了新時期創業精神的基本內容,言簡意賅,內涵豐富,我們要很好地領會和貫徹。”
2.完全歸納論證法
完全歸納論證法是一種由個別到一般的論證方法,通常有兩種類型:不完全歸納法和完全歸納法。一般說來,在寫作中,由于不可能或不必要舉盡所有的個別性事例,人們經常采用不完全歸納法,即通過部分個別性事例得出一般結論的方法。而完全歸納法是通過全部個別性事例達到一般結論的方法。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對江澤民同志提出的關于創業精神的64個字的總體評價,文章圍繞這一中心論點對這64個字從八個方面加以分析闡述,結論便是這八個方面的內涵與共性的全面概括,即一般性結論恰好是從全部個別性事例中得出的,這是運用完全歸納法的典型范例。
《科學的春天》
這篇講話稿中,郭沫若除了應用論證方法之外,還應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增強了文章的氣勢,這是本文的重點,需要全面掌握。在文中,對論證方法的掌握及修辭手法的運用是難點,需要深刻領會。
1.論證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三種論證方法:歸納論證法、類比論證法、演繹論證法。
(l)歸納論證法。如第2自然段從歷史過程和個人經歷中歸納出“科學的春天到來了”這一論點,從媳娥奔月、龍宮探寶、《封神演義》上的許多幻想都變為現實來論證科學需要異想天開。
(2)類比論證法。如第3自然段,作者把十六世紀的歐洲文藝復興與我們的時代進行類比,得出我們的時代和科學需要巨人的結論。
(3)演繹論證法。本文有典型的演繹論證法的運
用。演繹法通常指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即由普遍性的前提推出特殊性結論的推理。如第4自然段中,運用了演繹論證方法論證了我國科學
家需要探索精神,具體表現形式是:
大前提:“人的天職在于勇于探索真理”和“我國人民歷來是勇于探索的”。
小前提在文中被省略了:我國科學家是人,是我國人民的一分子。
結論:我國科學家需要打破陳規、披荊斬棘和開拓道路的精神,也就是需要勇于探索的精神。
2.修辭手法
本文大量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和引用等修辭手法,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l)比喻。例如“科學的春天”、“初升的太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等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使表達更加生動、形象。
(2)排比。例如“封建王朝摧殘它,北洋軍閥摧殘它,國民黨反動派摧殘它”,“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速度,時間就是力量”,“這是革命的春天,這是人民的春天,這是科學的春天”等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方法,加強了論辯力度和感染力。
(3)擬人。例如“讓我們張開雙臂,熱烈地擁抱這個春天吧”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增強了講話的感召力。
《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
本課主要考核點是記憶魯迅所處的時代背景,并識記魯迅在歷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概括文章各部分的大意,歸納全文的中心論點;簡要說明魯迅認為“費厄潑賴”應該緩行的原因;認知本文所應用的主要論證方法是類比論證法,結合有關段落說明類比論證方法的運用,使本文的語言生動形象,幽默含蓄,富于強烈的諷刺力量;結合有關段落,簡要說明本文所運用的歸納論證法、對比論證法和比較論證法;識別文中運用比喻、比擬、反語三種修辭手法地方,簡要說明它們的含義和作用。
《論“費厄潑賴”應該實行》
本課主要考核點是記憶課文作者王蒙所處的時代背景;識記王蒙在歷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概括文章各部分的大意,歸納全文的中心論點;簡要說明作者所理解的“費厄潑賴應該緩行”的兩層意思;結合有關段落,簡要說明文中所運用的演繹論證法和歸納論證法;識別本文修辭手法上善用排比、反潔、設問的特點。
1.中心論點
本文從半個世紀前魯迅提出的“費厄潑賴”應該緩行這一命題出發,反其意而用之,鮮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論點:在目前情況下,“費厄潑賴”應該實行。
2.修辭手法
(1)排比,其作用是加強語言氣勢,使觀點的內涵細致、豐富。為使本文有一種毋庸置疑的氣勢,作者在文中運用了許多排比句。例如:“‘費厄潑賴’意味著和對手的平等的競賽,意味著一種文明精神,一種道德節制,一種倫理的、政策的和法制上的分寸感,一種民主的態度,一種公正合理、留有余地、寬宏大度的氣概,意味著‘三不’主義和‘雙百’方針。”
(2)反詰,其作用是增強了語言的說服力量和論辯色彩。例如:“這難道還有什么可懷疑的嗎?”、“不是許多戰犯都釋放,有的還當了政協委員嗎?這豈不是化不能‘費厄”為彼此’費厄‘嗎?“等等。
(3)設問,其作用是使論點清晰、突出。例如:“‘費厄潑賴’到底要不要實行?”、“那么要到什么時候呢?”、“什么時候這種可能才變為現實性呢?”
