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名詞解釋或填空
1. 文字是記錄和傳播語言的書寫符號系統,是擴大語言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交際功能的文化工具。
2. 語音是語言的形式,語義是語言的內容,二者的關系密不可分。
3. 表意文字,指的是僅僅根據意義構形的文字體系,字形與聲音沒有直接的聯系。
4. 表音文字,是根據語音構形的文字體系。
5. 語素文字,在現代漢語中,雙音節詞占優勢,大多數情況下,一個漢字記錄的是一個語素,不見得是一個詞。所以現代漢字可以稱為語素文字或語素——音節文字。
6. 意符:跟文字所代表的詞在意義上有聯系的字符是意符。
音符:在語音上有聯系的是音符。
記號:在意義上和語音上都沒有聯系的是記號。
7. 孤離性:文字作為語言的書寫形式,不可能把語言所傳達的所有信息都記錄下來,因而是語言的不完全信息。對此作出相應補償的是,文字可以不按句而按詞或語素出現,可以脫離一定的上下文和語境孤立地出現。文字的這種特點被稱為“孤離性”。
8. 漢字專字專用,與語義的聯系具有特定性,與語音的聯系不具有特定性。
9. 六書:講的是用漢字記錄漢語的6種表詞法。東漢許慎著《說文解字》,全面系統地分析了小篆字系,為六書作出了明確的界說。6種表詞法:象形、指事、會形聲、轉注和假借
10. 漢字絕大多數是形聲字。可以利用字形來分析了解詞義。
11. 形旁的作用:一是提示,二是區別。聲旁的作用:示音和示源
12. 漢字文化造就了人們的語素意識和審美心理。
二、單選或多選
1. 語言是第一性,文字是第二性的。
2. 作為語言的符號的文字既表音又表義。文字記錄語言,字符構成文字,構成文字的符號是字符。漢字的音符都是借音符,不管是假借字,還是形聲字的聲旁,都是借用既有音又有義的現成文字充當。
3. 隸變以后,獨體表意字作為字符大都喪失了原來的表意作用,變成了記號。如日、月、山、川。漢字絕大多數的合體字是由意符和音符構成。
4. 哪些形聲字的聲旁有表意作用:“非、圭、眉、尉、支、斯”等字
三、簡答或論述
1. 簡答 漢字可以不通過語音直接表示觀念這種說法為什么是錯誤的?
答:語音和詞義既然是不可分割的,文字作為書寫語言的視覺符號,它記錄的只能是音義結合的詞,而不可能是單純的語音或單純的語義。由于漢字構形的特點,有些人認為漢字可以不通過語音直接表示觀念,這種認識是完全錯誤的。
2. 論述漢字與拼音文字共同點和不同點
答:文字的共性
(一)文字起源于圖畫。世界上所有的自源文字都起源于圖畫。(二)文字是記錄和傳播語言的符號系統。(三)文字既表音又表義。展開:語言是由語音和語義結合而成,由詞匯和語法所構成的符號系統。語音是語言的形式,語義是語言的內容,二者關系密不可分。文字作為書寫語言的視覺符號,它記錄的只能是音義結合的詞,而非單純的語音或語義。
文字的個性
分析漢字的性質原則:一個是比較的原則,第二個是根據文字記錄語言的特點給文字分類的原則。 [(一)從記錄語言的方法看漢字的性質。若全面的分析漢字記錄語言的情況,可歸納三種類型。一、來源于象形字、指事字的獨體字以及會意字,從意義入手記錄語言。二來源于表意字的假借字 三、由意符(形旁)和音符(聲旁)構成形聲字。](二)從記錄語言單位的大小看漢字的性質。見下一題。(三)從記錄語言的文字的字符看漢字的性質。作為語言的符號的文字,既有音又有義。字符大體上可分為三類:意符、音符和記號。英文、俄文或日文假名等作為字符來將,是音符,毫無意義可言,所以說是表音。漢字字符構成較復雜。意符是構成漢字的最基本符號。漢字的音符是借用既有音又有義的現成文字充當的,漢字在隸變以前,主要由意符、音符構成,記號極少。隸變以后,獨體表意字作為字符大都喪失了原來的表意作用,變成記號。但占漢字絕大多數的合體字仍然是由意符、音符構成的。
注:記要點,黃字可不答。
3. 為什么把漢字成為語素文字?(簡答)
答:音節文字通過為音節制定符號來記錄語言,音位文字(音素文字)通過為音位(音素)制定符號來記錄語言。漢字記錄的不是音節或者音位,而是詞或語素。在古代漢語中,單音節詞占優勢,大多數情況下,一個漢字記錄的是一個詞,也是一個語素(成字語素)。在現代漢語中,雙音節詞占優勢,大多數情況下,一個漢字記錄的是一個語素,不見得是一個詞。所以現代漢字可以成為語素文字或語素—音節文字。
4. 為什么漢字可以不實行分詞連寫?
