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辛亥革命
本章重點
1、辛亥革命爆發的歷史條件和資產階級革命派的革命活動(成立政黨、宣傳與辯論、組織武裝起義等)
2、三民主義學說的內容
3、辛亥革命勝利的歷史意義及局限性
4、北洋軍閥的統治及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終結
本章提示
注意比較資產階級革命與資產階級改良的區別,理解革命是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狀態的最好途徑和手段
重要考點講解
一、基本概念和判斷
1、 “回收利權”運動: 20世紀初鐵路和礦山的利權是列強掠奪的重點。中國人民開展了回收利權運動和保路運動。
2、《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清政府已經成為“洋人的朝廷”。
3、 清末新政的部分內容:1901年設立督辦政務處開始新政。主要有:改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設商部、學部和巡警部;從1906年起廢除科舉考試;頒布《商律》等。
4、“預備立憲”與“皇族內閣”:1906年清政府宣布預備立憲,1908年頒布《欽定憲法大綱》,1911年5月成立“皇族內閣”。
5、資產階級革命派的階級基礎和骨干力量:階級基礎是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骨干力量是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
6、中國資產階級革命組織: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是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組織。1904年后,華興會(黃興在長沙組建),科學補習所、光復會等成立。
7、第一個全國性資產階級政黨及其綱領:1905年8月,在東京成立同盟會。同盟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綱領,機關報為《民報》。
8、革命派與改良派辯論的焦點: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
9、革命的思想宣傳家及其代表作:章炳麟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鄒容的《革命軍》,陳天華的《警世鐘》和《猛回頭》。
10、三民主義學說的內容:1905年11月,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將同盟會綱領概括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后被稱為三民主義。民族主義即“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民權主義即“創立民國;民生主義即”平均地權“。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知識點-茅盾
09-24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學復習筆記:情緒情感的功能
11-03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古代東方國家的學前教育
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