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篇:
語文知識
包括作者作品知識、語言知識。作者作品知識,包括文章作者的有關情況以及與作品本身有關的諸如文體之類的一些信息。語言知識,以教材中的議論文、說明文、記敘文為依據,要求能夠解釋10篇文言文常用的實詞,對于文言虛詞,則重點掌握“之、其、以、于、而、則、乃”等的含義和作用,此外還需要理解一些特殊的語法現象,如使動、意動、名詞作狀語、名詞用作動詞以及被動句式、倒序句式等。對于24篇現代白話文則重點解釋其中的疑難詞語。
課文閱讀分析作為考試的重點內容,在考綱中規定有以下要求:
(2)對于議論文,要求歸納文章的中心論點和分論點;劃分重要段落的層次,概括層次大意;認知文章所用論據的類別;識別文中所運用的各種論證方法或駁論方法;識別文中所采用的比喻、比擬(擬人或擬物)、排比、對偶、設問、反詰、層遞等修辭手法,簡要說明這些修辭手法的作用。
(2)對于說明文,要求歸納文章所說明的中心和要點;劃分重要段落的層次,概括層次大意;認知文章的總體結構方式和說明順序;簡要說明文中所運用的各種說明方法及其作用;識別文中所采用的比喻、比擬、排比、對偶、設問、反詰、層遞等修辭手法,簡要說明這些修辭手法的作用。
(3)對于記敘文,要求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劃分重要段落的層次,概括層次大意;認知文章的記敘方式;識別文中的人物描寫方法,簡要說明這些描寫方法的作用;認知文中環境描寫的類別,簡要說明這些環境描寫的作用;識別文中所運用的對比、鋪墊、側面烘托、整體比擬、夾敘夾議、語意雙關、象征、暗示、比喻、比擬、排比、對偶、設問、反詰、層送等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簡要說明這些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的作用z
(4)對于詩詞單元,要求熟讀《歸園田居(其一)》、《春江花月夜》,背誦其它18首詩詞;概括并記憶20“首詩詞的情感內容;依據《古代抒情詩的閱讀和欣賞》一文所提供的知識,認知20首詩詞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現手法。
希望考生結合考綱要求,正確使用本書,在“串講及指導”部分重點掌握以下內容:課文所屬文體,作者姓名,字號,所屬朝代、國別,作家的主要思想傾向、成果、地位、作品特色;劃分段落層次、概括大意;寫作技巧和方法,諸如對比、烘托等等,議論文的各種論證或駁論方法,說明文的說明方法,記敘文的各種記敘方式;修辭手法及其作用;文章的中心和寫作特色;詩詞的熟讀或者背誦。
議論文的復習
一、單元內容概括
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文體。學習議論文一章,應當熟識議論文的三要素、議論文的論據類別、論證及駁論方法。
一篇議論文,通常包含論點、論據、論證三個要素。
1.論點是一篇議論性文章中所闡明的思想觀點。就數量而言,可以是一個(如(科學的春天》),也可以是幾個(如(散文創作談》);就位置而言,可在文章的開頭(如《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D,可在中間(如《咬文嚼字》),可在結尾(如《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或者即為文章標題(如《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或需要概括(如《論氣節》)。一篇議論文,要做到論點正確、鮮明、新穎。在我們在閱讀時應重點把握,以收到提綱挈領之效。
2.論據是議論文中用來論證論點的根據。論據分為事實論據和理論論據兩類。前者如具體事例、概括事實、統計數字、親身經歷和感受等,后者如前人的經典著作、至理名言、民間諺語和俗語、科學公理和定律等。論據的使用要以論點的證明為中心,并為之服務,力爭做到論據確鑿、典型并與論點相統一。
3.論證是對論點和論據之間邏輯關系的揭示,分立論和駁論兩種方式。立論從正面人手,以充足的論據證明自己論點的正確,駁論則反駁別人論點的錯誤。
立論和駁論均為論證方式,采用任何一種論證方式都需要運用一定的論證方法。基本的論證方法有三種:歸納法、演繹法、比較法(包括類比法和對比法)。