答:一些漢字在以語素或詞的形式單獨使用時,不會受到同音語素或同音詞的干擾,所以可以不進行詞的定型,不實行分詞連寫。
第二章
一、 名解或填空
1. 語言對文字的需求是文字發展演變的內因,社會發展對文字的需求是文字發展演變的外因。
2. 世界上的語言根據詞的結構主要分成孤立語、粘著語、屈折語3種類型。孤立語:漢語、彝語、壯語、越南語。粘著語:日本語、朝鮮語、土耳其語、匈牙利語。屈折語:俄語、德語、阿拉伯語、印地語。
二、單選或多選
1. 語言既有共同性,又有多樣性。
2. 文字既具有穩定性,又具有演變性。
三、簡答或論述
1. 為什么說漢字基本上和漢語相適應?(論述)
答:1.漢字是自源文字中唯一的語素文字。漢字孤離性強。漢字構形具有理據,絕大多數是形聲字。2.漢字記錄漢語的適應性。形聲字以形旁表示意義范疇、聲旁提示讀音,滿足了區別同音語素,準確記錄語言的需要。3.漢字區別性能好,適應了分辨同音語素的需要。
第三章
1. 漢字除了一般的語言交際功能之外,還具有獨特的文化功能。這種功能表現在:一、漢字字形中所蘊含的豐富的文化信息,二、漢字在使用過程中所造就的種種文化現象。主要表現在:玉石文化、車馬文化和陶瓷文化
2. 漢字所造就的獨特的文化現象:對聯、字謎、拆字、拼字等民俗文化、與字形相關的詞語、書法及篆刻(選擇)
3. 隸變:隸書和小篆相比,具有質的變化。隸書一方面通過變圓為方、變曲為直、調整省減線條結構等方法把小篆的線條變成了不同形態的筆畫;另一方面通過同化、分化、簡化、另構一體、改變偏旁部首的寫法等方法打散、調整了小篆的字形結構。隸變全面調整了漢字的構形,消除了古文字中遺留的象形因素,在符號化的進程中邁出了關鍵的一步。+P92 隸變把小篆圓轉不斷的線條變成點、橫、豎、撇、捺等筆畫,使漢字的象形意味全部喪失了。意義:隸變以后,人們書寫漢字不必拘守于具體物象,純粹由筆畫的曲、直、伸、縮來表現力和勢,以結體的多樣化和彼此呼應來謀篇布局,對書法藝術的追求有了更為廣闊的天地。
注:若出簡答則全答,若出名解則只答紅字部分,不必答意義。
4. 可能在較長一段時間,“漢字是中國通用的唯一交際工具,唯其如此,它是中國文化的脊梁”。
第四章
單選或多選
1. 100年來的語文現代化運動:切音字運動、白話文運動、國語運動、拉丁化新文字、漢語拼音方案、簡化漢字
2. 國民政府在1935年8月公布了《第一批簡體字表》,收字324個,是錢玄同《簡體字譜》草稿中的一部分。36年2月廢止。
名解或填空
1. 為實現漢字化,建國以來做了兩件工作:一、是簡化漢字 二是整理漢字。簡化漢字包括減少筆畫和精減字數兩個內容。
2. 精減字數,做了4方面工作:一是整理異體字 二是整理印刷通用漢字,三是廢除生僻地名用字 是淘汰了部分計量單位舊譯名中的生僻字、復音字。
3. 整理漢字的主要內容是給漢字: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4. 部首法急待解決的問題,一是要統一部首及內容,二是要統一字的歸部。
5. 拼音三原則(漢語拼音方案):《漢語拼音方案》有許多優點,它采用的是拉丁字母,是音素字母,是用來拼寫漢語口語的。這3個特點又稱“拼音三原則”。
第五章
名解或填空
1. 什么是現代漢字(可考簡答)?
