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一選擇
1影響利潤率的因素有:剩余價值率的高低;資本有機構成的高低;資本的周轉速度快慢;不變資本的節約的情況;原材料價格的變動也會影響利潤率。
2平均利潤率是社會剩余價值總量與社會預付總資本的比率。一定量預付資本根據平均利潤率獲得的利潤,就是平均利潤。平均利潤率的形成,是部門之間競爭的結果。
3利潤的本質是剩余價值,利潤是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
4當剩余價值被看做全部預付資本的產物時,剩余價值取得利潤的形態。
5超額利潤是個別生產價格低于社會生產價格的差額。
6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隨著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利潤率有下降的趨勢。
7平均利潤的高低取決于:各部門的利潤水平;社會總資本在不同部門所占的比重大小。
8等量資本與等量利潤不是絕對相同的,資本有機構成高的轉向低的部門。
9生產成本是資本家經營企業賺錢還是虧本的一個標志。生產成本這一范疇還可以說明資本主義的競爭規律。
10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后,價值規律作用的形式發生了變化。(1)商品的交換不再是以價值而是以生產價格為基礎進行的;(2)由于供求關系變化,市場價格不再是圍繞價值而是圍繞生產價格上下波動的。
二簡答論述
1剩余價值是如何轉化為利潤的? (了解)
答: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是指在資本主義經濟中剩余價值在現象上表現為利潤。
(1)剩余價值首先表現為所耗費資本即生產成本的增加額。(2)剩余價值還進一步表現為全部預付資本的產物。因為,資本家投人的資本雖然不是全部進人生產成本,但在物質上卻是全部參加生產過程。這樣,剩余價值就表現為全部預付資本發揮作用的結果。當剩余價值被看作全部預付資本的產物時,剩余價值取得利潤的形態,使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剩余價值是本質,利潤是現象。利潤表現為全部預付資本的產物,掩蓋了資本主義剝削關系。
2平均利潤怎樣形成的?
答:不同的生產部門具有不同的資本有機構成和不同的資本周轉速度,因而等量資本投資于不同的生產部門,會得到高低不同的利潤率。由于資本的本質要求是等量資本獲取等量利潤,所以各部門的資本家為了追逐高利潤必然展開競爭,競爭的方式是把資本從有機構成高而利潤率低的部門轉向有機構成低而利潤率高的部門流動。資本的流動必然導致商品價格的變動,并由此進一步引起資本新的流動。資本的這種在部門間的流動直到不同部門的價格變動自發調整利潤率趨于均衡、形成各部門相等的平均利潤率時才會停止。
所以,部門之間的競爭形成了平均利潤率。平均利潤率等于剩余價值總額和預付資本總額的比率。在平均利潤率絕不是各部門利潤率簡單和絕對的平均,而是一種利潤平均化的總的發展趨勢。
3價值是怎樣轉化為生產價格的?為什么說價值是生產價格的基礎?
答:生產價格=生產成本十平均利潤。所以,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經歷了以下環節:(1)資本家的將本求利形成了成本價格。(2)資本家把其所得看作是全部預付資本的產物使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3)資本家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行為使利潤趨于平均化。(4)隨著平均利潤的形成,價值就轉化為生產價格了。商品按生產價格進行交換。
生產價格和價值之間有一定的差別。在質上,價值是生產商品的抽象勞動創造的。生產價格則由生產成本和平均利潤構成的,只是同資本相聯系。在量上,商品價值量與生產價格經常不一致。但是,這種差別并不意味著生產價格脫離了價值,相反價值依然是它的基礎或前提。
生產價格沒有脫離價值,它是價值的轉化形式。(1)從生產價格的形成看,生產成本本來就是商品價值的一部分,平均利潤是剩余價值在各部門之間重新分配形成的。因此,生產價格是以價值為基礎形成的。(2)在數量上,雖然從一個部門看生產價格和價值不一致,但從整個社會看,生產價格總額等于價值總額。(3)生產價格的變動歸根到底是由價值的變動引起的。商品價值中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變動,會引起生產成本的變動,剩余價值的變動會引起平均利率的變動。
4生產價格形成后價值規律作用的形式有什么變化?