3.論證方法
具體到演繹的方法,主要表現在作者以魯迅原意中的“費厄潑賴”應該實行,但條件尚不成熟為大前提,以今天實行的條件已經具備與其必要性、可行性為小前提,從而得到了得出了“費厄潑賴”應該實行的結論。這是運用了演繹法。
《論氣節》
本文闡述了“氣”與“節”的概念及兩者之間關系的歷史演變,論證了氣是敢作敢為、積極,節是有所不為、消極的這一中心論點,成一家之言。作者提倡知識分子應該持有以“氣”為主的具有“正義感”和“行動”的新的氣節觀,表達了他對知識青年的殷切期望。故此,對本文的重點內容進行掌握就非常必要,尤其是在了解上述觀點之后,還應該注意把握好以下問題:
1.本文創作的歷史背景
本文寫于1947年,是一篇講演稿,當時全國還沒有解放。1948年,朱自清一家陷入饑荒,但他毅然拒絕了美國的糧食,寧愿餓死,表現了崇高的愛國精神,他用自己的“行”實踐了他的“言”。
2.本文的論證方法及對應詞語的應用
本文的論證方法主要是歸納法,但作者在進行論證時,又應用了大量的對應詞語,從而體現了歷史方法與邏輯方法的統一,體現了作者注意判斷與分析的寫作特點,這是本文的難點內容,需要掌握。
(1)論證方法。本文主要運用了歸納論證方法。文章首先從“氣”與“節”這兩個獨立概念的歷史演變中歸納出“氣”是戰斗的、“節”是消極的論點。接著通過列舉歷史上的“士”與今日知識分子在氣節問題上的種種表現,歸納出“氣是敢作敢為、積極的和節是有所不為、消極的”這一結論。從而從氣節的理論和節氣的實踐這兩個方面闡明了論點。
(2)對應詞語的應用。本文中使用了較多具有對應關系的詞語,使中心論點更加鮮明。例如:“氣”是敢做敢為的、積極的、動的、變化的,“節”是有所不為的、消極的、靜的、不變的:“禮”的精神是“節”,跟“和”配合著,“樂”的精神是“和”,跟“節”配合著:“忠節”表現在犯顏直諫,甚至犧牲殉國,造就的是失敗的英雄,“高節”表現在不愿和在朝的人合作,逃避現實,造就的是明哲保身的自了漢和虛無主義者:“氣重于節”是說清末民初的知識分子集團參加了維新運動或革命運動,“節重于氣”是說“五四”以后的知識分子獲得獨立地位,成為自由職業者。
《自學成才要有文史知識》
本課主要考核點是記憶課文作者周培源所處的時代背景,要識記周培源在歷史L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認識文章的中心論點――“獲得一定的文史知識是自學成才的基礎”和分論點之間的關系;結合有關段落,要明確文中所運用的歸納論證法在文中所起的作用;認識文中所采用名人名言和典型實例兩種論據,要明確這些論據分別又證明了什么論點;認知設問修辭手法的運用在本文較為突出,要明確第二、三、五自然段的開頭以設問句引出論述的內容和觀點的意義。
《咬文嚼字》
本文是一篇文藝專論,主要論述文學寫作與閱讀中講究文字運用的道理,提倡“咬文嚼字”的謹嚴精神。本課的重點內容是:理解本文在闡述論證時多用歸納論證方法。在課文中,往往先說結論,再列舉大量小說、詩歌、戲劇等方面的文學實例,使文章言之有據,生動雋永。
其特點是:先說結論,再舉實例。其優點是:條理清晰,主題明確。例如,第5自然段先說斟酌文字就是調整思想和情感的觀點,再舉出《史記》中李廣射虎一段文字被王若虛改得索然無味的例子。第4自然先說更動了文字,同時就變動了思想情感的觀點,再舉出韓愈修改賈島詩句的典故。第5自然段,先說字有直指意義和聯想意義的觀點,再舉出“煙”字的例子,接著先說科學的文字多用直指意義,文學的文字有時要顧及到聯想意義的觀點,再舉出蘇東坡的詩句“獨攜天下小四月,來試人間第二泉”的詩句作為例子。
《散文創作談》
這是一篇文藝專論。本文圍繞創作這一專題,精辟、生動并富有說服力地論述了散文的特點與界限、中國散文