指的就是記錄現代漢語的漢字。現代漢字是經過改革、經過整理的規范化、標準化的用字。具體的說,現代漢字是以《現代漢語常用字表》的3500個字為基礎的,以收入《現代漢語通用字表》的7000個字為主體的,并且包括將來經過整理后頒布的姓名專用字、地名專用字、譯音專用字、科技專用字、行業專業字在內的記錄現代漢語的全部漢字。
2. 文改三任務:推廣普通話,公布規范化的簡化字,制定和推行《漢語拼音方案》
3. 識繁寫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簡化字簡便易學,可以減輕學生學習漢字的負擔,使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學習現代科學技術,是有益的。現在若在基礎教育中讓中學生識繁,不僅不必要,也不可能。但在一定的文化層次及工作學要的人當中應該識繁,以利海外交流和繼承古代文化。‘印刷用繁,手寫用簡’在大陸是行不通的。
4. 見字知義:早期形聲字中有些字聲符帶義,這是漢字發展中的一種歷史現象。在早期形聲字中比較多。后來漢字不再用這種方式發展,現在漢字中具有示源聲符的形聲字只是歷史積淀。即使在當時,右文也不是漢字中的普遍現象。把這種現象無根據地擴大,說現代漢字90%都聲符帶義,宏觀原理就發生了問題,微觀解釋也就會帶隨意性。這種隨意解釋,我們叫它‘字釋’。它是一種個人聯想,與俗字源還不完全一樣。俗字源雖然不科學,但還是長期約定俗成的。有時字釋會轉化為俗字源,但只是少量的。無視漢字中的文化積淀,隨意解釋,就會破壞漢字文化。(自己總結)
第六章
填空、名解
1. 漢字簡化方針:約定俗成、穩步前進。
2. 《簡化字總表》的2235個簡化字中,只有521是基本簡化字。
3. 現代漢字的整理:整理異體字、整理印刷鉛字字形、改換生僻地名用字、統一部分計量單位用字、頒布現代漢字通用字筆畫、筆順規范。
4. 整理異體字的原則:從俗與從簡相結合,照顧書寫方便。如果從俗與從簡不能兼顧或繁簡差不多的時候以從俗為主。
5. 現代漢字字形規范的任務:一是進一步整理異體字,二是整理異體詞。
6. 現代漢字的結構系統分為筆畫和筆順、部件和字型兩個層次。獨體字是由筆畫按照一定的書寫順序構成的,筆畫是構成漢字的最小的單位。合體字是由部件按照一定的結構類型構成的。
7. 筆畫指的是構成漢字的各種形狀的點和線。傳統上把漢字的基本筆畫分為8種,即橫、豎、撇、點、捺、提、鉤、折。
8. 高頻趨簡:使用頻率越高的字符集的平均筆畫數越少。這說明平均筆畫與收字的使用頻率成反比。這種狀況符合漢字使用的規律,越是常用字,獨體字的比例越大,形聲字的比例越小,筆畫當然就少。
9. 部件:是由筆畫組成的具有組配漢字功能的構字單位。部件分為成字部件和非成字部件。部件關系:相離和相接兩種類型。
10. 偏旁:構成合體字的表意或表音的單位。偏旁系統的核心是部首。部首是具有字形歸類作用的偏旁,是按結構編排的字書中每部的首字。
應用
一、簡化字的簡化方法:P122-123
1. 形聲字改換形聲字,包括改換形旁或聲旁,或形旁聲旁都改換。如:貓、愿、骯、唇、優、擁、襖、膽、響、驚、護、幫。
2. 用形聲字改換會意字。如:竄、樁、郵。
3. 用會意字改換形聲字或會意字。如:筆、寶、灶、簾、塵、繭。
4. 省略部分字形,保留特征或輪廓。如:錄、號、云、麗、里、術、際、懇、開、糞、聲、飛、齒、傘、鹵、齊。
5. 草書楷化……。如:車、長、為、專、書、堯、樂、頭。
6. 換用簡單符號。如:漢、雞、趙、區、環、懷、棗、轟、師、歸。
7. 借用同音字或音近字代替。如:后、谷、出、丑、斗、卜、只、干。
8. 用簡化偏旁或簡化字類推。如 勞、當(當)等。 見書P122
二、表意表音作用看,簡化的好的和簡化的不好的。
1. 簡化的好的原則:表音功能提高或未喪失表意功能。
