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引言: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路程中出現了兩次飛躍,第一次是毛澤東思想,第二次就是鄧小平理論。它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一、內容提要與章節結構:
本章著重分析了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強調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說明了學習鄧小平理論的意義和方法。
本章分為四節:
第一節 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條件
――闡述了鄧小平理論是在時代主題轉換和新技術革命浪潮興起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是在總結中國和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建設教訓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在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第二節 鄧小平理論的歷史發展
――較詳細地分析了鄧小平理論形成的三個階段。
第三節 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指出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有兩次歷史性飛躍和兩大理論成果,即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強調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以及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和科學體系。
第四節 學習鄧小平理論的意義和方法
――說明了鄧小平理論是黨的指導思想和中華民族振興的精神支柱;學習鄧小平理論的重要意義;掌握學習鄧小平理論的方法。
二、重難點分析:
1、鄧小平理論中國當代實際與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當代的馬克思主義;
鄧小平理論形成的環境條件:(時代背景+歷史根據+現實依據)
①、國際環境——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
②、國內條件——改革和開放的成功。
鄧小平理論的時代特色:
(1)鄧小平理論的產生是時代發展的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時代主題由戰爭與革命轉變為和平與發展。盡管和平與發展這兩大問題至今一個也沒有解決,但世界要和平,國家要發展,生活要提高,已成為各國人民的普遍的要求。隨著時代主題的轉換,戰后興起的新技術革命浪潮,深刻地改革了當代經濟社會生活和世界面貌。時代的變化要求馬克思主義有新的發展。
(2)鄧小平站在時代的高度,敏銳地把握時代的變化,以新的思想、觀點對之作出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分析,及時而正確地回應了時代主題轉換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和理論,從而使鄧小平論形成和發展起來。
2、 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發展過程,重要的幾次大會和三個階段的標志;
鄧小平理論形成的三個階段:
①、提出命題階段(1978年~1982年)標志是1982年12大中“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命題的提出;
②、形成輪廓階段(1982年~1987年)標志是1987年13大中對鄧論12條的概括;
③、建立體系階段(1987年~1997年)標志是1997年15大中正式啟用“鄧小平理論”并作為指導思想寫入黨章。
形成過程中需注意的知識點:
(1)在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鄧小平明確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基本命題。
(2)1987年黨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這一概念,并系統地概括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觀點,構成了鄧小平理論的輪廓。
(3)1992年黨的十四大使用了“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這一提法,以南方談話為靈魂,對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作了新的科學概括,使之形成比較完整的科學體系。
(4)鄧小平理論作為指導思想列入黨章和憲法: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
3、 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有兩次歷史性飛躍和兩大理論成果;
①、第一次飛躍——毛澤東思想——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第一次相結合——中國革命成功——農村包圍城市——第一次革命——建立新中國
②、第二次飛躍——鄧小平理論——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第二次相結合——中國改革成功——先農村后城市——第二次革命——建立富中國
4、 鄧小平理論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一脈相承性;
表現在四方面的一樣:
政治立場(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原理(發展生產力)、思想方法(實事求是)、前進方向(實現共產主義)。
5、 如何理解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1)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是指這一理論所依據和堅持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的,遵循的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原則,是與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一脈相承的。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還表現在這一理論的基本內容無不源于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自然是這一理論命題中應有之義。
(2)鄧小平理論是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是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是指鄧小平理論沒有從本本出發教條式地對待馬克思主義,而是從中國國情出發,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對馬克思主義進行發展和創新,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把馬克思主義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
6、鄧小平理論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關系:
(1)鄧小平理論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遵循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原則,是與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一脈相承的科學體系。在鄧小平理論的形成過程中,鄧小平始終堅持和捍衛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強調“老祖宗不能丟”,丟了就喪失了根本,就會葬送社會主義。
(2)鄧小平一向反對從本本出發教條式地對待馬克思主義,而主張從中國國情出發,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對馬克思主義進行發展和創新。首先,鄧小平指出,時代的發展要求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有一個大發展,要求馬克思主義者開拓新的視野,發展新的觀念,進入新的境界。其次,在中國這樣經濟落后的東方大國中建設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新課題。要建設切合中國實際的社會主義,就必須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結合起來,在實踐中開辟一條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嶄新道路。
(3)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是一項偉大的創造性工程,它要求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認真研究中國的現狀,一切從中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估的實際出發。它要求認真研究中國的歷史和文化,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文化相結合,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新的歷史時期,鄧小平在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上作出了重要貢獻,形成了當代中國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即鄧小平理論。
7、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第一,鄧小平理論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新的實踐基礎上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
第二,鄧小平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
第三,鄧小平理論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觀察世界,對當今時代特征和總體國際形勢,對世界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成敗,對發展中國家謀求發展的得失,發達國家發展的態勢和矛盾,進行正確分析,作了新的科學判斷。
第四,鄧小平理論貫通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領域,涵蓋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軍事、外交、統一戰線、黨的建設等方面,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略步驟、黨的領導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國統一等一系列基本問題,形成了新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體系。
8、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不動搖。
①、 旗幟指引著方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②、旗幟展示著形象——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的鮮明形象。
①、 全方位的表示——不管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任何條件下都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
三、基本概念簡釋:
鄧小平理論 ――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共產黨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指南。
蘇聯模式―― 是在戰爭與革命的年代形成的帶有備戰型或準戰時型特點的一種社會主義模式。在一定時期曾起過重要作用,但有明顯的歷史局限性。
馬克思主義―― 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學觀點和學說的體系,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共產主義世界觀最完整的理論形態。是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理論,是無產階級的行動指南和根本利益的科學表現。它由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三個部分組成。
毛澤東思想 ――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列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4年4月浙江自考護理學研究名詞解釋總結五
12-27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復習資料:我國幼教事業發展的方針
05-16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3年4月浙江自考學前教育史學習筆記:史前社會幼兒教育的方法
12-06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古代東方國家的學前教育
06-07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30年代文學小說創作
09-242022年浙江自考公共政策復習筆記第五章
09-19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10月浙江自考《秘書實務》復習資料(三)
08-10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法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