的深厚歷史傳統和發展散文旋渦狀的現實需要、如何搞好散文三個相關的課題。全文的重點是如何寫散文,其中心論點是:寫好散文必須在思想、生活知識、表現手段三個方面提高作者的素質。本文的觀點對提高散文創作水平具有切實的指導意義。
本文的論證方法較為多樣,修辭手法也豐富多樣,對這兩方面的內容應該重點把握。
1.論證方法
(1)類比論證法。運用類比論證的例子有:用線、珍珠、巧手者合一才能穿成珠串來比喻思想、生活知識、語言運用對寫好散文的重要性;用筍尖筍身、菜心菜梗比喻選材的重要性。
(2)對比論證法。運用對比論證的例子有:第20自然段用“就像登上一個高原之后,不能再攀上一個山峰似的,視野也就難以更加遼闊了”反面證明了節骨眼上的語言加工是十分重要的。
(3)歸納論證法。其特點是先說結論,再舉例子。如第6段先說出“中國是一個散文傳統深厚的國度”,再列舉了莊周、茍況、李斯、韓非、賈誼、司馬遷、王充、諸葛亮、唐宋八大家、魯迅等大量事實。
(4)演繹論證法。在文章的第三部分中運用了演繹論證方法,只是省略了大前提。大前提是:“散文傳統深厚的國家,社會主義國家,散文應該更加繁榮發展”。小前提是:“我們是散文傳統深厚的國家,又是社會主義國家。”由此推出結論:“散文創作的風氣自然應該是十分蓬勃才好。”
2.修辭手法
這篇文章的修辭手法豐富多樣,最主要的是比喻。明喻滿篇皆是,暗喻運用得十分巧妙,使文章的語言生動形象,自然貼切,絢麗多彩,把理論問題變得通俗易懂,引人人勝。如:“文學河流”、“思想的天平”、“思想的線”、“生活的珍珠”、“文藝競技場”等。
《談水滸的人物和結構》
本課主要考核點是記憶課文作者茅盾所處的時代背景,茅盾在歷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文章的中心論點和分論點;同時要記住文中的主要論據,和這些論據所證明的論點;掌握本文所運用的論證法主要是歸納法中的例證法,認知本文在列舉論據時敘述與議論相結合的特點,而這些特點正是本文成功之處;識別文中運用比喻和層遞修辭手法的地方。
這是一篇文藝專論。作者從人物塑造和故事結構兩個方面評論了《水滸》的長處。文章指出,善于從階級意識去描寫人物的立身行事,由人物本身的行動去說明人物的一切,是《水滸》人物描寫的兩大特點;而故事發展的前后勾聯、疏密相間與善于運用變化錯綜的手法,則是《水滸》結構上的特征。所以,我們在學習本文時,需要掌握以下重點內容。
1.中心論點
作者從人物塑造和故事結構兩個方面評論了《水滸》的長處。文章指出,善于從階級意識去描寫人物的立身行事和由人物本身的行動去說明人物的一切,是《水滸》人物描寫的兩大特點;而結構上的特征是:故事發展的前后勾聯、疏密相間與善于運用變化錯綜的手法。從而得出結論:《水滸》的人物描寫和結構最值得學習。
2.論證方法
本文主要運用例證法證明論點,這是歸納論證法中的一種,顧名思義,也就是舉例論證的意思。例如:文章以林沖、楊志、魯達三人為例,闡述了小說人物描寫上的兩個特點;以林沖、楊志的故事為例,說明了結構的特點。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06-11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優美及優美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美文學選讀復習筆記:William Butler Yeats
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