2. 簡化的不好的:雞、堯、顧、爺、際、層、鄧、導、標、燭、壇、盤、柜等。 頭、衛、樂、專、農、書等。見P123
三、 字型結構
上右包孕 :司、可、句、氛、式、戒、哉、島
上左包孕: 廳、廟、層、房、灰、在、病、慮
左下包孕: 邊、廷、趕、翅、處、勉、爬、翹
左上右包孕:周、鳳、向、閃、戚、盡、奉、
左下右包孕:兇、畫、函、幽
上左下包孕:匠、區、醫、匡、匣、匿、匾、匹
全包孕: 回、固、囚、團、困、因、國、囪
四、 現代漢字構成方式一覽表
獨體記號字:人、魚、女、皿、舟、亦、更、夾、專
合體記號字:所、給、莫、連、要、奔、厲、趙、壽
半意符半記號字:疫、送、看、冬、雷、秋、春、雞、曬
半音符半記號字:完、廉、球、常、趣、檢、職、齒、叢
獨體表意字: 一、二、三、傘、凹、凸、丫、田、井
合體表意字:杳、尖、棘、糴、塵、牧、明、冰、涉
意音字: 吐、帆、址、芳、旱、財、憶、饑、議
選擇
1. 筆畫構成漢字,除了單筆字之外,還有個筆畫組合問題。相離關系、相接關系、相交關系3種類型。
簡答論述
1. 為什么漢字筆畫集中在9-12畫之間?
在一個確定的漢字字符集中,每種筆畫數有多少個漢字就叫該筆畫數的擁字量。《現代漢語通用字表》收字7000個,其中9畫的字最多,其次是10畫和11畫的字。《辭海》簡化字和未簡化字漢字集共計11834字,12畫字數多,其次是11畫10畫,平均每字11.5516畫。漢字受到區別律和簡易律兩種規律的影響,盡管有簡化的趨勢,但這種趨勢并不是不受限制的。為求區別,筆畫數就不宜太少,太少字形組合的方式就少,形似字就會增多。筆畫數過多就不便應用。尤其是不便書寫。在區別律和簡易律的作用下,就形成了筆畫集中在9畫到12畫之間的這種局面。
2. 文字學部首和檢字法部首的區別聯系。
東漢許慎著《說文解字》,共540部。所設部首絕大多數選自形旁,作為部首的形旁絕大多數是獨體字,僅有少數是合體字。遵循的是文字學的原則。明代梅膺柞的《字匯》根據筆畫多少為序建立部首,從1畫到17畫,列214部。文字歸部‘論其形,不論其義’,不再依據六書原則,只根據楷書形體分別列入各部。《字匯》以后的字書,如《康熙字典》、《中華大字典》、《辭源》、《辭海》均采用214部。從部首的設立到各部的收字,遵循的是檢字法的原則。檢字法的部首是從文字學的部首脫胎而來的。如篤,歸入馬部。
第七章
名解填空
1. 不規則的輕聲詞的處理原則:P161
2. 兒化詞類別:P162
簡答論述
1. 怎樣統計形聲字表音度?
⑴要確定是形聲字 ⑵表音度的靜態統計有兩種:一是周有光在《現代漢字中聲旁的表音問題》文中,采用的是含旁字方法。即把《新華字典》所收的全部正字作為研究對象,把部首以外的半邊一概看作是聲旁,把含有聲旁的字叫“含旁字”。統計結果表明,現代漢字聲旁的有效表音率是39%。二是李燕、康加深用模糊數學的方法計算表音度。確定形聲字的條件3個。一在字源上就是形聲字,二其原始結構并未因為隸變、簡化等因素遭到破壞,三其聲符、形符仍然起表音、表義作用。⑶表音度的動態統計。對形聲字聲旁的測查不能局限于靜態的統計,還應該注重于動態的研究。
第八章
1. 造意以實義為依據構形,但是有時造意僅僅是實義的具體化、形象化,而非實義本身。只有實義才是真正在語言中使用過的意義,才能稱作本義。如頗,當偏講,是實義;當頭偏講就是造意。
2. 假借有兩種:一是本無其字,依聲托事 。這是造字的假借。二是本有其字,依聲托事。這是用字的假借。
3. 亦聲字是說會意字的一部分字符兼有表音作用。我們傾向于把亦聲字視為形聲字的聲旁有示源功能。聲旁有示源功能的形聲字絕大多數是分化字。P188 看例子
4. 右文說:關于形聲字聲旁含有意義的學說,由于聲旁字右邊,故稱之為右文說。由宋代的王圣美創立。弱點是:濫用全稱、持論偏頗。
第九章
1. 為什么漢字的總量越來越多?
