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物理學的先驅者是費希納(g.t.fechner,1801-1987)。
1860年他發表了《心理物理學綱要》一書。為心理物理學研究方法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他給心理物理學下的定義是:一門研究心身之間或心物之間的函數關系的精密科學。
第一節感覺閾限的測量
感覺閾限:有感覺與無感覺的分界線上的刺激強度。韋伯定律。
二、測量方法:
①最小變化法②恒定刺激法③平均差誤法
學習者應特別注意這三種方法的實驗程序和實驗結果的統計處理。
1、最小變化法
(1)最小變化法的刺激由遞減和遞增的兩個系列組成,每次呈現刺激后讓被試報告,他是否有感覺。刺激的增減應盡可能的小,目的是系統的探求被試由一類反應到另一類反應的轉折點,即在多強刺激時由有感覺變為無感覺;或由無感覺變為有感覺。
(2)注意遞減、遞增系列是交替進行的,數量一致;每個系列的起始點也不一樣,以免被試形成定勢;
(3)每個系列的轉折點就是該系列的絕對閾限,最后求得的絕對閾限系列絕對閾限的算數平均值。
用最小變化法測量差別閾限的方法如下:
(1)每一次試驗中比較兩個刺激,一個是標準刺激(st)一個是比較刺激(co)。在這里我們有從-到=的轉折點,這個轉折點為下限(l1),這里我們有從=到+的轉折點,這個轉折點稱為上限(lu)。上限與下限之間叫做不肯定間距(iu)或相等地帶,差別閾限(dl)等于1/2不肯定間距。不肯定間距的中點稱為主觀相等點(pse),它的含義是,被試在作比較時,實際上是標準刺激,為標準刺激,所以叫做主觀相等點。
(2)差別閾限也是多次試驗后的統計值,把6個系列的上限平均,下限平均,就可以求得差別閾限,求得的差別閾限叫絕對差別閾限。絕對差別閾限和標準刺激的經例叫作相對這也就是視覺長度的韋伯比例。
(3)用最小變化法進行實驗,被試會產生習慣誤差或期望誤差。
①習慣語差:被試習慣試習慣于原先的刺激引起的感覺或感覺狀態,因
而對新的刺激作了錯誤的判斷。
②期望誤差:被試過早期將要來臨的刺激導致錯誤的判斷。為了消除習
慣和期望誤差,用最小變化法測閾限時,應用遞增和遞減系列的刺激,而且二者的次數還應相等。
2、恒定刺激法
1.刺激通常由5-7個組成,在實驗過程維持不變,因而稱此法為恒定刺激法。
2.刺激的最大強度要大到它被感覺的概率達到95%左右,刺激的最小強度要小到它被感覺的概率只在5%左右。
3.各個刺激之間的距離相等,確定幾個制定值,與最大間距與最小變化不同,恒定刺激法的刺激是隨機呈現的,每個刺激呈現的次數應相等。
計算恒定刺激法實驗結果的方法:
A.直線內插法應用比例算式求絕對閾限。
1.平均z分數法可以避免直線內插法的缺點。
2.如果用最小二乘法處理實驗數據。首先要確定標準刺激和比較刺激。
①標準刺激與每一個比較刺激組成一對刺激,每對刺激按隨機方式呈現,要求被試將比較刺激和標準刺激進行比較,
②標準和比較刺激相繼呈現,其中50次標準刺激在前,50次標準刺激在后,
B.運有內插法,有50%引起感覺差別的刺激增量就是差別閾限。
75%相等地帶的上限,25%次相等地帶的下限,75%的差別閾限
可以用平均z分數方法和最小二乘法處理求差別閾限。
1.如果用恒定刺激法測量差別閾限時,允許被試做三種回答,
①即比較刺激與標準刺激進行比較時,被試可以回答“重”,“輕”和“相等”時,2.我們怎樣求差別閾限呢?
這時相等地帶上的限定為50%次重于標準刺激的比較刺激,相等地帶的下限定為50%次輕于標準刺激的比較刺激,有了上限下限就可以求差別閾限。
3、平均差誤法:
是實驗者規定以某一刺激為標準刺激,然后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4年4月浙江自考護理學研究名詞解釋總結五
12-27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復習資料:我國幼教事業發展的方針
05-162023年4月浙江自考學前教育史學習筆記:史前社會幼兒教育的方法
12-06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古代東方國家的學前教育
06-07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30年代文學小說創作
09-24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解放區文學概述
09-252022年浙江自考公共政策復習筆記第五章
09-19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法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2023年10月浙江自考《秘書實務》復習資料(三)
08-10