(1)歸納法:這是一種由個別到一般的論證方法。分完全歸納與不完全歸納。一般為不完全歸納,使用完全歸納法的較少,如《發揚偉大的創業精神》一文。歸納法按照舉例的先后可分為兩種:先列事例后歸納,或得出結論再舉例說明。后者被稱為“例證法”。
(2)演繹法:這是一種由一般到個別的論證方法。就形式而言有以下幾種:三段論、假言推理、選言推理等,主要為三段論。三段論是由一個共同概念聯系著的兩個前提推出結論的演化演繹推理,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三部分組成。大、小前提有時可為一項。
(3)比較法:這是一種由個別到個別的論證方法。通常分兩類,一類是類比法,一類是對比法。前者將性質、特點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較,進而引出結論,如《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后者通過性質、特點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對立的不同事物之間的比較來證明論點,如《朋黨論》。
駁論的方法有以下三種:
(1)反駁論點:直接反駁對方點本身的片面、虛假或謬誤,此種方法最常見。如《答司馬諫議書》。
(2)反駁論據:揭示對方論據的錯誤,以達到推倒對方論點的目的。因為錯誤的論據必然引出錯誤的論點。如《有為神農之言者許行》。
(3)反駁論證:揭露對方在論證過程中的邏輯錯誤。
議論文單元常考知識要點總括
各課基本知識要點
1.《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一文屬議論文,主要運用了對比論證方法和設問的修辭方法。
2.《發揚偉大的創業精神》這篇社論,運用完全歸納法來論證中心論點。
3.《科學的春天》是一篇講話稿,運用了多種論證方法,主要是歸納法,其次是比較法和演繹法,同時也運用了比喻、排比和擬人等修辭手法。
4.《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是一篇著名的雜文,運用了對比法、歸納法、類比法等論證方法,觀點鮮明突出,論證層層深人,有說服力,同時也運用了比喻、擬人、反語等修辭手法。
5.《論“費厄潑賴”應該實行》一文屬議論文,運用了演繹法,歸納法,立論新穎,分析深刻,善用排比、反潔、設問等修辭手法也是本文的特色。
6.《論氣節》是一篇演講稿,主要運用了歸納法來說理,體現了歷史方法和邏輯方法的統一;同時具有哲理與淺顯的口語相結合的特點。
7.《自學成才要有文史知識》是議論文,主要運用了歸納法說理、較多地運用了設問的修辭手法,行文平易流暢,體現為一種樸實的文風。
8.《咬文嚼字》是一篇文藝專論,多用歸納論證方法,常先說結論,再舉實例。作者廣征博引,實例充分。本文行文流暢,勾琬緊密,風格親切自然。
9.《散文創作談》是一篇文藝專論,運用了比較、歸納、演繹等論證方法。運用最多的是比較法,運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語言生動形象,自然貼切,絢麗多彩,行文引人人勝而且有文采。
10.《談水滸的人物和結構》一文是一篇文藝評論,主要運用例證法證明觀點,在論述時,觀點與材料聯系緊密,敘述與議論融為一體。
11.《論語》是一部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十則》相當口語化,通俗生動,還運用了比喻、對偶、反法等修辭手法。
12.《有為神農之言者許行》是以反駁論點為主的議論文,體現孟子散文善于論辯的特征,采取了歸納、演繹、對比等論證方法,運用了排比、反法等修辭手法。
13.《諫太宗十思疏》是議論文中的奏疏,運用了對比論證方法和比喻、排比、對偶等修辭手法。
14.《朋黨論》是一篇議論文,主要運用了對比論證方法。
15.《答司馬諫議書》是書信體的議論文,也是以反駁論點為主的議論文,具有柔中寓剛的風格。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06-1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知識點-茅盾
09-24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學復習筆記:情緒情感的功能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