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許多舊事物、舊觀念消亡了,它們從活的語言中消失了,記錄這些詞語的漢字也不再使用了,但是這些詞語、文字都不可能被“埋葬”,它們還存留在古籍和字書當中。這是漢字總量大的一個重要原因。漢字是語素文字,造字是一種無序的約定俗成的行為,這就決定了漢字體系中同音同義而異形的異體字特別多。這是漢字總量大的第二個原因。
2.《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6196字,《現代漢語常用字表》3500字,《現代漢字通用字表》7000字,《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符集.基本集》6724字
3. 定量、定形成果P195
4. 怎樣統計漢字的總量?
三步走,第一步是首先制定出《現代漢語常用字表》,《現代漢語通用字表》;第二步是制定出《中國姓氏專用字表》,《中國地名專用字表》,《科技術語專用字表》等專項字表;第三步是在以上字表基礎上研制出一個可*的相對穩定的《標準現代漢語用字表》,或稱《現代漢語用字全表》。
5. 漢字效用遞減率:字的使用頻率不同,越是常用字的使用頻率越高,越是罕用字,使用頻率越低。
6. 常用字筆畫趨簡率:應用頻率較高的字平均筆畫數較少,應用頻率較低的字平均筆畫數較高。
7. 選取通用字和常用字的標準:統計原則、分布原則、構詞構字原則、常識原則
第十章
1. 字序:漢字的排列順序,也就是給漢字規定便于查找的排列方法。形序法、音序法、義序法
2. 理想的拼音字母查字法是怎樣的?或怎樣給拼音字母排序?
⑴按拼音字母順序檢查漢字。⑵拼音字母順序,是《漢語拼音方案》字母表的順序。⑶聲韻母相同的字按照聲調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輕聲的順序排列。⑷讀音完全相同的字,按照起筆筆形的順序排序。⑸此查字法是檢查單個漢字的。如排多音字,則以單字的次第為綱,把多音詞分別排在單字的下面。
3. 主要詞典部首數目?《說文》540部,《字匯》214部,《辭海》189部。《漢字統一部首表》201部,《漢語大字典》和〈漢語大詞典〉200部。
第十一章
1. 漢字的應用包括人際界面和人機界面。
2. 漢字教學方法:分散識字、集中識字、注音識字,提前讀寫。
3. 注音識字,提前讀寫:P218-219
4. 漢字進入計算機的途徑:語音識別、鍵盤輸入、文字識別。
5. 雙軌制:漢字和漢語拼音并存
6. 漢字的前途:一是還要不要繼續簡化漢字,二是還要不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
7. 怎么認識世界語言文字的多樣性?
我們要正確認識文字。世界上語言沒有先進落后之分,文字只要能滿足記錄語言的需要,也沒必要分出優劣。因為文字是歷史的產物,它不僅決定于語言的特點,而且決定于文化傳播及社會需求。盡管文字的技術性問題是有優劣之分的,但是文字不僅存在技術性問題,而且存在流通性問題。流通性是一種巨大的慣性,漢字是一種流通了幾千年的自源文字,只要它能滿足記錄語言的需要就永遠不會被廢棄。至于漢字的優點,有很多。但具有兩面性。優點的另一面往往就是缺點。漢字的優點往往是拼音文字的缺點,而漢字的缺點又往往是拼音文字的優點。所以脫離歷史,形而上學地去比較文字的優劣是沒有什么積極意義的。我們中華民族應該有博大的胸襟與平和的文化心態:讓我們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我們!我們要下定決心在努力吸收世界上一切優秀文化的通紅司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復習資料:我國幼教事業發展的方針
05-16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3年4月浙江自考學前教育史學習筆記:史前社會幼兒教育的方法
12-06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古代東方國家的學前教育
06-07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30年代文學小說創作
09-24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解放區文學概述
09-25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2年浙江自考經濟法概論復習筆記:第二章
08-22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