答: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只要有商品經濟存在,它就發生作用,但是由于社會經濟條件的變化,其作用形式也會有所不同。
生產價格的形成,使價值規律作用形式發生如下變化:生產價格形成以前,價值規律作用的形式是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生產價格形成以后,價值規律作用的形式是價格圍繞生產價格上下波動。這是因為,平均利潤率規律要求商品不是按價值,而是按生產成本加平均利潤出售。
生產價格成為市場價格變動的中心并沒有否定價值規律。因為生產價格不過是價值的轉化形式,它的形成和變化歸根結底是由價值決定的。因此,由價格以價值為中心變動到以生產價格為中心變動沒有否定價值規律,只是價值規律作用形式的變化。
5生產價格和平均利潤學說的意義是什么?(了解)
答:平均利潤、生產價格學說具有兩個方面的重要意義,即:理論意義和革命意義。
理論意義:這一學說發展了勞動價值論,解決了政治經濟學理論上的一個重大的理論問題,即價值規律同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在形式上的矛盾。
革命意義:這一學說一方面揭示了各個資本家集團在基本利益上的一致性和特殊利益上的矛盾性;另一方面,揭示了整個資產階級對整個無產階級的剝削關系,闡明了這兩個階級之間整體上的利益對抗性。
6利潤為什么會成為剩余價值的神秘化的虛假形式?(了解)
答:當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后,它的來源變得模糊了,神秘化了。利潤成了剩余價值的神秘化的虛假形式,這不是根源于人們的錯覺,而是由一定的客觀經濟條件決定的。
首先,是由于資本家預付的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采取了生產成本的形態,使可變資本作為剩余價值的唯一源泉被模糊了,剩余價值也就自然地被看作是全部預付資本的產物。
其次,是由于勞動力的價值采取了工資形式。在工資形式上,工人的全部勞動似乎都得到了報酬。這樣剩余價值也就不再被認為是由勞動創造的,而被看作是由資本產生的,是全部預付資本的產物,從而使得剩余價值的真正來源變得模糊不清了。
利潤這個剩余價值的虛假神秘化形式源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本身,同時,它又反過來掩蓋了資本主義的剝削關系。
7剩余價值率與利潤率的差別是什么?
答:首先,剩余價值率是剩余價值同可變資本的比率,利潤率是剩余價值(利潤)同總資本的比率,因此二者在量上存在差別。
其次,二者所表示的關系也是不同的:剩余價值率表示的是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利潤率表示的是預付總資本的增值程度。在利潤這個范疇上,資本對雇用勞動的榨取、剝削被模糊了,表現為資本自身增值的關系,剩余價值的來源被神秘化了,似乎是資本自身的本性就能使自己增值。
8為什么說平均利潤率模糊了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的實質?(了解)
答:(1)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掩蓋了剩余價值的真實來源,使利潤表現位預付總資本的產物,而可變資本創造剩余價值的特殊作用看不見了。但這種轉化只是性質上的轉化,整個部門的利潤量同剩余價值量仍然是相等的。
(2)在平均利潤率形成,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后,剩余價值與利潤之間不僅在性質上,而且在數量上也有了差別。各個部門的利潤量都是與本部門的總資本量成正比例,而不與本部門的剩余價值量成比例,只是等量資本就可以獲得等量利潤。這樣利潤無論在性質上,還是在數量上,都表現為全部預付資本的產物。利潤的本質和來源全部被掩蓋起來了。資本對雇用勞動的剝削關系看不見了,利潤只表現為資本自身的產物。這樣,平均利潤就模糊了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的實質。
9平均利潤形成后為什么還會有利潤率的差別?
答:生產價格形成后,各部門之間的利潤趨于平均化,但這并不排除各部門中各個企業之間利潤率的差別。原因是,現實中,各個企業的資本有機構成和資本周轉速度是有差別的,由于生產條件不同,生產的產品的個別生產價格也不同。但是,商品必須按照部門平均的生產條件所決定的社會生產價格出售,于是,生產力水平高于部門平均水平,即個別生產價格低于社會生產價格的先進企業,就可以獲得超過平均利潤的超額利潤。原因在于,超額剩余價值不會被社會平均化,它轉化為超額利潤。因此,超額利潤反映的是同一部門內部各企業之間的關系,而平均利潤反映的是部門之間的關系。所以,平均利潤和生產價格形成以后,并不排斥部門內部的先進企業仍然可以獲得超額利潤,資本家之間為了獲取超額利潤不斷地在部門內部進行著激烈的競爭。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復習資料:我國幼教事業發展的方針
05-16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3年4月浙江自考學前教育史學習筆記:史前社會幼兒教育的方法
12-06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古代東方國家的學前教育
06-07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30年代文學小說創作
09-24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解放區文學概述
09-252022年浙江自考公共政策復習筆記第五章
09-19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20世紀文學概述(三)
12-15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學復習筆記:情緒情感的功能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